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后的民主党总统杜鲁门有句名言: “你要想活得象共和党一样,就投民主党一票”。
此话现在看来有点不对味了, 民主党没有能让 投民主党票的选民们过上共和党人的好日子。
“占领华尔街”运动正是失望的民众不满的示威行为。 一方面,美国两级分化导致了中产阶级的规模的缩小,最新的人口统计表明全美15%人口处于法定的贫困线以下,也是就是有4,400万美国人生活在一家四口$22K年收入之下,这是自1959年以来最糟糕的数字。生活质量的下降不仅仅体现在贫困人口之中。即使是收入相对稳定的中产阶级也明显的感到日子不如从前了。 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 公司大批裁员,被裁的生活一落千丈; 有幸保住工作的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医疗保险,房地产税, 孩子学费, 各种生活费用都在迅速上涨,只有工资收入不涨。日渐囊中羞涩, 苦不堪言。这就是现在美国中产阶级面临的窘境。而另一方面, 华尔街的银行家们却继续在联储主席老本的纵容下继续玩弄着Fiat money游戏。老本第一次放水(QE)救活华尔街猝死的银行,第二次放水让这些死而复生的银行炒股炒商品(commodities), 赚得钵满罐满,分红分利。第三此 变相放水 (Operation Twist) ,短债换长债,压低美国长期国债收益 (30年treasury bonds 最低收益到达2.69%. 是1977年以来的新低),以牺牲以国债收益为收入的退休基金的利益来换取华尔街的“繁荣”。老本的救市的作法说白了,就是什么都能垮,股市和金融业不能垮!(Save Wall Street at the expense of Main street)。企业公司也趁着雇主市场的优势,恣意盘剥员工,加活加时不加薪。造成了过去2年里,公司的营运盈利强劲,但劳工市场一直萎靡不振的现象。一个人能顶两个人用,而且没有怨言, 为什么要增加人员?最近的一项劳工调查显示, 1/3的员工希望换工作。 原因不言而喻。
这就是“占领华尔街” 的人们所要表达的不满。 他们没有60年代的民权运动那样明确的政治诉求。但所表达的愤怒却能在“沉默的大多数” 之中引起共鸣。
不过也别把“占领华尔街” 运动过于理想化, 示威现场却处处可见各种政治势力的影子。 首当其冲的”黑手“就是工会组织, 工交工会(TWU) 周一拒绝警察局要求把逮捕的抗议者带离现场。 周三, 几个大的工会, 教师工会(the United Federation of Teachers,), 和服务行业工会(the Service Employees International Union), 相继宣布支持 "占领华尔街" 抗议运动. 并参加周四的游行示威,造成了迅速蔓延之态, 基督教科学箴言报报道指占领华尔街组织者的经费来自工会,这就给此次运动戴上了自由左派的色彩, 因此有人称这是民主党左派对于右翼茶党的回应。 可多数民意对工会并无好感,指责工会是美国制造业失去竞争力的罪魁祸首,在这之一大环境下,“占领华尔街” 和工会联盟就给了共和党保守派攻击的口实。美国众议院多数派领袖共和党众议员Eric Cantor更肆无忌惮把参加"占领华尔街”的民众称为“暴徒”(mobs)。也有评论认为如果 “占领华尔街” 扛起左派的这面政治大旗,将会不堪重负,会很快沉没。目前在示威者当中流传的本次行动纲领草案是 “进行直接,透明,参与式的民主” (engaging in direct and transparent participatory democracy), 这样的纲领也显得了无新意,让人看不出它和共和党或民主党的纲领有何区别。
如今美国面临的问题很简单,谁来为美国的欠债买单。社保福利和退休金(SS)已使得美国的财政支出不堪重负。 再加上庞大的军费开支。根本不是现在美国税收能够负担得了的。 福利改革 (Entitlement Reform) 势在必行,否则将不可避免的拖垮美国经济, 民主党不愿意改,要征富人的税来维持目前的福利开支,把问题留给后代。 共和党则 认为富人的财富要保护,必须拿穷人开刀,大幅削减福利,反对征税,把财富留给后代。
在这个意义上讲, 现在口号该改成: ”为自己投民主党的票,为子孙投共和党的票“。
参考资料:
http://www.washingtonpost.com/blogs/post-partisan/post/eric-cantors-breathtaking-hypocrisy-on-occupy-wall-street/2011/03/04/gIQAJcZjTL_blog.html
http://www2.ljworld.com/news/2011/oct/08/reducing-poverty-should-be-top-priority/
http://seekingalpha.com/article/142537-the-end-of-the-treasury-bond-bull-run-and-its-implic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