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万维读者网 -- 全球华人的精神家园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首  页 新  闻 视  频 博  客 论  坛 分类广告 购  物
搜索>> 发表日志 控制面板 个人相册 给我留言
帮助 退出
     
  小丸子的星星的博客
  流年看紫薇
网络日志正文
谁的娃哈哈之一:宗庆后美国子女 vs 香港居民宗馥莉,相煎何太急? 2024-04-21 02:15:27

布鞋首富的花樣人生 (上)葬禮背后的豪門恩怨

  • 覆水難收的失誤—媒體提前9個半小時報道宗慶后去世

  • ICU病房裡的爭吵—宗馥莉以死相逼,宗慶后留下最后遺囑

  • 杭州城裡公開的秘密—宗慶后二夫人杜女士和他們的美國子女

  • 親爹又如何--宗慶后疑被阻止赴海外就醫,以免杜女士獲得“臨終控制權”

  • 網路造神宗慶后,托舉“唯一繼承人”娃哈哈公主—宗馥莉初戰告捷

  • 暗流洶湧的追悼會—兒子J Zong捧起骨灰盒

  • 孫子是奶奶的心頭肉—母親王樹珍曾要宗慶后離婚娶杜女士好讓孫子認祖歸宗

  • 因不會生兒子被丈夫“約法五章“--”打入冷宮”25年后施幼苦盡甘來

  • 都是08年逃稅惹的禍--本已全家綠卡美籍,因逃稅案棄籍

  • 大樓里的逍遙人生--娃哈哈”皇帝“宗慶后和他的女人們

  • 宗慶后的補償--宗馥莉、施幼珍的宏勝與杜女士的三捷,

        “娃哈哈總部多人送花,擺放AD鈣奶緬懷宗慶后”。2024年2月25日凌晨1點起,同一標題的新聞開始在搜狐、網易、微博等不同平台上傳播,而此時,距宗慶后正式去世還差9個半小時。未卜先知的媒體“遙遙領先“,不僅提前宣告宗慶后的去世,而且預知娃哈哈大樓前擺滿鮮花和AD鈣奶。
         11:47分,娃哈哈官方微博發布訃告,宣告“董事長宗慶后同志,因病醫治無效,于2024年2月25日10時30分逝世”。用詞考究,堪比國家領導人。

         午后的娃哈哈總部大樓前,鮮花與AD鈣奶如約而至。網路平台更如錢塘潮湧,瞬間鋪滿人們對宗老的懷念和對”娃哈哈公主”的惦念與心疼。
       獨生女兒宗馥莉成唯一繼承人”,各大平台開始發布題目和內容類似的新聞。卻點燃大量跟帖:“宗老還有兒子”,“宗XX是誰”,“宗慶后和杜女士在美國有一子一女”。這也難怪,最大的孩子已27歲,不僅娃哈哈的老員工盡人皆知,連杭州城裡的中學老師也早已口耳相傳。即便宗慶后自己,也沒有把它當成一個特別的秘密。跟帖被火速刪除,“一路走好“,“一代傳奇“,“娃哈哈從小喝到大,國貨之光“等頃刻收穫數以萬計的點讚霸榜。
        自2018 年開始就負責娃哈哈集團公關工作,2021年12月起擔任集團總經理兼副董事長的宗馥莉,先聲奪人,有備而來。
        25日上午,杭州邵逸夫醫院的ICU病房裡,經過48小時驚心動魄的較量,一切終于恢復平靜。各方對宗慶后價值900億人民幣的國內資產和400多億美元的海外資產歸屬與安排,達成了短暫的妥協。23日,宗慶后陷入重度昏迷之后,和他育有一兒一女,一直在病榻前照顧他的杜女士,被宗馥莉和施幼趕出病房。這個曾經的浙大畢業高材生,娃哈哈集團黨委書記,宗慶后家族海外資產布局最重要的策划者與執行者,宗慶后33年的紅顏知己,似乎已經與宗慶后結婚,反倒是施幼處于“離異' 狀態”。據醫院工作人員講,宗慶后清醒時,宗馥莉疑似為宗慶后遺囑問題與父親發生激烈爭吵,曾說“我現在死給你看“,以跳樓相威脅。而據接近宗慶后的人士解讀,宗慶后早前已就遺囑做過安排,51%的股份留給大兒子,宗馥莉得到40%,為遺囑發生爭吵,應是宗馥莉一方對安排有所不滿引起。而宗慶后真正的去世時間,醫院方面以涉及病人隱私為由,拒絕透露。

