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就听说艾卫卫展览了。对这人没太多了解和兴趣。因为在网上见过其和一群老女人的裸体合影。本人浅薄,没留下美的印象。这次女儿极力推荐,难得有中国来的艺术家来,她的兴趣值得支持,就答应了。出发的路上,女儿兴奋地说,今天我们还可以看看Nuit Blanche。多伦多的夏天的节目一直不断。我不在意这是什么咚咚。
艾主题是:凭什么 According What)?在2楼。25刀。没想到好多人排队,从厅里一直排到了楼梯。一 进门,过道屋顶悬着的是一条青蛇。以为是一般的蛇。女儿指点,才知道整只蛇是由小学生书包组成的,似指汶川遇难学生盘旋在天上问:凭什么,那些伪劣建筑的罪人没受到谴责。
进展厅,首先是录像大屏幕。讲诉艾未未的经历和汶川小学生的救援与真相暴光的受阻。然后是2个展厅。
第一展厅,
第一个组合是用约两米高的“红木”竖条组成的木墩。由于高度超过正常人的眼平线,木墩的顶部,难以俯看清但可以想象是一片中国的版图。据说隐喻很多人想看明白中国领土,却很难有那样的高度去解读这片大地。
用普洱茶堆砌而成的茶屋,似否暗指如今的中国社会好浪费。
用木头做的方棱,没有一根钉。用永久自行车做的圈栏,指永远的围城。
用古建筑拆下的木料拼成的似大树主干,中间空心,空洞是中国版图的形状,如说中国资源干枯?或说要管窥中国之不易?
由几个仿古橱柜做成的系列,从每个排列贯穿的中间圆开口看进去,会让人产生错觉,好像看进一列镜子。而在中间的人是你的镜像。可定睛一看,才发现看到的是别人不是你。才发现原来不是镜子,而是一个孔。解说是,从这些洞的组合,在不同的地方可以看到新月到满月的不同形状。可惜我没时间一个个看过去。
第二展厅,
一地仿“河蟹”红的灰的混在一起,红的是煮熟的,灰的是活的。形象逼真。好像在诉说“和谐”大地的情景。就如死蟹活蟹混杂,理不断,情还乱。
用汶川倒塌楼房的钢筋人工锤打直后铺成的原野地貌,给出沙丘的线条。给人一种黄土地的苍凉。
一大堵墙上,简单的用中文列出了在汶川死亡的儿童,配着中文播读名字。墙上的文字说,每个人的名字是生与死带来和留下的记号,不容抹去。不知有意淡化还是不成功,我没有感到太大的震撼。大概对此事已看多了吧,没有如在纽约看到911死难纪念馆时所受到的冲击大。对911我们一直有一种局外人的冷漠,只有当进入了展馆,看到了实物,才深深感到人类的情感是相同的。但愿这个展厅给当地人的触动有如当年我见911纪念馆一样。
看完展览去唐人街。在那里吃了点心。今非夕比。往日摩肩差踵的景象不复存在。唐人街干净了但也萧条了。虽然不买东西,还是去了龙城和文华。只为找回当年这两条大街,这两座商城给游子带来的慰脯,和表达一下感恩。可惜只有感慨零落。
旧地重游老唐人街后,从女皇街向东走,看到一酒吧加露天凉台很有风情,要求去喝一杯。买了两杯。Rickard’s White 加桔片。很好喝。
休息间,多伦多一年一度的「不眠之夜艺术展」“Nuit Blanche”,英语叫 “White Night Festival”, 我称白夜艺术节拉开了序幕。音乐,鼓号开始了10月5日, 2013,第8届「不眠之夜艺术展」。该活动2006年开始。举办该日黄昏至次日黎明,各民间,专业艺术家在多伦多市中心各大街头,景点免费表演展出。一些重要的历史文物和建筑也对大众开放。
在音乐声中喝完了最后一口啤酒。起身融入人群。
一路看表演,听音乐。和鼓声一起鼓掌,为吞火表演喝彩,见一中国人在用二胡演周奏“都有一颗红亮的心”。捐了点小钱。
人越来越多。百万民众涌上街头,这样一个美好的深秋夜真是出来的好。感觉象在美国的时代广场。
最后来到了市政大厅前的广场。溜冰池边围满了人。见两辆车在慢慢地开8字。不解为何这么吸引人。女儿看出了门道,车里无人,是遥控的。大家在等着二车相撞呢。过了会,人群欢呼了,原来2车果然撞上了。
再往前,是艾未未在今天大放光彩了。
在市中心免费展出多位世界级顶尖艺术家作品,中国艺术家艾未未的「永久自行车」(Forever Bicycles)的作品是本年展的主打项目。「永久自行车」由3,144台银色单车组合而成, 有三层楼高,正立于市政大楼前,在弥敦菲腊广场(Nathan Phillips Square)粉红色和蓝色灯光的映照下,产生眩目的视觉效果,成为游人争相拍照的景点。围观者或齐聚数千个相互连接的自行车前观赏,或漫步通过巨大的组件,拍照,转车轮。粉红色和蓝色的灯光从底部射出,银结构从不同的角度,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斜看如一系列混乱的雪花;正下方往上看,如爆炸的白光;从高处平行看,似奥运五圆环;近看,是摆放整齐的大车间里闪亮的零件。
女儿问,你们真的有过这种自行车吗?奶奶说,你爷爷在单位抽签抽到一张票,买了一辆。女儿问是不是被偷的那一辆?奶奶说,不清楚了。我在想,网上疯传的习近平骑车载女图上的那一辆是不是永久牌?艾未未这次展览有俩个事没做足,一个是应该在这3144组件前,放一张习的骑车载女图,一张南京或北京80年代,工薪阶层骑车上班的洪流。
这个展品告诉世人,一个自行车王国的结束,一个时代的终结。但历史会记住的。艾未未至少在这事上做了事。听说,此次展览,艾未未不收展品的55万美金的花费,只收近十万的运费。原来这些展品要送回中国的。多伦多市府正在想法要收藏这件展品。
人群中,听一白人女孩问她爸:Dady,为什么中国会有这么多自行车?父亲回:因为他们有很多人。 艾未未用他的方式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下一代有不同的解读。
与永久自行车两相映照,在市政大楼的对面天桥上,法国艺术家阿舒尔(Boris Achour)简单地利用纯白色荧光灯,拼出17世纪德国诗人谢弗勒(Johannes Scheffler)的短诗,设计成作品「The rose is without why」,照耀弥敦菲腊广场。绵延近100米,日光灯管排列出由17世纪的诗人约翰内斯·舍夫勒的一首短诗: “玫瑰开花没有为什么,它的花朵因花开而开,它关心的不是花本身,也不问花开了是否被看到”。“The rose is without why, it blooms because it blooms, it cares not for itself, ask not if it is seen”-- 17th-century poet Johannes Scheffler。
艺术和艺术家如此。我们每个人的平凡生活和工作何不如此? 开吧,开吧,不要管自己是否被看到。开吧开吧,不管他花为什么开。开吧开吧不管园里开了什么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