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东皇城的历史文化沉淀
Tu Xiang Zheng (涂向真)
这是我在东皇城遗址公园的留影,我在大取灯胡同的中科院半导体所工作期间,每天都要步行通过此地到我住的北河胡同,我太熟悉此地了,留下的影响太深了。 北京东皇城位于北京市东部,是中国历史上一座重要的古城遗址。东皇城的建造始于公元四世纪,当时的北魏孝文帝为了加强北方边防而兴建了这座城池。东皇城曾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座重要的军事要塞和政治中心,也是北方的重要屏障。城内有一座大型的宫殿群,以及许多军事建筑、储备粮食和武器的仓库等。 随着历史的变迁和战争的摧残,东皇城也经历了许多的毁弃。在明朝时期,东皇城曾多次受到火灾和战争的破坏,城墙也多次被拆毁。到了清朝时期,东皇城逐渐废弃,城墙被拆毁,城门也被毁坏。直到今天,东皇城的残垣断壁仍然是当地居民的见证。 尽管东皇城的古城墙已经不复存在,但在它的两侧仍然有许多珍贵的文化遗产。其中,沙滩的红楼是最著名的之一。1916年6月,国立北京大学向比利时仪品公司贷款20万元,开始在沙滩北街建造宿舍楼。1918年8月该楼落成,因此楼通体由红砖砌成,故俗称“红楼”。该楼落成后,并未用作宿舍楼,而是用作北京大学校部、图书馆、第一院(即文科)校舍。其中,地下室为印刷厂,一层为图书馆(1918年10月迁入红楼),二层为教室和校部机关,设有蔡元培校长办公室,三层、四层为教室。 除了沙滩的红楼外,东皇城两侧还有许多其他的文化遗产。中法大学是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建于1901年,当时是中法两国联合创办的一所大学。这座大学是中国现代教育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也是中国与法国之间的友好合作的象征之一。北平中央研究院则是中国现代科学研究的发源地之一,它曾经是中国现代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许多著名的学者和科学家都曾在这里研究和工作过。 还有北平中央研究院。1927年在国民政府筹备中央研究院的过程之中,北平大学校长李石曾提出了同时设立地方性研究院的建议。1928年9月,中国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通过了建立北平大学研究院的建议。1929年8月,行政院会议通过了由教育部部长蒋梦麟提出的“国立北平研究院”之名,并决定其性质是与中央研究院独立的地方性学术机构。此后,教育部任命李石曾为国立北平研究院院长。1929年9月9日,国立北平研究院正式成立。 1930年底,严济慈回北平定居,应李石曾邀请,出任北平研究院物理研究所所长,一年后又兼任镭学研究所所长。1901年,严济慈出生于浙江东阳县,1918年以全省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南京高等师范学院。1923年毕业后,进入巴黎大学理学院,跟随著名物理学家、法国科学院院士法布里教授学习物理学。1927年6月严济慈成为第一个获得法国国家科学博士学位的中国人。 1950年,在北平中央研究院旧址成立了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该研究所致力于基础物理和应用物理的研究,涉及到多个领域,例如固态物理、粒子物理、天体物理等等。在中国现代物理学的发展中,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1960年,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从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分出,并用原所旧址。该所是中国半导体研究领域的领军机构之一,在半导体器件、材料、工艺、集成电路等多个方面都有深入的研究,并在国际上有很高的学术地位。半导体研究所的研究成果不仅对中国半导体产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同时也为世界半导体技术的进步做出了贡献。 东皇城北段西侧有个北河胡同,胡同里的14号院是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的家属宿舍。清代宣统时称北河沿,民国后沿称。北河原为皇城内御河(玉河)一段,后一直作排泄污水的水沟。1955年改造为暗河,上面铺成马路,即现在的北河沿大街。1965年整顿地名时将此段从北河沿大街分出,又把二道桥并入,命名为北河胡同。 近年来,为了保护和弘扬东皇城的文化遗产,当地政府决定修建东皇城遗址公园。这个公园建立在东皇城遗址之上,占地面积广大,包括了东皇城周围的各个景点和文化遗产。公园内建有东皇城遗址博物馆,展示了东皇城的历史、文化和风貌,让游客了解和感受这座古城的魅力。此外,公园内还设有文化广场、游乐场和步道等设施,方便游客游览和休息。 东皇城是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化的重要遗址,它见证了中国历史上许多重要事件和人物。尽管东皇城的古城墙已经不存,但是它所留下的文化遗产和历史遗迹仍然是中国文化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东皇城的保护和弘扬,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化,也可以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