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万维读者网 -- 全球华人的精神家园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首  页 新  闻 视  频 博  客 论  坛 分类广告 购  物
搜索>> 发表日志 控制面板 个人相册 给我留言
帮助 退出
     
  汤 安 的 博 客
  那 鲁 湾
网络日志正文
康熙拿破仑 慈禧罗斯福 2012-01-16 15:58:51
http://www.bearcanada.com/graphics/china/yuanmingyuan0003.jpg
左庶: <wbr>康熙拿破仑 <wbr>慈禧罗斯福
This photo taken by Ernst Ohlmer in 1873 is believed to be one of the earliest photos of the Yuamningyuan.
http://www.chinadaily.com.cn/china/images/attachement/jpg/site1/20101018/0013729e44a40e263db963.jpg


康熙  拿破仑


慈禧  罗斯福





1

 


一直记得听一个评书里面发挥说清朝为了开放国民思维而在功名考试时出了一到奇题:

 
     "康熙大帝与拿破仑"

那时交通闭塞,中国人跟今天的美国人一样,维我独尊,不通地理和国际知识,攻八股文的考生们见到这么一题,全都懵了。

更为准确的应该是清朝历史上曾经拿项羽(前232-前202)和拿破仑(1769—1821年)来的功名考试题目,亦符合那时的避讳规定。这里因为康熙(1654—1722年)在清代的历史地位和所处时代更靠近后来的法国革命一些,容易比较,而把康熙跟拿破仑分别介绍,对应后面文章里面的慈禧和罗斯福。

拿破仑·波拿巴 (Napoleon Bonaparte),法兰西第一帝国皇帝(1804—1814年在位)。他身材矮小,出生于没落的小贵族家庭,因此,10岁就进入预备军校学习,15岁进入巴黎炮兵学校学习指挥。不久,其父去世家业中断,拿破仑也跟着中断了学业。

虽然他在军校生涯中成绩平平,丝毫不引人注目,但是军校的学习使他获得了名义上的少尉军衔,给他一生的事业提供了一块垫脚砖。另外,如果生活在路易十五那样的时代,平民拿破仑很可能以一个下级军官身份结束一生。但他幸运地遇着了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法国大革命时代。

拿破仑坚信"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人生的光荣,不在永不失败,而在于能够屡败屡起。"---结果,拿破仑势必以一个支持大革命的将领身份走上历史舞台。1793年12月,金子终于发光了,他被一举提升为炮兵准将。


http://www.oceansbridge.com/paintings/artists/recently-added/july2008/big/Portrait-of-Napoleon-Bonaparte-xx-Robert-Lefevre.JPG
http://travellinghistorian.com/helenap1.jpg

Napoleon Bonaparte(1769—1821年


拿破仑利用大革命十年混乱,人心思定之机夺取政权,打维护大革命的旗帜,行专制独裁之实,利用法国人在大革命中被燃烧到沸点的民族主义,逞侵略扩张的野 心。这些最终让法国吃了大苦头,法军死伤无数。他还短视地将法国在北美广大的领地路易斯安那以区区1500万美元卖给美国,让法国告别了新大陆。如果没有 这笔交易,美国可能与今天所看到的大不一样。拿破仑惨败滑铁卢之后,他的政治生命彻底完结,在南大西洋的小岛上被囚,最后因为被下毒而了结了一生。

当然,不管题目里面和拿破仑对比的是项羽还是康熙,那时候的大清赶考书生几乎无法知道这些在法国发生的事情,连拿破仑三个字是什么意思都百思不得其解。一位志在必得的考生,大笔一挥:"彼康熙大帝,苍莽天地间,真真伟男子!何敢不为?"

开篇气势磅礴,接下去用足力气,只写出了:"岂有一破仑而不能拿乎?"


