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当然刻有时代的印记,是一个社会不同阶段的像征。不同的社会孕育滋长各自独特的文化。社会的方方面面通过文化的各种形式展示发杨。同时,文化也是历史的积累,具备一定的承接传统。 人人都说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丰富多彩。除了天人合一,顺应天命,家族传承至上之外,有人还将中国文化的特点总结归纳为什么,本土为主,兼容并受,和为贵,中庸举,务虚避实,等等。本人认为所有这些特点听上去或者左右看上去似乎都有点那么不着边际、“灰不若脱”(江南方言,灰兮兮的意思)。换句话说,“灰色”传统似乎是中国文化最为显著的特征之一。无论你想对中国文化仔细地探个究竟,每当你若有所思时,总是被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碰的“灰”头土脸,“灰”心丧气。在中国文化中,这“灰色”无处不在,无孔不入。与“中庸之道”相辅相成,互为阴阳,使得只能意会的潜规则盛行中土大地。要不怎么总是说天网“灰灰”,一“灰”即就呢(哈哈)。 灰色位于无色与重色之间,中性、不刺眼、不引人注意。我那在上高中的儿子一会认为灰色是钢铁的颜色,代表现代。过一会再问他,瞟了一眼我灰白相间的头发,他一边手脚不停的玩着PS3,一边心不在焉的回道,灰色是衰老的象征。所以灰色还不易定位。无论你是否喜欢或讨厌灰色,在你还未说完你对灰色下的一个定义之前,你已经想到接下去要做的补充解释了。灰色的取向游弋不定,可随情形轻易转变。灰色可看成是老成低调持重的象征,也可以代表智慧抑或狡诈,完全取决于你所持看法是积极还是消极。 为什么“灰色”文化在中土大地盛行不衰?这是因为在“灰色”区域,人拥有较大的解释权。你有理、他也对,你有过,他也不全对,究竟谁是谁非,谁也说不清。说好听点是所谓的“一分为二”看问题。说的难听点就是不讲理。这种“灰色”的文化土壤滋生出形形色色的御用文人,使之成为中国文化的一个显著特征。只可惜“老庄”的辩证哲学也从学说理念退化演变为玄妙诡异的辩术,在那些御用文人手里如鱼得水,使得是非不分、区直混淆。堵得你有理难辩,里外不是人。 古中文不仅黣涩难解,也是灰色中国文化的典型体现。简练有余,精确不足。一句“刑不上大夫”可以引出许多大相径庭的解释,完全左右于铨译者本人的观点取向。文字反映应用者的思维过程和方式,是文化的集成所在。整天咬文嚼字的文人连“礼不下庶人”都解释不清吗?还是故意让那些整日劳作、目不识丁的“愚民”不知如何是从?胡锦涛的一句“不折腾”咋听上去似乎很有道理,可是令人揣摩不透的是,他是在鼓励左派呢,还是在为右倾打气?原因就在他善舞“灰”袖,哪一派都认为他是在为自己撑腰。 那么民主与灰色有何干系?咱先不说民主这东东在国际事务中的是非好坏。我想各位可能大都同意,没有游戏规则就谈不上民主。所以公正的游戏规则、或法制是民主的前提和保证。然而公正的法制是不可能在人治的“灰色”辖区内有所作为的。公正法制将取缔“灰色文化”游刃有余的空间,无法容忍“灰色区域”的存在。同样,“灰色”为了自身的生存会极力抵抗,不允许公正法制来坏自己的好事的。中国文化的“灰色”认可统治者拥有最后解释权。一到关键时刻,专制独裁的统治阶层的好恶取舍是毫无掩饰的。所谓贵和尚中的虚伪表象就会让位于唯我独尊的狰狞本性。因此中国文化的“灰色”讨厌抗拒法制,也就决定中国不会有公正的法制,民主当然也只能是一句中国特色的“灰”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