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万维读者网 -- 全球华人的精神家园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首  页 新  闻 视  频 博  客 论  坛 分类广告 购  物
搜索>> 发表日志 控制面板 个人相册 给我留言
帮助 退出
弓长贝占郎的博客  
将人世间的情趣一张张贴上 ......  
https://blog.creaders.net/u/33393/ > 复制 > 收藏本页
网络日志正文
1944年,美军记者拍摄的南泥湾 2024-06-03 19:26:56

2024-06-02 15:59·历史图馆

花篮的花儿香,听我来唱一唱,唱一呀唱。来到了南泥湾,南泥湾好地方,好地呀方。

——歌曲《南泥湾》

一听到这熟知的旋律,就让人瞬间想起八十多年前的南泥湾。以下是1944年美军访问团的记者拍摄的照片。

40年代的南泥湾

过去的南泥湾是怎样一番景象呢?那里野草丛生、荆棘遍野,人迹稀少。经过考察,南泥湾非常适合开垦农田。1940年,开发南泥湾计划开始实施,开展大生产运动,破解经济困局。

1941年春,八路军120师359旅在王震的率领下,开进陕甘宁边区的南大门南泥湾。他们一边练兵,一边屯田垦荒,风餐露宿。

经过几年的奋斗,南泥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平川稻谷香,肥鸭遍池塘。到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做到了粮食和经费的全部自给。昔日荒芜没有人烟的南泥湾,变成了“陕北江南”。这是王震和一位劳动模范的合影。

在训练结束后,一名战士正在认真地检查和维护枪械,他头上戴着护目镜,腰间挎着一把驳壳枪。地上摆放着两挺机枪,这是从日军手中缴获的大正十一式轻机枪,俗称“歪把子”机枪。不远处,战士们的步枪整齐地靠在一起。

八路军战士们将战斗、生产、学习相结合。他们除了投身大生产,也时刻不忘军事训练。这张照片,是在训练结束后,战士们抡起锄头,将训练场上的土翻起来,种植庄稼。地头整齐地摆着重机枪、轻机枪和步枪。这样的场面让人印象深刻。

部队刚到南泥湾的时候,条件太艰苦了。四周是荒凉山坡和原始森林。

没有房子住,就抽调人手专门打窑洞;没有水,就自己挖井。没有吃的,就挖山上野菜、采野果;没有生产工具,就找来废铁,融化后铸造成农具。

战士们戴着草帽光着脚,手拿锄头,脸上露出了憨厚的笑容。你很难想象,他们刚才还是手握钢枪、奋勇杀敌的战士。一把镢头一支枪,又战斗来又生产。

树高千丈扎根在泥土里,纺线车摇出了东方的晨曦。在从事农业生产的同时,南泥湾还先后办起了纺织厂、被服厂等。战士们经常举办劳动竞赛,涌现出了很多生产能手。

这是一名年轻的机枪手,他身穿朴素的军装,背着大草帽,怀里抱着一挺机枪。虽然年纪看上去并不大,但已经是久经沙场的老兵了。

放下锄头拿起枪,战士们在山路上急行军。

在山谷中一处训练场上,战士们正在演练突袭。一名战士举枪瞄准前方目标,另一名战士正迅速从背后取出手榴弹。附近还应该有第三名战士,这是典型的“三三制”战术。

在南泥湾一条乡间小路上,走来几名当地百姓。他们抬着两副担架,将一名受伤的战士送到医院救治。

这些八路军战士,看上去是那么的年轻。脸上露出的笑容,那么灿烂。

每天天还没亮,战士们就出发了,他们背着枪扛着锄头,在山坡上开垦荒地。一把镢头一把枪,刨出“陕北的好江南”。

砍掉荆棘和灌木,有的人手上磨出了血泡,锄头照样像雨点儿一样往地上落,谁也不叫苦,谁也不肯落后半步。在一次开荒竞赛中,创造了日开荒三亩六分七的最高纪录。

嘹亮的集合号声响起,战士们迅速跑出营房,赶往操场集结。军令如山,来不得半点迟疑和马虎。仔细看,窑洞的墙壁上,悬挂着锄头耙子等农具。

操场上,战士们正在进行体能训练。他们的锻炼器材是如此的简陋,用几根木头搭建起来的。战士们在单杠上身轻如燕,作出各种高难度动作。

一名年轻帅气的战士,坐在窑洞前的小板凳上,正在修理一把锄头。他身穿军装,打着绑腿,脚穿一双草鞋,手上沾满了干活时留下的泥巴。

王震率部进驻南泥湾。实际上三五九旅到南泥湾开荒的同时也肩负着守卫延安南大门的重任。王震规定,从旅长到每一个战士,无一例外开荒种田,参加劳动。

战士们举起锄头开垦荒地。当时正值春寒料峭时寒风刺骨,战士们干劲很大,有的直接把棉衣脱掉了。他们把枪架在地头上,一有情况立即投入战斗。

一群战士正在缝补衣服,他们是后勤人员,负责为战士们洗涤衣物,修补衣裳。这些本该是女子干的活,一针一线他们干得同样很出色。

这里是南泥湾的一座医院。病房设在窑洞里,一名身穿白大褂的一声走出窑洞。根据当时的情况,这里的医院条件还是很艰苦的。

闲暇之余,几名战士围坐在一起玩牌。


浏览(3962) (1) 评论(13)
发表评论
文章评论
作者:suoliweng 回复 沙漠浒 留言时间:2024-06-06 00:25:51

【南泥湾具备介样的气候土壤条件吗?】

适应,则产量高;不适应,则产量低。延安属于适应还是不适应,不清楚,可能不属于适应地带。但从各方面披露的证据,毛共有计划地种植、生产、到国统区销售鸦片是板上钉钉的了。

回复 | 7
作者:沙漠浒 留言时间:2024-06-05 22:46:33

搜索了一哈:说是罂粟喜阳光充足、土质湿润透气的酸性土壤。不喜欢多雨水,但喜欢湿润的地方,所以选择地方要注意日晒充足,土壤富养分,地势在海拔900米至1300米,要求较高的罂粟花生长地点很有限,只有在泰国这样地方才可以经常看见罂粟花的身影。

南泥湾具备介样的气候土壤条件吗?