2

[本处资料整理自"康熙皇帝的相貌"一文,作者: 陈捷先]


康熙(1654—1722年),中国清朝皇帝(1661—1722年在位)康熙皇帝,名爱新觉罗·玄烨,庙号清圣祖,习惯上以年号称之为康熙。他是清朝入关之后的第二代皇帝,因为缔造了“康乾盛世”,以及在维持中国领土完整方面的作为,成为中国最受景仰的帝王之一。

约两百八十年前,御用史官给康熙皇帝的相貌作了如下的描写:

天表奇伟,神采焕发,双瞳日悬,隆准岳立,耳大声洪,徇齐天纵。

到清朝亡国以后,另一批对清朝怀有“黍离之悲”的史官,仍赞美康熙帝是“天表英俊,岳立声洪”。这些都是古人对名君典型的塑像,因此,尚不能完全相信。

之后有些从外国来华的人士,他们回国之后亦写下了一些观感,而且是亲身的观察。他们当时或先或后见过康熙皇帝。他们的背景和文化不同,来华的目的或为旅游 通商或为外交政治,写下的文字值得一读。例如康熙六年(1667)夏天,荷兰国派了一个使节团到北京,他们带来很多礼物,其中包括四匹波斯大马与两只孟加 拉小白牛。使节团中有人记录了当时的情形:

……一行人穿过四道门后,进入内宫,先由鳌拜后经遏必隆的检查,而后,等待康熙接见。康熙皇帝骑着马走了出来,他中等个子,很白皙,约有十六岁,穿着朴 实,他穿了件前后肩都绣着写东西的蓝缎褂,脚着黄靴。他十分仔细地大量着礼物中的马,两眼几乎没有离开过它们的身子,不时地笑着和鳌拜谈论着马。

文中的鳌拜与遏必隆是当时的两大辅臣,那一年康熙皇帝才十三岁,还没有发育成大人,说他中等身材是真实的。可惜荷兰人这简短的叙述,只能给我们一个笼统的印象,不够深入。

康熙二十一年(1682),朝鲜来清朝进贡的使臣在北京看到皇帝,他们一行回国之后,朝鲜国王问起康熙皇帝的容貌时,使团领队昌成君李佖向国王答道:

      皇帝容貌,硕大而美,所服黑狐裘。

这一年康熙皇帝已经是二十九岁的人了,所以有“硕大而美”的赞语。不过,荷兰人也好,朝鲜人也好,他们与康熙皇帝会面时,都是正式场合,而且有礼仪规范限制,皇帝与他们必有一段距离,因此他们所记的只是一个大概的轮廓。

在康熙三十年前后,有几位法国来的传教士很得到皇帝的赏识,因为他们之中,有人为皇帝制药治病,有的教皇帝数字、天文,经常在宫廷里走动,有的人每天都与皇帝见面,他们对皇帝相貌当然看得清楚多了,所写的记录应该是更逼真可信了。

其中有位叫白晋的传教士,后来回到法国,在他进呈给法王路易十四的报告中,曾对康熙的相貌写了如此的一段文字:

      "他一身丝毫也没有与他占据王位不称之处。他威武雄壮,身材匀称而比普通人略高,五官端正,两眼比他本民族的一搬人大而有神。鼻尖稍圆略带鹰钩状。虽然脸 上有天花留下的痕迹,但并不影响他英俊的外表。但是康熙的精神品质远远强过他身体的特性,他生来就带有世界上最好的天性。他的思想敏捷、明智、记忆力强, 有惊人的天才。……"

 
http://a4.att.hudong.com/27/58/01300000248673122474584794117.jpg
http://junshi.xiansheng.com/uploadfile/2010/1004/20101004064337426.jpg
康熙皇帝(1654—1722年)

白晋是耶酥会传教士,生于一六五六年,一六八五年来到中国,很快学会了汉文与满文。康熙二十七年(1688)到北京谒皇帝,由于皇帝欣赏他在数学、医学以及天文等学科方面的才学,便留他在宫廷中服务。白晋常常有机会见到皇帝。因此以上他对皇帝的一些描述应该是可信的。

