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万维读者网 -- 全球华人的精神家园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首  页 新  闻 视  频 博  客 论  坛 分类广告 购  物
搜索>> 发表日志 控制面板 个人相册 给我留言
帮助 退出
 
冬晶的博客  
有感而发, 仅供参考  
网络日志正文
一位母亲寻子的心路历程 -“Philomena”观后 2014-02-22 08:18:01

在今年奥斯卡奖的角逐中,2013年11月上映的影片“Philomena”获得了四项提名。它们是:最佳影片,最佳女主角,最佳原创音乐,最佳改编剧本。一部由英国出品,没有大制作,大场面,没有年轻,俊美的男女主角,以一位老太太担纲的影片,能获四项提名,殊为不易。

“Philomena”是根据一个真实的故事改编的。2009年,BBC记者Martin Sixsmith 以英国妇女Philomena Lee的亲身经历,写成了一本纪实长篇“The Lost Child of Philomena Lee”,影片剧本就是建立于这本长篇的基础上。

Philomena 海报

“Philomena”是一个令人心碎,催人落泪的故事。BBC记者Martin Sixsmith刚失去了他的工作,正搜寻写作的题材。在派对中遇到的一个女孩告诉他,她的妈妈有一段曲折的经历。Martin抱着试试的态度,约见了女孩的妈妈 – Philomena。  见面后,Philomena娓娓道来五十年代的一段往事。1952年,一次浪漫的邂逅,使年轻的爱尔兰姑娘Philomena怀孕。在那时,未婚先孕被认为是一种罪恶。无奈之下,Philomena被父亲送往修道院生下自己的孩子,交换条件是:她必须在修道院作四年苦役,同时放弃对自己孩子的一切权利。在修道院洗衣房度日如年的艰难日子里,Philomena每天最大的盼望就是按照规定可以和自己儿子在一起的几分钟。但是,有一天,她眼睁睁地看着儿子被人带走,悲痛欲绝,却无能为力。此后,她再也没有得到儿子的任何音讯。

Philomena剧照

Martin觉得这是一个好题材,决意与Philomena一起追寻她儿子的下落,写出一个完整的故事。他们来到了修道院,主事的修女告诉他们,以往所有领养孩子的记录,都已在一场大火中烧毁。但奇怪的是,当年Philomena签字的放弃孩子一切权利的文件,却安然无恙。Martin在修道院附近的一家旅馆住下,从与酒吧侍者的闲聊中得知,修道院的许多孩子们都被卖往美国了。在出版社的资助下,Martin 与Philomena飞往华盛顿。通过有关渠道,他果然查到了Philomena儿子Anthony。当年他被美国一家庭收养,并被改名为Michael,长大后成为一名律师,曾是里根,布什政府的高级顾问。但不幸的是,他已于数年前因艾滋病而去世。惊闻噩耗,Philomena十分悲痛,几经思索,她决定留下探寻儿子生前的故事。在儿子同性恋男友的家中,Philomena和Martin惊讶地看到了儿子与两位老修女在修道院前合影的照片。Philomena被告知,Michael曾到那家修道院寻找母亲的踪迹,并要求死后被埋葬在这座修道院墓地。Philomena此时方得知,在她苦苦思念儿子的几十年中,儿子也在记挂着母亲。但是,修道院阻断了她们母子最后会面的珍贵机会。

Philomena和Martin再次来到修道院。Martin直接闯进了老修女住的房间,质问她,既知道Philomena和她儿子的故事,为何不揭示真相,让母子见面。老修女却说道,这些女孩犯下了罪,不值得同情。Martin十分愤怒,与老修女及修道院的其他人争论起来。但Philomena却镇定地制止了他,并说自己原谅老修女与修道院。最后,Philomena来到儿子的墓碑前,在简短的哀悼后,与Martin一起离开,影片也到这里结束。

Philomena剧照-Philomena与Martin在机场

“Philomena”没有波澜起伏的精致情节,回肠荡气的爱情故事。它以一位朴实无华的母亲生育,思念,寻找儿子的辛酸历程,以充满真情实感的叙述,触动了观众的心弦。影片开始一段,以倒叙及闪回的方式表现了Philomena在修道院中生下儿子及作苦役的情节。这一段,影片时儿闪回从前,时而回到现在,大大增强了感染力。从老年Philomena回忆的眼神中,观众深切感到了那一段生活给Philomena心灵留下的终身难忘的痛楚与伤痕。Philomena离开修道院并被剥夺母亲权利的五十年间,无时无刻不在怀念着儿子。影片用了几个小小的细节,生动地表现了Philomena平凡普通却感人肺腑的母亲情怀。当她来到华盛顿,得知儿子就在美国,开始忧虑起来:担心如果自己的故事出版,是否对儿子的事业有影响; 担心儿子否会惹上麻烦,坐进监狱; 她甚至想到,儿子是否会象许多美国人,得上过度肥胖症。从这些似乎不起眼的细节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母亲出自心底的对儿子的丝丝入扣的关怀,爱护和牵挂。当Philomena得知儿子已逝的消息,纵然悲痛欲绝,但仍然以一个母亲的胸襟,鼓起勇气,去访问儿子生前的同事好友,探寻儿子一生的历程,想知道一个有血有肉的,有立体感的真实的儿子。其实,她最渴望知道的是儿子是否也曾怀念过母亲。开始她没有得到此类信息,感到很失望。但在儿子同性恋男友家中,她终于了解到,儿子生前一直牵挂着母亲,在弥留之际,他想到的是将自己的骨灰带回自己出生的地方,这给Philomena带来了心灵上的最大安慰。影片叙述的是Philomena个人寻找儿子的的心路历程,表达出的却是天下每一个母亲的共同情愫,从而引起观众的共鸣。