          宗慶后兩年前檢出肺癌,在國內做了手術,預后不理想,最終死于肺癌轉腺癌。照理,肺癌在當今並非不治之症,宗70幾歲,年紀也不算老,如果能去美國、日本、哪怕台灣做手術,成功率都非常高。日本一期肺癌5年存活率高達83%,到了三期都還有28%(中國只有5%), 但其所有治療都局限在杭州本地,甚至連近在咫尺的上海都沒有去,據知情者推斷,很可能是宗馥莉和施幼為確保”臨終控制權”不得已而為之。畢竟出了中國,局面會立刻變成杜女士主導,何況宗慶后本來就跟她親,而離開杭州,也不能保證對局面的全面控制和消息保密。至于宗慶后本人,畢竟是連續多年的人大代表,而娃哈哈歷經危機不倒,“愛國情懷”和“民族品牌“在其中一直發揮十分關鍵的作用。出于種種考慮,大概也擔心在異國他鄉出了問題不好控制局面,因此聽了宗馥莉的話留在杭州。在這一點上,他對哇哈哈真的是做到了“鞠躬盡瘁,死而后已”。
         25日下午,隨着“平民首富“,“布鞋首富“,“不開除45歲以上員工“,“唯一的獨生女兒”,”原配夫人幼珍”,”我是企業家,不是資本家”,“”一年5萬元生活費” 等新聞陸續推出,宗慶后,簡樸親民,潔身自好的人民企業家形象躍然網路。 “一個老婆”,一個女兒,沒有兒子,打動了無數網民的心。這樣的好人、偉人走了,我們普通人難過、敬仰之餘,難道不該為他的女兒,他的產業做些什么嗎?一時間,網上的娃哈哈AD鈣奶,就真的售罄了!
          宗馥莉,小試牛刀,初戰告捷。
          2月28日的下沙追思會更是極盡哀榮。細雨中陸續抵達的座駕,車牌號彰顯着悼念者在政商界的卓越地位。而細心的觀察者卻發現,在之后全網播放的各類視屏中,絕大多數畫面只有露天的鮮花和宗慶后巨幅畫像,追悼會現場,只有宗馥莉和姑姑等五人站在前排的場面,反覆播放,甚至沒有變換角度。而通常,公司既已按“宗慶后同志永垂不朽“的規格來定位,追悼會採訪和報道也應模仿黨和國家領導人的儀式才對,相應拍攝現場人群和花圈。
          非不為也,實不能也!因為杜女士和她的兒女,宗馥莉同父異母的妹妹,也在現場送別。兒子“大宗“,”1996年6月生,已經將滿28,女兒“宗馥莉“ 1998年9月生,25周歲。任何的一個拍攝角度變化,都可能將他們帶入鏡中。

         台上,宗馥莉作為“宗老唯一的獨生女兒”聲淚俱下地致悼詞,與弔唁者一一握手。原本,所有的兒女都該和姐姐同台。即使只有一個孩子代表,也必定是長子。
          大宗悲憤交加,27年了,這個曾經中國首富的兒子沒有堂堂正正地在人前叫過一聲”爸爸”。如今,父親駕鶴西去,他帶着媽媽和妹妹靈前跪拜,竟然也要遮遮掩掩。七尺男兒,情何以堪!爸爸的遺囑中,固然留下最為可觀的財產給他,可是27年父子間咫尺天涯的感情虧欠,又豈是金錢可以衡量?              
         追悼會結束以後,人群散去, 在只有家人的場合,和后來的入土儀式中,大宗最終作為長子手捧骨灰安葬。但是他不知道,姐姐會不會遵照爸爸的遺囑,把屬于自己的遺產安排好。
         如果奶奶還活着,該有多好!這么多年,奶奶對自己最好,就算要吃她的心,奶奶都會毫不猶豫掏出來給孫子。那種深入骨髓的愛誰也比不了。王樹珍心疼孫子,也喜歡杜女士,2000年左右就曾要求宗慶后與施幼離婚,把杜女士明媒正娶迎進門,讓孫子揚眉吐氣認祖歸宗。施幼在東北插隊十幾年,心思縝密,性格剛毅,温室里長大、名牌大學畢業的杜女士比不了。但婆婆和丈夫態度都很明確,甚至女兒宗馥莉也嫌棄自己,施幼籌碼不多,原本已答應。就在這時鐘睒睒挑起“長期引用純淨水不利“的世紀水戰,宗慶後代表達能系娃哈哈、樂百氏等品牌,牽頭63家純淨水企業控告農夫山泉不正當競爭,如果此時鬧出離婚、娶小三、認兒子的大瓜,后果會太過複雜。與此同時宗慶后還在運作娃哈哈改制,要通過與外資達能的合作,把娃哈哈的一部分國有股份,改到自己名下。施幼心明眼亮,態度轉變,堅決不離,並且揚言要在媒體曝光宗慶后如何利用與達能合資轉移國有資本,如何把娃哈哈當作自己的后宮,宗慶后權衡再三,最終與施幼“約法五章”,表示不會與她離婚,但是她不准再干涉宗和杜女士或其他人,同時也承諾每年派人帶施幼出國旅遊、散心等等。至于后來為何又變成離異,不得而知。
           全是陰差陽錯。其實早在1996年,宗馥莉14歲,二太太杜建英剛剛生了兒子,宗慶后已經籌划了全家移民美國的方案並付諸實施。娃哈哈與達能合資之后,宗慶后已作為跨國企業高管,給自己,女兒宗馥莉,太太施幼,和杜女士,還有自己的幾個弟弟都辦理了美國綠卡,有的甚至加入美國國籍。宗馥莉留學美國期間,杜女士還擔任她的監護人。施幼來訪時,所有人都住在聖馬力諾的大房子裡,有了“約法五章“,一家人也有過其樂融融,相安無事的日子。不成想2007年與達能因生意糾葛對簿公堂,被對方舉報在中美兩國欠繳巨額稅款,必欲置之死地。宗慶后無奈,在中美兩地合計補稅高達4.5億人民幣,並不得不退回綠卡,大女兒也退回美籍。而杜女士生在美國的兒女,則自出生之日就是美國公民,自然也就留在了美國(未完待續)


浏览(1739) (4) 评论(0)
发表评论
我的名片
小丸子的星星
注册日期: 2024-04-21
访问总量: 7,306 次
点击查看我的个人资料
Calendar
最新发布
· 谁的娃哈哈之三: 宗庆后美国子女
· 谁的娃哈哈之二:宗庆后美国子女
· 谁的娃哈哈之一:宗庆后美国子女
分类目录
【时事财经】
· 谁的娃哈哈之三: 宗庆后美国子女
· 谁的娃哈哈之二:宗庆后美国子女
· 谁的娃哈哈之一:宗庆后美国子女
存档目录
2024-05-05 - 2024-05-05
2024-04-21 - 2024-04-21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yberMedia Network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