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黨的馬英九實在看不下去了,也噴了一通口水(請翻牆看“這裡”)。
其實這個問題的答案是明擺着的。然而,偉光正領導下的真理部,總是擁有顛倒黑白的能耐,很多網友經常被真理部唬得一楞一楞的。所以,今天想來聊一下,真理部篡改了哪些抗戰歷史。
★誰是抗戰領導者?
在人民日報的社論中,大言不慚地說(以下是原話,一字不差):
在那場威武雄壯的戰爭中,中國共.產.黨以自己的堅定意志和模範行動,在全民族抗戰中發揮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中國人民之所以創造了弱國戰勝強國的偉大奇蹟,最根本的原因,是中國共.產.黨代表全中國人民的意志,領導和推動了偉大的抗日戰爭,以自己最富於犧牲精神的愛國主義、不怕流血犧牲的模範行動,支撐起全民族救亡圖存的希望,成為奪取抗戰勝利的民族先鋒。(由於這段話太肉麻,俺已經把它加入《匯總最近幾年天朝的雷人語錄》)
猛一看,感覺偉光正真是太牛X了。好像整個8年抗戰都是偉光正領導的。真是這麼回事嗎?
為了戳穿偉光正的謊言,俺先藉助一下維基百科。它是全球最大,且比較客觀的百科網站。咱們來看看它是咋說滴。
俺上去查了一下關於“中國抗日戰爭”的詞條(洋文在“這裡”、中文在“這裡”)。在這兩個詞條中,都強調“中華民國(Republic of China)”是參戰方/戰勝國。那會兒,國民黨是中華民國的執政黨(這是真理部也無法否認的)。
在主要指揮官一欄,中國方面列出的10來個人,大都是是國民黨將領(以蔣光頭為首),只有2個是共.產.黨將領(朱德、彭德懷),還排在最末尾。
接着,俺再去查了一下“第二次世界大戰”(World War II)的詞條。洋文在“這裡”、中文在“這裡”。裡面提到:主要的同盟國領導人分別是:美國的羅斯福、蘇聯的斯大林、英國的丘吉爾、中國的蔣介石。
再來看看老蔣的頭銜。老蔣不光是中華民國的委員長,還以大元帥身份行使最高統帥權。另外,中緬印戰區的最高統帥也是老蔣,在這一戰區的美國佬部隊,也得聽老蔣指揮。
從上述介紹,你應該可以看出,誰才是中國抗戰的實際領導者。
★國共兩軍的作用對比
中國(大陸)的歷史教科書,很少提及國民黨軍隊積極抗戰的事跡。不提也就罷了,偉光正在各種抗日宣傳中,經常拿國軍的敗仗來說事兒(比如韓復渠放棄山東、比如豫湘桂戰役)。以此來暗示國民黨軍隊“總是”不堪一擊,見到日軍就望風而逃、一潰千里。所以捏,很多大陸網友以為國民黨的部隊在那8年裡,沒幹啥事兒。
反過來,偉光正對八路軍和新四軍的作用,進行了添油加醋的渲染。屁大的事兒(比如平型關大捷)也拿出來大肆炫耀。
為了讓網友們有一個直觀的認識,俺又到網上搜羅了一些數據。通過這些數據的對比,你應該有所體會。
◇戰報對比
通常,交戰雙方都傾向於誇大自己一方的戰績。所以,為了對比國共兩黨的戰報,就需要拿日本人的戰報作為參照系。雖然按照慣例,日軍戰報也會有意縮小自己的損失。但是通過國共兩軍戰報分別與日軍戰報的對比,可以看出,誰摻水更多。
先來看八路的戰報(以下是網上能找到的部分)
戰鬥 | 八路戰報 | 日軍戰報 | 日軍戰報出處 | |
---|---|---|---|---|
1 | 平型關戰鬥 | 殲滅日軍1000餘人 | 日軍亡167人,傷94人 | 兒島襄著《日中戰爭》 |
2 | 廣陽伏擊戰 | 殲日軍千餘人 | 日軍傷亡63人 | 臼井勝美著《中日戰爭》 |
3 | 晉察冀區反八路圍攻 | 殲滅日偽軍2000餘人 | 日軍亡17人,傷52人;皇協軍傷亡69人 | 臼井勝美著《中日戰爭》 |
