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过《左传》中脍炙人口的名篇《曹刿论战》者都记住了“一鼓作气”的成语,其实文中“肉食者鄙”四字的含义更深刻。肉食者鄙,即当官者皆为见识浅薄之人的意思。鲁庄公十年,强大的齐军攻打鲁国。作为一个隐居山野之人的曹刿出山求见鲁庄公,毛遂自荐地要为抵抗齐军出谋划策。最后鲁军大败人数十倍于自己的齐军,“长勺之战”成为春秋史乃至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曹刿也因此而青史留名。 肉食者鄙?事实上未必都如此!鲁庄公虽是肉食者中的食大肉者,但见识并不浅薄。不然的话,曹刿何以能面见他?即便曹刿有经天纬地之才,毕竟是个隐居山野之人,谁认识你?谁知道你是谁?谁会愿意和你浪费时间?要是换在今天,省长能让你见吗?市长能让你见吗?县长能让你见吗?就连政府中的小科长也不是你想见就能见的。鲁庄公不仅能召见曹刿,还能耐着性子一一回答他提出的问题,最后能对他言听计从。。。古往今来,有几个肉食者能这样做?大凡肉食者的四周围着众多的亲信宠臣,还有里三层外三层的对上拍马逢迎对下作威作福者,其中任何一个人都可以狗仗人势地挡住一个食菜食草者,让他求见无门。要是公门也进不了,还能妄想进宫门?要是食小肉者也见不到,还能期待见食大肉者? 一个山野之人,可以毫无阻挡地走上宫殿,面对大大小小的肉食者侃侃而谈,这证明在公元前684年前鲁国的政治天空是一片晴朗的,是开明的,鲁国当时的肉食者没有白食肉。有“长勺之战”的胜利是因为有了曹刿的出谋划策,更因为有了鲁庄公的招才纳贤。。。要是鲁庄公的眼光短浅,老在他周围那几个亲信宠臣间溜达,老是想着近亲繁殖,还能有“长勺之战”的胜利?还能有“一鼓作气”的故事? 深知“肉食者鄙”的曹刿在面见鲁庄公之前,应该对能否战胜强大的齐军是没有把握的。不然的话,他不会一见到鲁庄公就迫不及待地问:“何以战?”在曹刿的眼中,大官吃大肉,小官吃小肉,分点汤汤水水给百姓,属于小恩小惠,老百姓是不会为了小恩小惠而甘愿去送死的。在曹刿的眼中,有权者不虚报账目只能算是一种小的诚信,光靠小的诚信,是不会得到老天的保佑的。在曹刿的眼中,唯有公正廉明才是当政者的大忠,老百姓才会为他们去卖命。鲁庄公做到了大部分肉食者所做不到的一切,所以有了鲁军靠“一鼓作气”而战胜了强大的齐军,与其说“长勺之战”是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不如说是公正廉明政治的光辉范例。 遗憾的是在中国抗击外敌的战争史上,几乎都是“以多败少”,是缺少了曹刿?还是缺少了鲁庄公?相信答案应该在“肉食者鄙”上!(笔者以此小文暂别各位新朋旧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