另外,白晋说康熙得过天花,并在脸上留有微小的痕迹,这也是符合实际的。根据史料记载,可以看到在清朝入北京城不久之后,京城附近一带痘症大肆流行,皇家纷纷搬出皇城避难。康熙皇帝当时正是不满两周岁的幼年,因为 “未经出痘,令保姆护视于紫禁城外”居住而没有出去避痘症,尽管如此,后来他还是被轻度传染了,以致在他脸上留下了一点点天花的痕迹。

以上是一些有关康熙皇帝相貌的文字记述,结合我们看过的有关康熙的画像,帮助我们深入的了解这位皇帝的容貌。


3

[本处资料整理自 红潮网]



慈禧是"孝钦显皇后(慈禧太后)", 1835年-1908年,叶赫那拉氏,名杏贞。她出生于叶赫部(今四平附近)。咸丰皇帝的妃子,同治皇帝的生母,后以皇太后身分或垂帘听政或临朝称制,为自1861年至1908年间大清帝国的实际统治者,为期仅次于清朝康熙帝和乾隆帝。

慈禧人称大清“无冕女皇”,由于在其48年的统治期间,中国除了太平天国内乱外,还饱受外国侵略,使国力日渐衰败。其执政能力颇受争议,而且中国传统上对于女性执政拥有负面意见。

不过近年来,史学界逐渐开始有人从历史条件局限的观点,对慈禧当政提出多元化的评价。

有关慈禧的影视剧等文艺作品,大都只讲慈禧祸国殃民的一面,以致在人们的心目中,慈禧是一个昏庸、腐朽、专横、残暴的乱政祸国的妖后。由于那时候妇女的保 守传统,以急她是在后期获得治理国家的大权,少见叶赫那拉·杏贞在最佳年月时的容貌资料。抛开政治评价,现在的观点认为,慈禧不仅是一个美丽女人,也是一 个智慧女人,一个魅力女人。

这位被当年德龄公主称之为“晚清第一女人”的皇太后就曾经以她的美丽和智慧融合成的无穷魅力,让当时的美国总统罗斯福钦慕,向大清王朝退还了庚子赔款一千多万美元,退还的赔款主要用于支持中国官派留美学生的学业上,由此,也诞生了中国第一代留学生。

公元1900年,即庚子年,八国联军侵华,清王朝与德﹑法﹑俄﹑英﹑美﹑日等十一国驻华公使,于1901年9月7日在北京签订了《辛丑条约》,向侵华各国赔款。这就是臭名昭著的庚子赔款的来历。

当离京西逃的慈禧历尽艰难回到北京后,对西方国家不禁刮目相看起来。为了中国外交有些大臣建议她让西方国家通过她的画像来认识她自己,从而改变外界对她的 过去看法。慈禧当即接受了这个建议,她对自己的相貌很自信,认为自己的肖像画远不如相片真实,所以就派人通过各国驻京公使向他们国家的领袖送去了自己的照 片。美国使馆也获赠了两张慈禧太后的大幅照片,并将其中一张送到了总统罗斯福的手中。


http://women.sohu.com/upload/guafu/cixi.jpg
http://zy.china.com.cn/uploads/allimg/101225/4_101225170428_1.jpg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4/42/The_Portrait_of_the_Qing_Dynasty_Cixi_Imperial_Dowager_Empress_of_China_in_the_1900s.PNG/250px-The_Portrait_of_the_Qing_Dynasty_Cixi_Imperial_Dowager_Empress_of_China_in_the_1900s.PNG

不同时期的
叶赫那拉氏 禧  (1835年-1908年)

西奥多·罗斯福(1858.10.27—1919.1.6)是美国第26任总统,西奥多·罗斯福继任总统时,不到43岁,成为美国历史上最年轻的总统。他出生于纽约一个富有的家庭。他是老西奥多·罗斯福与马撒(米蒂)布洛克的第二个孩子,有兄妹四人。父亲是银行家。

西奥多·罗斯福毕业于哈佛大学,博览群书,同时他也是战争中最显著的英雄之一。他还是著名的博物学家、历史学家、演说家,被认为是美国最多才多艺的总统之一,著作和翻译甚多。美国以食品安全的严格出名,其最早的食品安全发起人就是这位总统。

http://images.wikia.com/genealogy/images/2/22/TR_Buckskin_Tiffany_Knife.jpg
http://images4.wikia.nocookie.net/__cb20071030092424/genealogy/images/c/cd/TR_NY_State_Assemblyman_1883.jpg