4 | 三次破襲平漢鐵路 | 殲滅日偽軍1200餘人 | 日軍亡2人,傷11人,無皇協軍傷亡報告 | 《支那事變陸軍作戰》 |
5 | 冀中1938年春季反掃蕩 | 殲滅日偽軍1000餘人 | 日軍亡6人,傷26人,皇協軍傷亡71人 | 《華北治安戰》 |
6 | 120師收復晉西北七城戰役 | 殲滅日偽軍1500餘人 | 日軍亡22人,傷51人,皇協軍傷亡101人 | 《華北治安戰》 |
7 | 易(縣)淶(源)戰鬥 | 殲日偽軍1400餘人 | 日軍亡9人,傷22人,皇協軍傷亡40人 | 《支那事變陸軍作戰》 |
8 | 129師晉東南反日軍九路圍攻 | 殲日偽軍4000餘人 | 日軍亡11人,傷10人,皇協軍傷亡79人 | 《華北治安戰》 |
9 | 晉察冀區1938年秋反圍攻 | 斃傷日偽軍5000餘人 | 日軍亡39人,傷132人,皇協軍傷亡107人 | 臼井勝美著《中日戰爭》 |
10 | 冀中區五次反圍攻 | 殲日偽軍5500餘人 | 日軍亡21人,傷65人,皇協軍傷亡99人 | 臼井勝美著《中日戰爭》 |
11 | 冀南1938年反掃蕩 | 斃俘日偽軍600餘人 | 日軍亡3人,傷11人,皇協軍傷亡16人 | 臼井勝美著《中日戰爭》 |
12 | 冀南春季反十一掃蕩 | 殲日偽軍3000餘人 | 日軍亡37人,傷70人,皇協軍傷亡81人 | 臼井勝美著《中日戰爭》 |
13 | 115師陸房突圍 | 斃傷日偽軍1300餘人 | 日軍亡10人,傷122人,皇協軍傷亡67人 | 《華北治安戰》 |
14 | 五台山區1939年5月反圍攻 | 殲滅日軍宮崎部隊800餘人 | 日軍亡4人,傷27人 | 《華北治安戰》 |
15 | 太行區1939年夏季反掃蕩 | 殲日偽軍2000餘人 | 日軍亡7人,傷37人,皇協軍傷亡70人 | 《華北治安戰》 |
16 | 冀中1939年冬季反掃蕩 | 殲日偽軍2500餘人 | 日軍亡27人,傷89人,皇協軍傷亡71人 | 《華北治安戰》 |
17 | 北嶽區1939年冬季反掃蕩 | 斃傷日偽軍3600餘人 | 日軍亡9人,傷34人,皇協軍傷亡95人 | 《華北治安戰》 |
18 | 平西區1940年春季反掃蕩 | 殲滅日偽軍800餘人,擊落日軍飛機1架 | 日軍亡8人,傷40人,皇協軍傷亡22人 | 《華北治安戰》 |
19 | 冀中1940年春季反全面掃蕩 | 斃傷日偽軍3000餘人 | 日軍亡11人,傷91人,皇協軍傷亡62人 | 《華北治安戰》 |
20 | 魯南區1940年反掃蕩 | 斃傷日偽軍2200餘人 | 日軍亡9人,傷60人,皇協軍傷亡58人 | 《華北治安戰》 |
21 | 129師白晉鐵路破擊戰 | 殲日偽軍600餘人 | 日軍亡2人,傷9人,皇協軍傷亡12人 | 《華北治安戰》 |
22 | 晉西北1940年夏季反掃蕩 | 斃傷日偽軍4490餘人俘53人(內含日軍11人) | 日軍亡37人,傷107人,失蹤3人,皇協軍傷亡失蹤201人 | 《華北治安戰》 |
23 | 冀中1940年夏季青紗帳戰役 | 斃傷日偽軍2100餘人俘偽軍500餘人 | 日軍亡19人,傷22人,皇協軍傷亡39人 | 《華北治安戰》 |
24 | 百團大戰 | 斃傷日軍2萬餘人,偽軍5000餘人。俘日軍280餘人,偽軍1.8萬餘人 | 日軍亡302人,傷1719人,皇協軍傷亡失蹤1202人 | 《華北治安戰》 |
25 | 太行區1940年秋季反掃蕩 | 殲日偽軍2800餘人 | 日軍亡29人,傷60人,皇協軍傷亡44人 | 《華北治安戰》 |