在经历了千辛万苦的追寻之后,Philomena才知道儿子早已撒手人寰,这对她是多么沉重的打击。然而,更沉重的打击还在后面。她得知,自己原本可以有机会与儿子生前见面的,但由于修道院的阻挠,自己与儿子虽遥相思念,终于阴阳永隔。一对骨肉相连,彼此思念的母子,就这样被活生生的剥夺了人生最宝贵的权利。一个悲剧接着另一个悲剧。此时,Philomena的心碎了,观众的心也碎了。

Philomena剧照-Philomena在儿子的坟前

悲剧已经铸成,未来又该如何,在这里,影片没有以仇恨,报复来作为故事的结尾。目睹了如此的人生悲剧,原来只是想写出一个好故事的Martin也动了真情,相信此时,观众也会感到窒息与愤怒,甚至会有复仇的心理,因为,发生的一切毕竟是太残酷了。然而,Philomena,一位平凡的女性,悲剧的受害人,却能以“原谅”一词来结束她和老修女的对话。连局外人的Martin也十分不解,质问这是为何。Philomena告诉他,说出这句话对自己来说,是非常艰难的。但是,我不愿意象你一样,仇视别人。几句语不惊人的对话,展现了一位普通女性与母亲的高尚心灵与宽阔胸怀。

在这里,影片表现了Philomena的,也是影片作者的宽恕和谅解的情怀。Philomena的令人心碎的故事,有它的时代背景。英国的五十年代,是一个非常保守的年代,未婚先孕,从宗教的角度来说,是一种难以饶恕的罪恶,就是Philomena的父亲,亦是这样认为。他把Philomena送入修道院,从未来看望过她。他羞于有这样一位女儿,对外人则说,Philomena已死。那位老修女,也是根据自己年轻时候的理念,觉得Philomena违背了当时的道德准则,不值得同情,而不愿揭露真情。Philomena的悲剧,并不是建立在个人罪恶的基础上,而是明显带上了那个时代的烙印。当年,悲剧的制造者在行事时,并未有负罪感,觉得他们是按照社会公认的道德标准办事的。当年的这类悲剧,不仅发生在Philomena身上,也发生在许多境遇与她类似的女孩身上。正因为限于那个年代的道德标准,这类悲剧没有得到阻止。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这样的例子,当年被公认不道德的行为,今日完全可以接受。而当年推崇的准则,今日则受到鄙视。如果无视历史的原因,在今日,以仇报仇,以怨抱怨,只会使仇恨加深,延续,不但不能挽回已铸成的悲剧,还可能铸成新的悲剧。我们要记住曾有这样的悲剧发生过,要防止这样的悲剧重演,但不要在心灵深处种下仇恨的种子,这就是“Philomena”所告诉我们的。

在影片中扮演Philomena的,是英国影坛带有传奇色彩的明星Judi Dench。自五十年代以来,她一直活跃在话剧舞台及电视,电影界,她参演的作品难以数记。一般观众所熟悉的她扮演的角色,可能是2012年的电影“Skyfall”中007邦德的上级,英国特工局的负责人。但这绝非她扮演的令影评界瞩目的角色。她因在1998年的电影“恋爱中的莎士比亚”(Shakespeare in Love)中出色的表演而获奥斯卡最佳女配角奖。她也曾两次获得金球奖。Judi 在Philomena一片中的表演,大大为影片增色。她以出色,内在,不露痕迹,炉火纯青的表演,刻画出了一个文化不高,历尽苦难,忍辱负重,饱含深情的母亲形象。在许多场景中,她并未有许多动作,但她以自己的眼神,表情,语气,细节,来表现出人物复杂的心理。而且,她能扮演性格截然不同的角色,无论是女皇(Shakespeare in Love)还是象Philomena这样的平民女性,她都能驾驭自如,游刃有余。在拍这部影片时,Judi Dench眼睛已几近失明,但她的眼神,还能如此传神,确实不易。

