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下的思念与突破——回忆1985年中秋夜的科研历程 Tu Xiang Zheng (涂向真) (9/17/2024) 这是昨天拍摄的中秋明月照,温柔的月光洒在我家院落,正如唐代诗人刘禹锡在《八月十五夜玩月》中所描绘的那般: 天将今夜月,一遍洗寰瀛。 霁色明如练,风光皓已清。 能变人间世,攸然是玉京。 清光无限好,若到梦魂惊。 月光的纯净与宁静烘托出节日的喜悦氛围,让人不禁感叹秋夜之美。这不仅让我感受到了节日的温馨,也勾起了我多年前一段难忘的回忆。 1985年中秋之夜,我在Texas A&M大学度过了一个特殊的夜晚。那时,中国学生和访问学者们怀着对故乡的思念,共聚中秋赏月餐会,借此缓解浓浓的乡愁。 我从Zachry工程中心大楼走出,走在宁静的校园中。Ross大道空旷无比,夜空澄澈,明月高挂,仿佛天上的一盏明灯。月光如银瀑洒下,将整个校园笼罩在柔和的光辉中。这一刻,我感受到从未有过的宁静与心安,仿佛时间在这一瞬间停滞,世界只剩下这皎洁的月色和我独自的思绪。 那天我的心情格外激动,不仅是因为节日的缘故,还有一个好消息让我欣喜不已——我的同事Ralph的博士论文终于顺利通过。作为他的指导教授,看到他取得这样的成就,我深感骄傲与欣慰。想起他在研究中遇到的困难,我的建议帮助他度过了瓶颈,最终取得了卓越的成果。这样的时刻,不仅是对他的肯定,也是对我科研指导工作的认可。 然而,真正让我心潮澎湃的,还是属于我自己的突破。我终于成功制造出全球首块仅1微米厚、直径1厘米、且电阻率为2欧姆·厘米的圆形单晶硅薄膜。这一成果不仅具有极高的科研价值,更奠定了我微机电系统(MEMS)研究的基础。这种激动让我迫不及待地想与家人分享这份喜悦。可惜的是,节日的国际长途电话线路繁忙,迟迟无法接通。我在焦急中来回踱步,额头渗出了汗水。 漫步在Houston大道,月光穿过柳树枝丫,洒在地上,形成斑驳的影子。空气中弥漫着菊花的清香,沁人心脾。这片温柔的月光和淡淡的花香,仿佛承载了我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交织成一股无形的暖流,在夜色中轻轻回荡。此时,亲人的面容与熟悉的声音在脑海中浮现,心中涌起一股浓浓的温暖与安慰。 当我走进学校的活动中心时,迎接我的是一片热闹的景象。大厅里到处都是欢声笑语,大家三五成群,享受着节日的喜悦。我很快加入了同事们的行列,与他们分享这份节日的欢乐。坐在我旁边的王先生来自南京,他不仅是微波器件的专家,还擅长服装设计。中秋节时,他精心雕刻的月饼模具栩栩如生,黄女士用这些模具制作出了一盘盘精美的月饼,香气四溢,令所有人垂涎欲滴。 制作月饼的过程也是一种享受。黄女士、柳女士与我们这些帮手一起忙碌着,烤箱里的月饼散发出阵阵香气,弥漫在整个房间,仿佛凝聚了节日的所有美好与期盼。这种香味唤起了大家心中的乡愁,也抚慰了对故土的眷恋,成为了我们共同度过节日的温暖寄托。 我所制造的单晶硅薄膜,正是Texas A&M大学交给我的研究任务,目的是为了支持研究团队完成硅离子注入自退火技术的实验工作。这项研究不仅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还为我未来的微机电系统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离开Texas A&M大学后,我继续自主研究MEMS,并最终在这个领域取得了重要成果。我的研究论文发表在《J. Electrochem. Soc.》第135卷第8期,论文题目为《基于多孔硅选择性形成与刻蚀的硅微结构制造》。 此外,我还利用这种单晶硅薄膜,设计并制造了压阻式压力传感器和加速度传感器,分别获得了以下美国发明专利: 科技创新的道路充满挑战,原因有多方面: 科技创新需要广博而深入的专业知识,随着各个领域的快速发展,创新者需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以应对新技术与新理论的涌现。 许多创新往往涉及多个学科的交叉,单一领域的知识无法完全支撑突破,创新者必须在不同领域间找到联系,并实现跨学科的整合与突破。 从构思到发明的过程中,实验和验证充满不确定性,实验结果往往无法与预期一致,这需要不断的调整和改进。 科技创新通常伴随着高昂的资金和设备需求,研发周期长且资源有限,使得创新过程更加困难。
正因如此,每一个科研创新的实现都来之不易,而我个人的发明与突破也是无数次坚持和努力的结果。真的是: 月光如水洒庭院, 思乡情深伴梦还。 往昔科研路漫漫, 今夜静忆共婵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