Theodore Roosevelt (1858-1919)


慈禧投来的善意和飞来的眉眼让这位美国总统激动不已,而且难以忘怀。到了罗斯福第二次当选为美国总统时,他特意让自己的爱女艾丽斯于1905年前往中国旅游,拜访慈禧太后。

慈禧以最高规格的礼节接见了这位美国的第一小姐。在艾丽斯的眼中,慈禧太后身高中等稍矮,可是鞋底正中有六英寸高,再加上她从肩部一直拖下来的秀丽旗装,使她显得修长而庄严,处处呈现出一名杰出女性政治家的风采。

这次访问,使艾丽斯对慈禧太后印象很深刻。1906年,艾丽斯要在白宫举行婚礼,罗斯福准备为之举办白宫中最奢华最隆重的一次婚礼。这个消息引起了巨大的 轰动,连续几天美国各大报纸的版面几乎全被白宫婚礼的新闻所占满。这个消息甚至通过清政府的外交人员,惊动了远在大洋彼岸的慈禧。她立即决定为美国第一小姐的婚礼送一份特殊的礼品。

慈禧经过仔细考虑,认为中国的丝织品在西方素有美名,便特意让人准备了一大箱名贵的丝绸衣物和锦缎,专程送到了白宫。艾丽斯打开箱子后,看到如此精美的 礼物,非常高兴。这份礼品在当时各国领袖馈赠的珠宝、貂皮等礼品中显得既贵重,又别有特色,艾丽斯在喜欢之余,更是十分感激。

对此,罗斯福感到十分欣慰。对于慈禧太后的深情厚意,罗斯福一直难以忘怀。1907年12月,罗斯福在国情咨文中提出:美国政府除确实费用及一切损失赔偿 一千一百六十五万元外,所余一千二百万余元,实为浮数,受之有惭德,应以之退还中国,以全中美友谊。对中国已支付超过一千一百六十五万元的部分(九百六十四万余元),分期于中国每年分付赔款内减还。作为资助中国留美学生的教育经费。

由于赔款得之不义,美国经济自战后也恢复得蓬勃向荣,而且人人知道1882年美国政府在榨干无数中国劳工的血汗和生命之后,过河拆桥地发起了波及全世界的 血腥排华法案。在罗斯福的努力下,这项提案在国会顺利通过。1908年,美国正式宣布退还“庚子赔款”的半数,计一千一百六十余万美元,作为资助中国留美 学生之用。美国政府在各国中率先归还这笔不义之财的一部分,在当时的世界还是开了先河的。

在美国政府的“率先垂范”下,1924年5月底,苏联政府声明放弃俄国部分的庚子赔款;1925年,法﹑日﹑英﹑比﹑意﹑荷等国也都先后声明退回赔款余额,并订立协议,充作办理对华教育文化事业,或充作外国银行营业费用和发行内债基金之用。

这些返回款,虽然不是中国已经屈辱赔出的财产的主要部分,但是,客观上的确为中国的发展和开放提供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当然,真正为辱华排华认错和部分地勉强地道歉,已经是中国真正强壮起来之后的必然结果了,时间是又过了一个世纪的二十一世纪的最近新闻。

-----
PS.
罕見老照片:德國人 全程拍攝慈禧出殯場景(組圖)

2012/01/31 
環球網
1908年德國人拍攝的慈禧出殯場景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himg2.huanqiu.com/attachment2010/120130/zip1327907078/1327907078_0.jpg" border="0" />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himg2.huanqiu.com/attachment2010/120130/zip1327907078/1327907078_1.jpg" border="0" />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himg2.huanqiu.com/attachment2010/120130/zip1327907078/1327907078_2.jpg" border="0" />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himg2.huanqiu.com/attachment2010/120130/zip1327907078/1327907078_3.jpg" border="0" />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himg2.huanqiu.com/attachment2010/120130/zip1327907078/1327907078_4.jpg" border="0" />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himg2.huanqiu.com/attachment2010/120130/zip1327907078/1327907078_5.jpg" border="0" />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himg2.huanqiu.com/attachment2010/120130/zip1327907078/1327907078_8.jpg" border="0" />

924eo - Click for Next Image...