26 | 冀中1940年冬季攻勢 | 殲日偽軍2300餘人 | 日軍亡10人,傷27人,皇協軍傷亡59人 | 《華北治安戰》 |
27 | 太岳1940年冬季反掃蕩 | 殲日偽軍260餘人 | 日軍傷7人,皇協軍傷亡15人 | 《華北治安戰》 |
28 | 晉西北1940年冬季反掃蕩 | 斃傷日偽軍2500餘人 | 日軍亡8人,傷44人,皇協軍傷亡102人 | 《華北治安戰》 |
再來看看國民黨軍隊的戰報(僅包括規模較大的戰役)
戰役 | 國軍戰報 | 日軍戰報 | 日軍戰報出處 | |
---|---|---|---|---|
1 | 淞滬會戰 | 日軍傷亡6萬餘人 | 日軍在1937年公布自身死亡9115人,傷31157人,共計傷亡40672人. | (暫未找到) |
2 | 太原會戰 | 斃傷日軍4萬餘人 | 日軍傷亡2.6萬餘人 | 《中國事變陸軍作戰史》 |
3 | 南京保衛戰 | 斃傷日軍1.5萬餘人 | 日軍傷亡7600餘人 | 《中國事變陸軍作戰史》 |
4 | 徐州會戰 | 斃傷日軍5萬餘人 | 日軍在1937年承認傷亡3.2萬餘人 | (暫未找到) |
5 | 武漢會戰 | 斃傷日軍20萬餘人 | 自身傷亡3萬餘人,因病減員6.7萬餘人 | 《中國事變陸軍作戰史》 |
6 | 隨棗會戰 | 斃傷日軍4萬餘人 | 日軍傷亡1.3萬餘人 | 《中國事變陸軍作戰史》 |
7 | 棗宜會戰 | 斃傷日軍2.3萬人 | 日軍傷亡9000餘人 | 《中國事變陸軍作戰史》 |
8 | 南昌會戰 | 斃傷日軍1.2萬人 | 日軍傷亡9000餘人 | 《中國事變陸軍作戰史》 |
13 | 上高會戰 | 斃傷日軍2萬人 | 日軍傷亡9000餘人,病減員6000人 | 《中國事變陸軍作戰史》 |
14 | 晉南(中條山)會戰 | 斃傷日軍9900人 | 日軍損失計戰死670名,負傷2292名 | 《中國事變陸軍作戰史》 |
15 | 第二次長沙會戰 | 斃傷日軍2萬餘人(也有說4萬) | 日軍傷亡7000餘人 | 《中國事變陸軍作戰史》 |
16 | 第三次長沙會戰 | 斃傷日軍5萬餘人 | 傷亡6000人,其中死亡1600人 | 《中國事變陸軍作戰史》 |
17 | 浙贛會戰 | 斃傷日軍3萬餘人 | 日軍傷亡17148人 | 《中國事變陸軍作戰史》 |
18 | 鄂西會戰 | 斃傷日軍4萬餘人 | 日軍損失4000餘人 | 《中國事變陸軍作戰史》 |
19 | 常德會戰 | 斃傷日軍5萬餘人 | 日軍損失2萬餘人 | 《中國事變陸軍作戰史》 |
20 | 豫中會戰 | 斃傷日軍4000餘人 | 日軍損失3350人 | 《中國事變陸軍作戰史》 |
21 | 長衡會戰 | 斃傷日軍6萬餘人 | 日軍損失6萬餘人 | 《中國事變陸軍作戰史》 |
22 | 桂柳會戰 | 斃傷日軍3萬餘人 | 日軍損失1.6萬餘人 | 《戰史叢書 - 大本營陸軍部》 |
23 | 緬北會戰 | 斃傷日軍9萬餘人 | 日軍傷亡4萬餘人 | 《中國事變陸軍作戰史》 |
通過這2個列表,明顯可以看出兩點:
1. 共軍的戰報和日軍的戰報,差距巨大(通常都超幾十倍);而國軍和日軍的戰報,通常誤差都在一個數量級(10倍)之內。
2. 共軍的戰鬥基本屬於小打小鬧。即使是偉光正廣為宣傳的平型關,也不過殲滅日軍1000人(多半還是有水分的)。
◇陣亡將領對比
再來看看兩黨的陣亡將領。維基百科上正好有一個“抗日戰爭犧牲者列表”,大伙兒有興趣的話,可以去瞅瞅。裡面的高級將領,大都屬於國民黨部隊,只有少數是共.產.黨的將領。
