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系列:“在”-对哲学的总结
在绝学中的五个范畴中,有二个是前人提到过,由绝学扩展了意义,如“存在,定在”。其他三个,思在,在,和绝对,是以前没有人提到过的概念(如果你说前人提到过“绝对”的概念,如谢林,黑格尔等,前者意为“自然”,后者意为“精神”,与绝学的绝对意义不是一回事)。在这篇里集中谈的是“在”作为范畴。
有个故事。一条鲤鱼出去旅游,看见不远另一条鲤鱼正要游过自己的身旁。这条鲤鱼一个打挺,惊呆了游过来的另外那条鱼。受了惊吓,那条鱼忙问,“喂喂,请问,前边水很冷吗?”“没见我冷得哆嗦?!”,打挺的鲤鱼说,“但“水”在哪里?”
“在”就是这么一种无所不有的状态。小到我们周围,大到整个世界;具体到物质,抽象到精神,随你想,随你看,随你感受。没有任何一物不在-
因为如果事物不在,也就不存在一物,您也就不知道了。也就是说,没有,是因为“有”而有意义。有,如巴门尼德(见他的“论自然”诗)所说,是我们知识的基础。如果我们以“无”作为世界的基础,我们就学不到任何东西。
知识是这样,抽象事物是这样,具体物质更是这样。存在,或有,就是世界,就是精神,就是一切。但我们必须注意到,凡是存在,必然要有一个逻辑过程或一个时空的秩序,或两者兼而有之。也就是说,任何存在不是凭空掉下来的。任何存在都有一个“酝酿”的过程,都是逐渐产生和出现的。换句话说,任何存在都是由“潜在到存在到定在”的一个过程:“任何将来的,无不在现在之中。任何现在的,无不在过去之中。任何过去的,无不在潜在之中。任何潜在的,无不在将来之中”(“范例解释”)。
世界是我们存在的基础。哲学是专门来研究这个存在的学问。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说,在,是对我们的思想精华,哲学,的总结和概括。这就是为什么“存在”是哲学,是人生,是世界的根本意义。任何不存在,都不是研究对象,都是作为研究对象存在的附属品来研究的。
但是任何存在,任何潜在,任何定在,都是有限的,相对的,有条件的。它们有生,必有死。有存在,必然有非存在。这就是相对事物的界限。如果我们人类自己的一切都是如同世界的其他物质一样,就只有相对的性质,我们就不会产生不满意,不会失望,不会寻求完美和崇高。正是由于这种寻求突破相对事物局限的欲望,使人类永远不满足于已经取得的成绩,总想继续前进,取得更大的成绩。总想克服相对事物的缺陷达到十全十美的境地。对于不懂哲学,不善于深刻思维的大众,他们发现了宗教,将自己对完美事物,对绝对事物,的追求托付给了上帝。
对少数知识分子,对知识造诣深刻的科学家和哲学家来说,他们沿着理性和逻辑的链条走到了因果关系的最后一环,在那里彷徨无法前行。牛顿这时的选择只有上帝,和大众一样。斯滨诺莎和爱因斯坦,在这里选择了“自然”作为他们的神,来解释一切。其他人则遵循他们的榜样,在二者间择一作为自己的选择
- 这就“在的困境”:因为自己在某物中,所以无法跳脱“某物”的限制,“在”。哲学和其他一切学问一样,虽然最抽象,但毕竟不能将事物像魔术师一样变不见了。这就是为什么说“在”是哲学研究的根本:哲学是研究“某物”的学问。
直到绝学出现,哲学永远无法走出“在”的迷宫:只有绝学才是研究“nothing
else”的学问,才能最终跳出这个“某物”的龙门。
“为什么说...”系列:绝对 - 绝学继承哲学的根据
如果我个人作为一个"哲学家"(shameless? It is actually a
humble word for me),有什么真正值得骄傲的,那就是这个“绝对”的发现了- 而且不止一个,是“三个”:绝对作为背景(大绝对),绝对作为思维部分(小绝对),和绝对作为意识部分(小绝对二)。当然这个发现的过程曾使我差点成了神经病,中国人所谓“大难不死必要后福”,或“If it didn't kill you it will make you stronger.”,一个意思。
用海德格尔的话来说,人类是被“thrown here”。这个“throwness”意味什么?答,意味我们人类从一出生,“不可避免地”必然会来到“相对世界”,用卢梭的话叫作“自然状态”。而人类的最高任务,是“re-examine life”(Socrates),既摆脱自己的“原生态”,想清楚怎样作,而作一个“选择”(萨特)。
也就是说,我们人类必须摆脱一切我们生来就有,没有经过我们思维考虑的东西,我们必须建立文明,必须给自己和自然界指出一个方向,而真正成为“人是万物的尺度”。这个目标就包括我们首先认识自己,认识世界,认识自己和世界的关系,人类之间的关系,等等。人类必须发现自己,和自己所生来的世界的,“birth defect”。然后克服它们。
想想看,我们人类迄今为止仅仅有二十几万年的历史。而宇宙已经137亿年了,太阳系和地球的年龄也有60多亿年了,我们人类还是“baby”时代呢。迄今为止,我们人类一切自相残杀,那次不是为了利益?那次不是为了自己的虚荣心?那次不是自私的结果?物质,是什么东西?不过是保持人类像动物一样肢体存在的“猪槽”!人类像动物一样,遑遑不可终日地找食吃,驱暖避寒,不过是,终将是,人类文明未从整体上脱离动物界的暂时现象!人类历史更长世界的文明应该是在人类早已解决“物质需要”基础上的精神文明时期。那时举行的世界范围的竞赛,大家所羡慕崇拜的人,可能就是“奥林匹克诗歌”大赛的冠军,“奥林匹克艺术”大赛的首席艺术家?那时的人们回首我们现在会说,“我们的可怜的动物时代的同胞”。只有猪,才需要堆砌起“高高的猪槽”,人,为什么要这样作?物质的需要只是,仅仅是,用来“维持”生命,如“维他命”一样。吃得过多维他命就会死人不是?且不是愚蠢到家?
绝学,同它的哲学同胞一样,最终的目的,是建立一种新的世界观,带来一种新的价值思想,开辟人类远望未来新的地平线 - 如果作不到这一点,就是失败的哲学,因而也是失败的绝学。也许达到整个目标需要数年,需要几代人时间,正如叔本华所说:“真理可以等待,因为真理的寿命很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