鏈接>>外國人拍攝的慈禧葬禮全程>>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himg2.huanqiu.com/attachment2010/110402/zip1301725055/1301725055_1.jpg" border="0" />




慈禧太后葬禮的禮儀沿用的是几千年來中國的古老禮儀,按理說陪葬品也應該很 中國化才對,但被焚燒的紙煳的新軍士兵卻是穿著現代歐洲軍裝的士兵們,被燒掉的也并非中國世代流傳的中式轎子,而是一輛優雅的歐式布魯厄姆車,即一種馭者 坐在車廂外的四輪馬車,還有兩匹身材高大,有灰色花斑的歐洲馬,輪胎和歐式油燈等,很是令人費解。

慈禧的陵墓位于河北省遵化的清東陵。北 京到清東陵有75英里的路程,這75英里,早在慈禧在世時就開始了修建,到慈禧去世,這條路雖然已比較平整,但給慈禧太后送葬的隊伍在這條道路上,還是要 走整整五天。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himg2.huanqiu.com/attachment2010/110402/zip1301725055/1301725055_2.jpg" border="0" />




1908年11月9日,慈禧太后蓋著金黃色柩布的靈柩被緩緩地抬過了北京灰 色的土丘,一名名叫亨利﹒博雷爾的荷蘭目擊了慈禧太后葬禮的整個過程。據亨利﹒博雷爾說,當時清朝外務部的官員們在北京東直門外的一個小土丘上,搭建了一 個帶頂棚的看台,專門提供給各國公使館所介紹的在京外國人。另外還在東直門內附近,修建了一個單獨的亭子,也是為各國外交官、尊貴的商業權貴,以及報界記 者們所搭建的,為的是可以讓他們很方便地觀看到慈禧太后的送葬隊伍。另外,送葬行列中的在京外國人代表,一般走到東直門附近也就不再往前走了,可以在此小 憩一會。但這些看台是不可以隨便進去的。必須得到清朝外務部發放的入場券,才會被容許進去觀看。

慈禧太后的送葬要經過東直門附近那天,街 上人山人海,極度擁擠。清朝外務部一些會說英語的官員們,神情嚴肅地接待客人和收取入場券。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himg2.huanqiu.com/attachment2010/110402/zip1301725055/1301725055_3.jpg" border="0" />




1908年11月9日的十點三分,慈禧太后的送葬隊伍到達東直門附近。亨利 ﹒博雷爾后來在《晚清映象》一書中詳細地記載了這場超級豪華的葬禮。

亨利﹒博雷爾在記錄慈禧太后送葬的隊伍的陣容時,寫到:“打頭的是一 隊穿著現代軍裝的長矛輕騎兵,裝束齊整,舉止得體﹔接下來是由仆役們用手牽著,成一列縱隊的小矮馬﹔再后面就是一大群身穿猩紅色綢緞衣服,帽子上插著黃色 羽毛的仆役,大約有几百人,他們輪換著抬靈柩。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himg2.huanqiu.com/attachment2010/110402/zip1301725055/1301725055_4.jpg" border="0" />




緊接著又是另一隊長矛輕騎兵,在他們的長矛上飄揚著紅色長條旗,后面跟著馬 槍騎兵。他們屬于皇家禁衛軍,身穿有紅鑲邊的灰色軍衣。后面又有一排排穿著紅衣服的仆役,舉著綠、紅、紫、黃等各種顏色的旌旗和低垂的綢緞條幅。那些舉著 鮮艷旌旗的仆役行列沒完沒了,似乎他們把皇宮里的旌旗全都搬出來給已故太后送葬了。

