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2024巴黎奥运会的开幕,不少网民都开始吐槽法国这该死又迷人的松弛感,这是高情商的说法,说白了就是主办方的抠门和混乱。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见识了2004年雅典奥运会的壮美,目睹了2008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震撼,再去看这届巴黎奥运开幕式,着实令人一言难尽。
有别于欧洲杯、美洲杯的巨大吸引力,很多人直到开幕式的前一天,才想起来今年还有个巴黎奥运会。
即便是关注奥运会的人,也都不对这届奥运会抱什么过多的期待,早在此之前,法国就爆出工人罢工、场馆修建缓慢、塞纳河污染严重、奥运村不给空调的奇葩事件,过程如此糟糕,还期待有好的结果,这不太科学。
进入正赛环节之后,法国人闹出的乌龙事件也层出不穷,有把奥运会五环旗帜挂反的;有把“韩国”打成“朝鲜”的;阿根廷人领奖背后出现中国国旗的;男足比赛加时15分钟,中断半小时后又回来踢剩下3分钟的,这哪是奥运会啊,怎么比村超还不专业。
中国人很难理解法国人的松弛感,按我们的理解:在本国办奥运,这可是非常难得在全世界面前露脸的机会,全国上下应该团结一心,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早早地就得把场馆建好,环境治理好,让各国运动员产生一种宾至如归的感觉。
中西方文化有差异,但是在爱国这件事上,其实大差不差,法国人难道就不想办好奥运会,难道天生就喜欢丢人,被世界人民在背后戳戳点点?
你信吗,反正我不信。
归根结底,不是巴黎不想作为,而是真的有心无力,现阶段国内糟糕的经济形势,居高不下的失业率,让奥运这项谁办谁赔的赛事成了一枚烫手山芋。
竞争对手纷纷退出,在国际奥委会殷切的目光注视下,法国接也不是,扔也不好,那就索性不干不净地吞了吧,反正只要我不尴尬,尴尬的就是你们。
可能有人不相信办奥运会还能赔钱,世界各地的运动员代表团就有几千号人,还有络绎不绝来看奥运会的游客,难道不能拉动当地经济消费?
开闭幕式和比赛的门票收入,还有大批赞助商争着掏广告费,这不是一笔天文数字?
每个国家电视台都得转播本国运动员参与的赛事吧,难道转播权卖不出去?
奥运会之前肯定要大兴土木,这不大大拉动本国GDP,说不定还能成为招商引资的梧桐树呢。
如果你这么想,那就属于典型的乐观主义者,奥运会不是学校运动会,拉来一帮人就比,比完就散场,需要考虑方方面面的事情,每一个细枝末节都要花钱,这全都加起来的数字,可不是每一个国家都能消化得了。
有些国家举办一次奥运会,甚至举债数十亿美元,要几十年的时间才能还得清,让本国老百姓饿肚子来为奥运会摇旗,这可不是奥运举办国的初衷。
奥运会为什么会赔钱,这是一个问题。
据英国牛津大学《2016牛津奥运研究报告》显示,从1992年开始,奥运会举办国大多很难精确控制预算,钱花超了的现象比比皆是。
1992年西班牙巴塞罗那奥运会,超预算比例竟然高达266%;1996年美国亚特兰大奥运会,超预算比例高达151%。
2004年希腊雅典奥运会,虽然实际支出在众多举办国中相对较低,只有29.4亿美元,但是前期希腊政府在基建和场馆建设已经投入70多亿,等于一共花了100多亿美元,而实际收入只有可怜的19亿美元,亏损金额高达80亿元美元。
长期以来,希腊不得不举债度日,国家信用评级狂跌,只能靠欧盟其他国家输血度日。
开幕式上,巴西为了传达环保理念,采用了全息投影技术,把巴西的地标建筑近距离展现在世人面前,令人叹为观止。
里约奥运会大放异彩,怎么离得开金钱的支持,巴西政府前前后后共花费130多亿美元,仅仅收回了110亿,还亏了20多亿美元,合人民币141亿。
不但已经售出的门票面临大规模退票,奥运防疫的人手和物料投入还要追加,此消彼长,日本政府眼看着白花花的银子扔出去,却连个响都没听到。
据日本野村综合研究所此前调查统计,东京在临时场馆投入超35亿美元,运营、技术支持超10亿美元,门票经历大范围退票后,收入从开始的5.86亿美元降到几百万美元,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据《日经新闻》估算,因为禁止海外观众入境,共造成1500亿日元,合13.7亿美元的损失。