回复 | 0
作者:弓长贝占郎 回复 盘桓 留言时间:2024-06-05 21:24:57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盘桓。历史就是历史。这些美军记者拍的照片,自然而然毫无粉饰,我们无需褒贬,只是飞回看看。你那样形容王震,其实他在中共内部就是绰号“胡子”。刚解放时,他任铁道兵司令,一次在一个小县城修铁路遇到困难,他去县政府找县长帮忙,县长还以为他是个老农民,把他轰出来。害得县长随即被撤职。

回复 | 0
作者:盘桓 留言时间:2024-06-05 20:57:29

楼主在这里刊出了多幅在南泥湾种鸦片立大功、六四大屠杀立新功的大土匪王震的照片,令人作呕!

这里发表评论的众网友可有和你发生共鸣的吗?

回复 | 4
作者:飘然一方 留言时间:2024-06-05 19:39:03

你看到的是他们想让你看到的,中共不是最善长这个吗?

回复 | 1
作者:弓长贝占郎 回复 peachtree188 留言时间:2024-06-05 18:27:30

359旅是红军改编成国军的编内部队,抗战时蒋介石是有发给他们粮饷的。问题是后来暗中壮大的部分没有粮饷。359旅种多少是多少呗。抗战期间中共的钱粮来源有很多种,象359旅开荒只是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渠道还很多,各个抗日根据地也收缴了很多汉奸地主土匪等财物,记得有一次115师就给中央送了4大箱子的金银珠宝。他们没有穷到那么可怕,周恩来在国统区也经常请客搞统战,不差钱。

回复 | 0
作者:peachtree188 回复 弓长贝占郎 留言时间:2024-06-05 13:21:01

第一他们是垦荒,不是抢老百姓的地,所以他们种什么和当地老百姓已经在种什么毫无关系

第二就算是他们抢老百姓的地而不得不继续种鸦片,也不可能达到粮食自给自足,因为目标就不是粮食自给自足

第三他们夸大撒谎是一回事,到现在还信不信那些鬼话是另外一回事

回复 | 1
作者:弓长贝占郎 回复 麻辣戈壁2 留言时间:2024-06-05 00:38:23

颂歌大都少不了夸张的成分,就象文革唱的“敬祝毛主席万寿无疆”那样,其实没人能万寿无疆,唱到兴头上就夸张呗。

回复 | 4
作者:麻辣戈壁2 留言时间:2024-06-05 00:24:15

没有任何照片显示“到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那种干旱的地里,不可能长出庄稼,只能长罂粟这种耐旱植物。

回复 | 6
作者:suoliweng 留言时间:2024-06-04 22:57:45

老毛下令有组织地种植鸦片(当时称为“特货”),并贩卖到国统区,在前苏联档案馆披露的文件中,早已得到证实,已不是什么秘密。

在中共“五老”之一谢觉哉的日记里也可以进一步得到证实:自从种植“特货”以来,经济状况明显改善,连开大会的用餐标准也提高到四菜一汤了。。。。。。

现在争论的问题,已经不是毛共当年是否种植了鸦片,而是值不值得那样做?

为毛共辩护的人们认为,在生死存亡的关头,采取这样的特殊措施是值得的。

至今还否定毛共曾经有计划有组织地种植和贩卖鸦片的,确实不多见。

回复 | 6
作者:弓长贝占郎 回复 peachtree188 留言时间:2024-06-04 20:12:50

任何一个有头有脸的政党,其政治纲领都要是正当的。因此即使当时陕甘宁再苦,也不能表现出可以贩毒。当然,西北种植鸦片由来已久,在八路来之前早已毒品成灾,八路为了民心,也不可能把毒枭都咔嚓了。

回复 | 1
作者:peachtree188 留言时间:2024-06-04 10:11:25

在如此干旱的土地上自给自足是不可能的。几千年来,它几乎无法养活已经在那里的当地人,唯一值得种植的是鸦片

回复 | 13
作者:沙漠浒 留言时间:2024-06-03 23:44:36

南泥湾有木有种鸦片?

回复 | 17
我的名片
弓长贝占郎
注册日期: 2023-11-01
访问总量: 2,858,343 次
点击查看我的个人资料
Calendar
最新发布
· 张大千荷花图:一幅送蒋介石,一
· 79年前广岛核爆后的真实惨状记录
· 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的赵孟頫行书
· 正在德国看欧洲杯的范志毅去看望
· 1973年,法国摄影师拍摄的北京老
· 太太的客厅 -- 林徽因的社交圈19
· 洛克菲勒庄园欣赏
分类目录
【人世间的情趣】
· 张大千荷花图:一幅送蒋介石,一
· 79年前广岛核爆后的真实惨状记录
· 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的赵孟頫行书
· 正在德国看欧洲杯的范志毅去看望
· 1973年,法国摄影师拍摄的北京老
· 太太的客厅 -- 林徽因的社交圈19
· 洛克菲勒庄园欣赏
· 百年前苏州质朴典雅
· 黄埔八大金刚之一的钱大钧为什么
· 帝国的末路挣扎 — 大清王朝1905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