國民黨陣亡的上將10人、中將50人、少將70多人。加起來有130多人。而屬於共.產.黨部隊的高級將領,包括八路軍(後番號改為第十八集團軍)、新4軍、東北抗聯等部隊,不足10人。
◇看看國民黨軍隊的事跡
考慮到很多國內網友對國軍的事跡不夠了解,俺再從網上摘錄幾段給大伙兒瞧一瞧。
以下文字摘錄自《60多年過去了,又有多少中國人知道這些?》一文(該文的作者,俺沒考證出來)。
========華麗的分割線========
60多年過去了,有幾個中國人知道:蔣介石動用70萬國軍,發動了淞滬會戰。在會戰中,國軍空軍炸毀日本海軍陸戰隊司令部,炸沉日本海軍第3艦隊旗艦(編程隨想註:“炸沉”有誤,應為重創),國軍陸軍為補充戰損而五次發布動員令,超過半數的團職以上高級將領,以身殉國。淞滬會戰雖未能阻止日軍占領上海,卻改變了日軍在中國戰場的戰略部署,還為上海資本向西轉移,贏得三個月時間。
60多年過去了,有幾個中國人知道:最讓外國人刮目相看的,不是葉挺的新四軍,而是孫立人的新一軍。新一軍遠征緬甸,以傷亡1.7萬人的代價,擊斃擊傷日軍10.9萬人。在新一軍攻占緬甸重鎮於邦的時候,下屬向孫立人詢問,如何處理日軍戰俘,孫將軍的回答是:你去問問那些狗雜種,都誰到過中國,到過中國的,就地槍斃,以後都這樣辦。
60多年過去了,有幾個中國人知道:八路軍在平型關大捷中,只不過是消滅了一支日軍運輸隊。而且,平型關大捷只是平型關戰役的一部分,平型關戰役又是太原會戰的一部分。
60多年過去了,有幾個中國人知道:真正讓日軍聞風喪膽的軍隊是國軍的委員長衛隊。這支軍隊,使用德軍的裝備,在南京雨花台,委員長衛隊的兩個營,獨自阻擊日軍一個甲種師團。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日軍一共只有六個甲種師團。平均每個士兵要堅守25米長的陣地,面對50名日軍精銳部隊的士兵,但勝利者依然是中國人。
60多年過去了,有幾個中國人知道:在影視作品中惡貫滿盈的張靈甫,是抗戰英雄。在長沙會戰中,他率領敢死隊包抄小道,夜奪張古峰,為國軍成功阻擊日軍立下汗馬功勞。張靈甫還為抗戰丟了一條腿。
60多年過去了,有幾個中國人知道:在常德保衛戰中,74軍57師的8000名官兵,阻擊10萬日軍15天之久,最後只有200人能夠戰鬥。是時,師長發出了74軍57師最後一封電報:彈盡,援絕,人無,城已破。職率副師長、師附、政治部主任、參謀部主任,死守中央銀行,各團長劃分區域,扼守一屋,作最後抵抗,誓死為止,並祝勝利。
60多年過去了,有幾個中國人知道:在武漢上空爆發過持續時間僅次於不列顛空戰的武漢空戰。那場空戰中,國軍空軍擊落日軍飛機78架,炸沉日軍艦艇23艘。那個時候,每當防空警報響起,很多武漢市民,不是鑽進防空洞,而是爬上房頂,為的是能看到日軍飛機被擊落的場景。
60多年過去了,有幾個中國人知道:在重慶有17家軍工廠,在敵機轟炸下堅持24小時不間斷生產。以金陵軍工廠為例,抗戰期間,共生產迫擊炮7000門、重機槍1.8萬挺、步槍28萬支、手榴彈30萬枚、炸藥包20萬個。
60多年過去了,有幾個中國人知道:日軍投降書是什麼樣子?為什麼只宣傳9.18日軍侵華而不宣傳8.15日軍投降,不讓國民看看日軍投降書?難道僅僅是因為文中多次出現如下文字——日本陸海空軍及其輔助部隊向蔣委員長投降。或者,是因為受降落款是:中國戰區最高統帥特級上將蔣中正特派代表,陸軍一級上將何應欽。
要知道,偉大的中國衛國戰爭是世界四大反法西斯戰爭之一!它不是用游擊戰、麻雀戰、地道戰、地雷戰就能打贏的。它是用重兵集團與敵人浴血奮戰才打贏的!
