上个世纪80年代的第一个初春, 一个叫李小雨的青年人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了关
于海南和椰子的几首小诗, 引发了有关朦胧诗的公开争论, 从而掀开了中国当代 文学美丽的一页。
在此以前, 中国的文学以至社会,都还是比较压抑和灰暗,伤痕文学反映了我们令 人痛心的时代往事。此前和此后的知青小说, 比如"我那遥远的青坪湾"、"蹉跎 岁月"、"这一片神奇的土地"、"雪城"等, 曾经深深打动了我, 让我流泪, 也让我掩卷长叹人物的苦难命运,却不知几年以后我也赶上了另一种插队入户的人 生, 还走得更远。在此以前的青年人对社会的不满, 对人生的困惑,对自由的向 往, 只能以朦胧的形式表达,在此以后, 也没有多少改观。但这些70年代后期开 始的新诗, 以她们抒情、美丽、灿烂的模样,绝响蓝天, 影响了我们这代人中的 许多许多。。。
当我在81年秋天进入师大,坐在丽娃河畔的图书馆中, 读到这些“大海、蓝天、泥 土、沙滩、鸽子、帆船、三叶草、五色花、音符、古塔、星星、山谷、天空、浪花、 海岛、太阳。。。” 描绘的诗境,我的内心, 无数次涌起激情、涌起向往。这么多年 过去了,物是人非, 星换斗移, 灯火阑珊处已断了灯火, 对我这个异乡人, 甚至于生存的语言都已经改变, 但那些淡去的诗情, 那些磨灭的名字:“北岛、 舒婷、顾城、杨炼、梁小斌、傅天琳、梅绍静、王小妮。。。”, 应该会长埋我心 田。虽然, 岁月沧桑后的今天, 已不再拥有往昔的心情。现在的国人, 也没有几个 会去读什么诗了。
上大学之前,似懂非懂地, 已把中外文学名著中的大多数部头一一读遍。进入师大 后, 注意力转移到了和专业多少有关的政治、经济、历史、哲学、军事、人物传记 上来, 还有, 就是这些朦胧诗了。 大二的时候, 读到了“双桅船”和“舒婷顾城抒情诗选”, 读到了“致橡树”、 “神女峰”、“祖国,我亲爱的祖国”、“这也是一切”, 知道了什么是舒婷似的 美丽,那种淡淡的哀愁、热烈的向往, 那种情真意切、委婉深沉的感情:“记忆清 澈如潮水、照见人人有过的十八岁。。。”
我非常感谢顾城为我们刻画的那些童话意境,那些森林、那些雪人、那些果酱和春 天,为我那时贫困的生活,带来了许多心灵上的慰藉。“只凭一个简单的信号 集 合起星星、紫云英和蝈蝈的队伍 向着没有被污染的地方 出发”。 也许顾城的 世界太清澄、太任性了,当世界的俗气容不下孩子的黑眼睛时, 在新西兰的一个荒 岛上, 他选择了杀妻和自杀:一个真正具有童心情怀的人绝对无法想象无法下手的 事。“这不是真的 不是真的 青春的背影正穿过呼唤的密林 走向遗忘”。 当我读到北岛的“回答”:“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 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告 诉你吧, 世界, 我--不--相--信! 我不相信天是蓝的;我不相信雷的回声;我不 相信梦是假的;我不相信死无报应。” 我的内心被深深震撼, 我们那个年代从小 接受的服从理念, 出现了少有的诘难和裂变。多年以后我渐渐感到, 朦胧诗的时代, 或许是这个共和国文学和思想上最好的年代, 至少, 是理想主义和个人自由热情 可以被泛滥的时代。
我喜欢杨炼的诗句:“我渴望是一抹残云,苍白的脸上纵横着愁纹。但愿你是娇艳 的蓝天,在我的葬礼上留下最后的亲吻。” 我喜欢江河的“祖国啊、祖国”、傅天 琳的“我是苹果”、梅绍静的“垄边”。。。为了“白沙岛”诗集,85年秋天 还特意托 了我在北京人大读研的同学帮我寄了一本。后来我没有成为作家或诗人,但这些令 人难忘的诗句,还是在我日后的岁月中鼓励了我, 让我相信,这个世界上, 除了 权力金钱美色, 还有另一种力量。
“撩开透明的暴风雨 我们就会到达家乡 一片园形的绿地 铺在古塔近旁 我将在那儿 守护你疲惫的梦想 赶开一群群黑夜 只留下铜鼓和太阳 在古塔的另一边 有许多细小的海浪 悄悄爬上沙岸 收集着颤动的音响。。。”
岁月之流水, 早已淹没了我们人人都有过的十八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