再往后是一個奇異而庄重的場景,三匹排成一列縱隊的白 色小矮馬分別拖著三個裝置在四輪輕便馬車上的轎子。在我身后有人解釋說,這些是慈禧太后最喜歡的轎子,那些白馬也是她的寵物。后面跟隨的其他白馬身上都有 黃色綢緞飾物。這個由小矮馬組成的隊列行進時緩慢而又悲愴,此情此景令人為之動容。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himg2.huanqiu.com/attachment2010/110402/zip1301725055/1301725055_5.jpg" border="0" />




接下來是來自戈壁灘的高大駱駝,滿身絨毛,體格壯碩,就像是遠古時期的怪 物。它們成二列縱隊,行走在道路的兩旁。它們背負著用黃綢包裹的搭帳篷必需品,因為這個送葬行列在到達清東陵之前要走整整五天的路程。這一隊行列是多么具 有東方色彩!首先是披著黃綢、色彩鮮艷的轎子,然后是白色小矮馬,而現在則是高大而威嚴的駱駝。”

當然,陣容肯定不僅僅這么一點大,后人 揭謎她陵墓里的陪葬珠寶價值高達億兩白銀,由此可見陣容應該是相當巨大的,果然,接著“一排排的騎兵向我們走來﹔更多的黃色轎子自上而下地過來,在這些轎 子的后面,閃爍著一團耀眼的金黃色火焰,體積大得嚇人,而且離地面很高。慈禧太后的靈柩非常緩慢地向前挪動著,方形的靈柩上頂著一個偌大的金球,而且是用 一塊邊幅很寬的織逭制饋砹恕K灰话俣鄠€轎夫用長長的竹杠抬著,高高地聳立在他們的頭頂上,以威嚴而庄重的方式向前移動。早在一個半小時之前,太陽就已 經升起,使得那個靈柩上的黃色綢緞就像是天上的一道燃燒著火焰的金色河流。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himg2.huanqiu.com/attachment2010/110402/zip1301725055/1301725055_6.jpg" border="0" />



“接著來了一 大群身穿飄逸的長袍和帽子上插著黃色羽毛的仆役。他們的后面是一批身穿紫紅色長袍,上面有象征長命百歲,用金線刺繡的“壽”字。這些人也手持黃旗。到處都 是一片黃色的海洋,有無數方形或圓形,上面繡滿了龍鳳的黃、綠、紅、藍等各色旌旗。在其他浩瀚如云的轎子、小矮馬、旌旗和喪旗的后面還跟著一大批身穿深黃 色袈裟的喇嘛和尚,他們分別來自西藏和蒙古。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himg2.huanqiu.com/attachment2010/110402/zip1301725055/1301725055_7.jpg" border="0" />




“最后一大批清朝的高官走上前來。他們身上只穿著黑色的喪服。他們的官帽上 摘掉了表示官銜的飾物,即紅珊瑚和藍寶石頂子,以及孔雀羽毛。他們是大清王國最高層的官員,其中包括了親王、御史和大臣。所有的人都帶著哀悼的神情從我們 面前經過,衣著質朴,就像老百姓那樣,身邊都未帶隨從。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himg2.huanqiu.com/attachment2010/110402/zip1301725055/1301725055_8.jpg" border="0" />




“龐大的靈柩現在已經離我們很近,距離地面很高,這個用黃色織甯采w著的龐 然大物像一團火似地燃燒,閃耀,發光,釋放出明亮的金黃色。這是我從未見過的,代表中國皇族和只有皇帝才配穿戴的黃顏色,任何人如果僭越違規是要殺頭的。 它由一百多個轎夫抬著,緩慢地向前移動。它前進的行程是如此的困難和復雜,恰似這黃澄澄的靈柩是一沉重的純金塊,其柩衣也好像是用金屬,而非織逯瞥伞T 陽光下,它顯得像是一道金色的瀑布。在這個皇家的金黃色靈柩中居住著一個以藍鳳凰與紅花為象征的造物。沿路的士兵們全都持槍致敬,外國公使的警衛們也都向 靈柩敬禮。”