值得一提的是,影片虽是一部正剧,并带有一定的悲剧因素,作者却在全片涂上了一层淡淡的喜剧色彩。在片中扮演记者的演员Steve Coogan,本就是一位喜剧演员。影片一开始,他在失去工作后去找医生,医生要他每日跑步以解决心理问题的一段幽默对话,已引起了观众的笑声。在片中,Philomena在机场,在华盛顿旅馆进早餐时的一些台词,也非常引人发笑,显示了她是一位有点“土味”的老太太。即使是在影片结尾,Philomena经历了沉重打击后,在驱车离开修道院的途中,她的心情并未显得如此沉重,她还和Martin谈起了自己构想的一本书中的故事。这也许是作者在告诉观众,不管经历多少苦难,永远保持人生的一份乐观,一份幽默。

Philomena悲剧发生的那个时代,已渐行远去。但新的时代会有新的偏见,隔离,仇视与悲剧,Philomena的故事,在今天能给人以启迪。






浏览(2490) (0) 评论(2)
发表评论
文章评论
作者:冬晶 留言时间:2014-02-24 10:44:28
细草微风:感谢您的留言,希望你能喜欢这部影片。
回复 | 0
作者:细草微风 留言时间:2014-02-22 09:23:41
非常感谢您精彩感人的介绍,我是含泪读完的。同为母亲,我可以体会那种深入肺腑的想念。
我一定会去看影片。
另外,猜想您也是一位有着温暖性情的母亲,丛您的文章里可以感受到。
回复 | 0
我的名片
冬晶
注册日期: 2012-02-13
访问总量: 253,461 次
点击查看我的个人资料
Calendar
最新发布
· 我看影片“La La Land”
· 平凡里见真情 -- 电影 Mancheste
· “暴风雨”– 莎士比亚的“遗嘱”
· 纽约风情-2015的圣诞橱窗
· 纽约风情-2014的圣诞橱窗
· 叫好又叫座的悬疑大片“Gone Girl
· 风光旖旎的南方古城Savannah
分类目录
【影坛随笔】
· 我看影片“La La Land”
· 平凡里见真情 -- 电影 Mancheste
· 叫好又叫座的悬疑大片“Gone Girl
· 十二年拍成的影片-“Boyhood”
· 小镇父子情-“内布拉斯加”观后
· 一位母亲寻子的心路历程 -“Philo
· 比侦探高明的骗子-“美国骗局”观
· 手淫,毒品,妓女 -“华尔街之狼”
· 悬念大师希区柯克与“潜规则”(下
· 悬念大师希区柯克与“潜规则”(上
【纽约风情】
· 纽约风情-2015的圣诞橱窗
· 纽约风情-2014的圣诞橱窗
· 纽约风情-2013的圣诞橱窗
· 纽约风情-梅西的春季花展
· 纽约风情-圣诞的橱窗
· 纽约风情-麦迪逊大道精品街区
· 纽约风情-第五大道精品街区
· 纽约风情-布莱恩公园
【闲读偶得】
【闲情偶寄】
· “暴风雨”– 莎士比亚的“遗嘱”
· 风光旖旎的南方古城Savannah
· 古老而又年轻的法兰克福
· 漫步在奥林匹克国家公园的海滩上
· 美丽的帝王蝴蝶
· 七月四日的长枝(Long Branch)
· 鸟类的天堂-Everglades 国家公园
· 鳄鱼吞龟 – Everglades 国家公园
· 玫瑰与书 — 一个不同寻常的情人
· 走访美式橄榄球名人堂-写在橄榄
【闲游偶摄】
· 美东Finger Lake 的瀑布
· 玫瑰花的魅力
· 鸢尾花的魅力
· 兰花的魅力
· 时髦的制服
· 都市里的街头艺术家
· Bellagio – 意大利科莫湖上的一
存档目录
2017-02-03 - 2017-02-03
2017-01-21 - 2017-01-21
2016-04-22 - 2016-04-22
2015-12-24 - 2015-12-24
2014-12-21 - 2014-12-21
2014-10-18 - 2014-10-18
2014-09-21 - 2014-09-21
2014-08-09 - 2014-08-09
2014-07-12 - 2014-07-12
2014-06-28 - 2014-06-28
2014-03-01 - 2014-03-01
2014-02-22 - 2014-02-22
2014-01-01 - 2014-01-25
2013-12-15 - 2013-12-21
2013-08-04 - 2013-08-04
2013-07-04 - 2013-07-04
2013-06-09 - 2013-06-09
2013-05-11 - 2013-05-11
2013-04-13 - 2013-04-13
2013-02-12 - 2013-02-12
2012-12-14 - 2012-12-22
2012-10-20 - 2012-10-20
2012-09-01 - 2012-09-01
2012-08-18 - 2012-08-18
2012-07-08 - 2012-07-22
2012-06-03 - 2012-06-30
2012-05-06 - 2012-05-28
2012-04-21 - 2012-04-29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