另外一个好消息是,因为人们无法亲临比赛场地,加上疫情居家封闭也没事可做,东京奥运会媒体转播率再创新高,几乎是里约奥运会的两倍,合计27亿美元。只是这笔钱的大头是要给国际奥委会的,真正落在日本口袋里的并不算多。
东京奥运会开幕之前,日本某高校名誉教授宫本胜浩预测,如果奥运会以空场形式举办,日本政府将至少亏损2.4万亿日元,折合人民币1420亿。
不过最终在各方的努力下,这个数字大大减少,最终亏损数字在500亿人民币左右,总算给日本政府留了一条底裤。
1894年,首届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雅典举办,每4年举办一次,前22届都是各国政府承办,属于非商业赛事。
1976年第20届奥运会在蒙特利尔举办,让加拿大政府出现了10多亿美元的财政赤字,奥运会只在蒙特利尔停留了15天,加拿大人却要用长达30年的时间去还债,史称“蒙特利尔陷阱”。
从此之后,奥运会申办城市越来越少,除了少数经济强国,几乎无人问津。
直到1984年第23届美国洛杉矶奥运会,在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先生的支持下,奥运会才成为了商业赛事,给了主办国家一定的商业自主权,这才让危机重重的奥运会得以重生。
眼大肚子小,赛事组织、商业运营混乱无序、天灾人祸,那你不赔钱谁赔钱,上文提到的雅典、里约、东京是巨亏的代表,而悉尼、亚特兰大和北京却要站出来说:那是你们不会玩,我们怎么都挣钱呢?
就拿我们最熟悉的北京奥运会来举个例子,美轮美奂的鸟巢、水立方,开幕式上的千人击缶,堪比星级酒店的奥运村,为各国运动员请来的各国大厨,铺天盖地的赛事宣传……
我们就简单来算一笔账:
场馆设施建设:鸟巢34亿人民币,水立方10亿,其他场馆也有80亿,加在一起130亿。
奥运会运行资金(包含开闭幕式、人力、安保等):140亿人民币
环境治理、公共交通、基建:2800亿人民币
上面这三项大头在一起就3000多亿人民币,折合430多亿美元,充分体现了东方大国厚重的文化底蕴和经济实力,也是目前为止奥运历史上成本最高的一届奥运会。好在鸟巢和水立方成为旅游打卡地,因此奥运场馆的后期维护也没有问题。
当然了,也不是说谁花钱多谁就高人一等,这个数字只能说明一个国家一个城市对于奥运会的重视程度,对于一项世界级别的商业赛事来说,确保赛事安全有序进行,保证各国运动员的美好体验是最重要的。从经济角度来说,不亏是基本原则,如果能够获利那自然更好。
据一份权威报告显示,在现代奥运正式商业化的元年,在尤伯罗斯的成功运作下,1984年美国洛杉矶奥运会通过控制成本、出售电视转播权、增加广告位,为南加利福尼亚地区带来了32.9亿美元收益,给后来的举办国开了个好头。
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足足准备了6年,赛事经费60%来自民间自筹,吸引了所有172个成员国参与,最终盈利4000万美元,属于收支基本平衡。
这倒也不奇怪,赛事经费都是老百姓赞助的,政府拿去赚大钱也不合适,差不多就得了,要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2000年悉尼奥运会,这是千禧年的独家记忆,这是现代奥林匹克历史上的一座里程碑,因为特殊的年份,关注度历史最高,这为澳大利亚带来了63亿美元的丰厚回报,也让后来的各个奥运申办国看到了奥运会潜在的巨大商业价值。
结果4年后的雅典奥运会,巨亏80亿美元……从山巅到谷底,就如乘坐过山车一般刺激,希腊政府想破脑袋都想不明白,为啥澳大利亚行,我不行,我还是现代奥运会诞生的地方,这不合理呀。
2008年,北京奥运会如约而至,430亿美元的历史第一投入换来了多少的收益呢?
10亿元人民币,折合1.44亿美元,仅次于悉尼、亚特兰大,位列历史第三。
得益于优秀的预算规划,北京奥运会超过预算的部分仅有2%左右,也就是说我们的成本虽然很高,但都在计划当中。
更重要的是,中国申办奥运的初心从未更改,新世纪的中国要向世界展示我们优秀的文化,体现中国人的热情好客,让每个国家的每位运动员有宾至如归的感受,这部分钱该花就得花。
中国不指着奥运会挣钱,也不会拿着纳税人的钱赔本赚吆喝,维持收支平衡,略有盈余,这就是中国人的智慧——中庸之道,也是智者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