不得不承認,慈禧從來都不是個簡單的女人,你看,連死了也如此地不甘于寂寞,把一場葬禮都弄得如此的耀人眼目,轟轟烈烈,不 知道讓人該驚嘆還是該批判。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himg2.huanqiu.com/attachment2010/110402/zip1301725055/1301725055_9.jpg" border="0" />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himg2.huanqiu.com/attachment2010/110402/zip1301725055/1301725055_10.jpg" border="0" />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himg2.huanqiu.com/attachment2010/110402/zip1301725055/1301725055_11.jpg" border="0" />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himg2.huanqiu.com/attachment2010/110402/zip1301725055/1301725055_12.jpg" border="0" />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himg2.huanqiu.com/attachment2010/110402/zip1301725055/1301725055_13.jpg" border="0" />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himg2.huanqiu.com/attachment2010/110402/zip1301725055/1301725055_14.jpg" border="0" />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himg2.huanqiu.com/attachment2010/110402/zip1301725055/1301725055_15.jpg" border="0" />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himg2.huanqiu.com/attachment2010/110402/zip1301725055/1301725056_16.jpg" border="0" />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himg2.huanqiu.com/attachment2010/110402/zip1301725055/1301725056_17.jpg" border="0" />




[资料和图片参考自网上 谢谢原作者]
浏览(2164) (0) 评论(12)
发表评论
文章评论
作者:汤 安 留言时间:2012-01-17 14:06:12
欢迎lone-shepherd博,

谢谢你的前后劝导,也为从你最近的一些佳作里获得不少学习收获而高兴。祝新年好。
回复 | 0
作者:汤 安 留言时间:2012-01-17 10:32:40
无马甲兄新年好,

欢迎评论指正,并且谢谢你的好资料。"项羽拿破伦论"我在星星下士网友那里看到过比较简单的内容,别处另一个版本里面还有如下出彩的句子:

"夫车轮已破,其量必轻,一匹夫亦能拿之,安用项羽? 以项羽拿破轮,是大材小用,其力难施,其效不著,非知人善用之举也! 夫项羽,拔山盖世之雄,岂有拿破轮而不能拿起哉?使破轮自修其政,又焉能为项羽所拿者?拿全轮而不胜,而况于拿破轮也哉?"

据说北京国子监里面确有真实详细的典故介绍。

比起我上面的人物类比,你这篇资料才叫功莫大焉,不仅文彩飞扬,破题承题漂亮,而且老实说,虽然离题万里,却是过谬出奇, 不失风格和章法的一篇趣文。
回复 | 0
作者:汤 安 留言时间:2012-01-17 10:10:37
白渔樵兄新年好,

欢迎来访和评论,你的打油诗非常风趣,谢谢分享。 当然,Look at the bright side,网上人种丰富总比大家一个模子里面出来的要好。

渔樵兄如果开博,定非俗辈。
回复 | 0
作者:无马甲 留言时间:2012-01-17 09:52:12
《项羽、拿破仑论》


夫项羽乃拔山盖世之雄,岂有一破仑而不能拿乎?非不能也,势不必也。
彼破仑为何物?其大几许?其高若干?纵或挡道,乌骓但扬蹄,项王即可安然而过焉,何须下马将其移开而后再前?岂非多此一举乎?
退万步而言,欲将其去之以利行军,然则彼一破仑,百数斤而已,令一、二士卒足以胜任也,而何劳项王屈主帅之尊躬自动手?于情于理,无乃不可乎?
基于上述,余固以为:项羽不必拿破仑也。为文至此,本当收笔,然意犹未尽。砚有余墨,卷有余纸,如鲠在喉,以吐为快,故不惴冒昧,斗胆向命题先生进献数言:以《项羽、拿破仑论》为题,其造诣立意,新则新矣,然与遣词炼字,似略欠工,何哉?盖用“拿破仑”三字者也,“拿”系白话,“破”文言当曰“敝”;至若“仑”与“轮”互无通假——余揣度再三,方悟先生之意,乃敌车为项羽所破,其轮与“车”体分离,安然不止余“仑”也——费解、费解!
统观此题,文白夹杂,先生虽为用心良苦,然实属似通非通,愚生不敏,未敢敬颂高明也。
打油诗一首,幸先生垂听:
欣然应试入场来,考题离奇复怪哉。
但愿细流能容海,勿抛不才孙山外。
回复 | 0
作者:汤 安 留言时间:2012-01-17 09:07:33
瀛洲大德,

新年好!

