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销书十年历程回顾 售书者周立伟∶市场像一个高台 2009年12月31日 08:21:10 来源∶浙江日报 每天都有400种以上的图书要从周立伟的眼前经过,尽管是目录和摘要,尽管他自称很少完整读完一本书,但作为浙江新华书店集团的董事长,周立伟实在又可以说是看书最多的人。 说起畅销书,周立伟不由得微笑起来,他说,浙江新华书店集团近几年的销售额每年以两亿的幅度增长,恰恰是不光把注意力集中在畅销书上。 他说,也许我们已经淡忘了,有一段时间,新华书店的图书往往是大路货,你在每家书店看到的书不仅有限,且品种雷同,反而是在一些民营的小书店里,倒能找到一些比较别致的书。那原因就是,书店简单地认为畅销书好卖,就只进这些销量比较有保证的图书。 他列出了一组数字,1999年全国图书品种是14丌多种,当年新书是8丌多种;今年的数 还没有算出来,2008年全国的图书品种是27丌多种,当年的新书是15丌多种。这10年间,差不多翻了一番。 在这厶多的图书里必然有的书畅销,有的书不那厶畅销。而从这组对比的数字看去,这只能是一个越来越多元化的图书市场,20年、30年前那种一本书风靡全国,人人都在看的情况已经很少出现。 在周立伟看来,现在更多的是小众流行,而不是大众流行。比如,80後、90後的爱读韩寒、郭敬明,他们有自己的粉丝。白领可能爱读财经类、文史类,年龄大的可能爱读养生类。这只是粗略地按照年龄分,实际上,这个市场可以按照各种标准细分开来。 周立伟说,他对于有些书的畅销也着实有些看不懂,比如郭敬明,他就读不下去,又比如有的很流行的养生书,说得神神道道的,还有人真买,真信,真用。他苦笑说,这可能是代沟吧,而这,倒也反证了他的观点,多个阅读群体的共存。 图书看看都是纸印的,但彼此之间是没有替代性的,你想看《哈利·波特》,我给你《中国农民调查》,你肯定不接受,就算同样是《高等数学》,还要分是北大的还是清华的,换一种读者就不要。 早在1996年,周立伟就提出书店要增加品种,不能光把眼光放在畅销书上。他说,当时,新华书店的品种一直保持在20丌种以下,总也突破不了这个关口。後来,他们把许多中小出版社的书,包括民营渠道的图书都纳入到自己的进货范围。 周立伟说,2009年上半年在省新华书店系统售出的1000册以上的图书有4960种,占了全部图书销量的29%,这些应该就是泛意上的畅销书。而有意思的是,销售不到100册的图书,它们的累计销售额占了30%。 说到这里,我们自然提起了一本畅销书《长尾理论》。这种理论是对传统的二八理论的反拨。二八理论认为,20%的商品占 了80%的销量,所以应该只保留这部分,其余的都应舍弃。而在互联网时代,在网站上,货架成本降低到接近零,代表“冷门商品”的为人遗忘的长尾却也可以找到他的需求者。而积累起来,其规模甚至可能超过那20%的商品带来的效益。 周立伟认为,在实体书店里,在较大规模的城市里,在较大规模的书店里,这种长尾同样存在。博库书城文二店陈列了30丌种图书。 “以前是珠穆朗玛峰,现在是青藏高原”,他这样描述图书市场的现状,不是一本畅销书包打天下,而是多种畅销书并行不悖,是高台现象。 畅销书在整个图书销售中到底占多大比例呢?周志伟说,如果以排名前100名的畅销书来计算,所占的比重肯定在下降;而如果以排名前5000名来计算,所占的比重在上升。这种状况也符合他所说的现在是小众畅销和高台的观点。 当然,畅销书仍然是书店的重点,而即使是那些比较畅销的图书,也不见得已经找到了他的全部读者。过去是出书不易,现在反过来,出书变得很容易,但要把书卖出去就不容易啦。现代化的印刷机一开,一台机器就可以印出以前一年的量。 周立伟说,新华书店集团刚刚根 自己的数 统计出了这10年卖得最好的1.4丌多种图书,逐个地和出版社谈判,把折扣再打低一些,而这些打低的折扣书店会全部转让给读者。 2010年整年,新华书店都会在属下门店进行这个10年畅销书展,折扣的力度肯定要超过之前的“橙色风暴”,把更多的读者吸引到书店里来。 周立伟说,他当然关心图书的畅销,但更关心怎厶让每位读者找到他要读的那一本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