每天戴着礼帽走在上班的街上,有趣的是心里却会想出美国经济是"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的意境。

谢谢那么优美的梦驼铃,一直钦佩你有看透思维的眼力,"风沙挥不去印在历史的血痕,风沙飞不去苍白海棠血泪"承载的正是华人的历史和未来。
回复 | 0
作者:汤 安 留言时间:2012-01-17 08:51:09
鲲鹏兄新年好,

谢谢鼓励,握手!
回复 | 0
作者:白渔樵 留言时间:2012-01-17 08:46:36
凡平这狗杂种一贯到处耍狠,恣意侮辱众多博主网友。 是可忍,孰不可忍。
终有一天凡平这兔崽子会跌倒在我的脚趾前,我将好不留情一脚踩爆凡平这厮
的鸟头。 送凡平这瘟神进地狱。
但为了不要弄脏了我的脚,也希望万维世界早日宁静祥和。 畜生凡平玩火自焚,还是自我了断为好。 以免出门被撞死,吃屎噎死; 上楼吊死,下楼摔死;被雷劈死,被电触死;抬头被坠物砸死,低头滑进粪坑闷死。 一句话,阎王早早把凡平这狗日的收去。
回复 | 0
作者:瀛洲大蟹 留言时间:2012-01-17 04:55:41
汤安好,
以梦驼铃中的一段歌词,同祝新年好!

攀登高峰望故乡 黄沙万里长
何处传来驼铃声 声声敲心坎
盼望踏上思念路 飞踪千里山
天边归燕已长上 前关在何方
回复 | 0
作者:方鲲鹏 留言时间:2012-01-16 21:06:53
汤安,
新年好!
回复 | 0
作者:Kiara 留言时间:2012-01-16 19:18:55
汤博主浴火重生,转做文抄公。

文抄公也好,比撒泼有进步。

一篇转帖也上推荐榜,算是编辑对你的鼓励。用心良苦。希望汤 安不要辜负编辑的美意。

怎么?汤安已经被封杀了?
回复 | 0
作者:lone-shepherd 留言时间:2012-01-16 17:59:29
今天不太舒服,还没仔细看,感觉几篇东西都不错。

凡平,咱们都年轻过,所以我要怪你一句。
回复 | 0
作者:凡平 留言时间:2012-01-16 16:12:44
汤安呢?

哦,汤安裆中被阉了一刀,成汤 安了,呵呵。
回复 | 0
我的名片
汤 安
注册日期: 2012-01-16
访问总量: 93,258 次
点击查看我的个人资料
Calendar
我的公告栏
歡迎 欢迎 宽赢
最新发布
· 节日美味 -----天下有情人节日快
· 继续调查 一个重庆人谈王立军事
· 时评王立军 与贪污/镇压民众合
· 激动与联想 美国涉黑市长Richar
· 民运黑手娘娘男医言堂的毛病又犯
· 美国《外交政策》:为何中国的崛
· 韩海警蓄意殴打中国船员 事后自
友好链接
· 汤安:汤安的博客
· 秦昭:秦昭的博客
分类目录
【历史】
· 节日美味 -----天下有情人节日快
· 继续调查 一个重庆人谈王立军事
· 时评王立军 与贪污/镇压民众合
· 激动与联想 美国涉黑市长Richar
· 民运黑手娘娘男医言堂的毛病又犯
· 美国《外交政策》:为何中国的崛
· 韩海警蓄意殴打中国船员 事后自
· 推荐: 美国自由主义思想的历史变
· "巴伐立亚中国人"---B
· 什么叫做“台湾民主的经验”? zt
存档目录
2012-02-02 - 2012-02-13
2012-01-16 - 2012-01-31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