========華麗的分割線========
◇看看共.產.黨軍隊的事跡
再來看看共.產.黨軍隊都幹了些啥。
共.產.黨的各路人馬(八路軍、新四軍、等)在八年抗戰中,拿得出手的事情,也就兩件:平型關大捷和百團大戰。
所謂的平型關大捷,只不過是伏擊了日軍的一個運輸隊。既然偉光正宣稱擊斃日軍千餘人。按照慣例、真實數字最多也就幾百人。
所謂的百團大戰,即便按照偉光正宣傳的數字是:斃傷日軍2萬餘人。既然是“斃傷”2萬,真正擊斃的,估計也就2-3千。100多個團,才幹掉2-3千日軍。大伙兒只需用4位數以內的除法,簡單算一下,每個團才幹掉幾個日軍——這也好意思稱為“大戰”?
★八年抗戰給共軍帶來啥?
1937抗戰爆發時,紅軍剛剛長徵到陝北不久,喘息未定。那時紅軍不到5萬人,而老蔣手頭有幾百萬正規軍。雙方實力極其懸殊。
而到了1945年日本投降時,八路軍已經發展到130萬,另有260萬民兵武裝(數據來自官方的新華網)。合計近400萬,已經和老蔣的正規軍,不相上下了。
很明顯,偉光正利用這8年的抗戰,來避開日軍的鋒芒,並在後方暗中壯大自己。最終才獲得了和老蔣一決雌雄的實力。
★老毛的如意算盤
可能有人會說,前述所言僅僅是推測。那咱就接着來看看,老毛在黨內的會議上,透露的心聲。以下這些老毛的語錄,也是網上搜羅的。可能有一兩句未必是老毛的原話,但是大體上可以反映出老毛的如意算盤。
◇老毛在1937年8月在陝北洛川會議上的講話(大意)
要冷靜,不要到前線去充當抗日英雄,要避開與日本的正面衝突,繞到日軍後方去打游擊。要想辦法擴充八路軍、建立抗日游擊根據地,要千方百計地積蓄和壯大我黨的武裝力量。對政府方面催促的開赴前線的命令,要以各種藉口予以推拖,只有在日軍大大殺傷國軍之後,我們才能坐收抗日成果,去奪取國民黨的政權。我們中國共.產.黨人一定要趁着國民黨與日本人拼命撕殺的天賜良機,一定要趁着日本占領中國的大好時機全力壯大,發展自己,一定要抗日勝利後,打敗精疲力盡的國民黨,拿下整個中國。
有的人認為我們應該多抗日,才愛國,但那愛的是蔣介石的國,我們中國共.產.黨人的祖國是全世界共.產.黨人共同的祖國即蘇維埃(蘇聯)。我們共.產.黨人的方針是,要讓日本軍隊多占地,形成蔣、日、我,三國志,這樣的形勢對我們才有利,最糟糕的情況不過是日本人占領了全中國,到時候我也還可以藉助蘇聯的力量打回來嘛!
為了發展壯大我黨的武裝力量,在戰後奪取全國政權。我們黨必須嚴格遵循的方針是'一分抗日,二分敷衍,七分發展,十分宣傳'。任何人,任何組織都不得違背這個總體方針。
上述講話未必是老毛的原話,但大概意思應該差不離。老毛在這次會議的講話原文,官方一直沒有公布。不過捏,根據其它官方材料還有張國燾、李德等當事人的回憶,可以分析出老毛在洛川講話的大概意思。
另外,有某網友考證了老毛洛川會議講話的真偽(在“這裡”),大伙兒可以參考一下。
◇1964年,老毛與日本社會黨委員長的談話
一九六四年七月十日,日本社會黨委員長佐佐木更三偕委員黑田壽男去北京,與毛澤東有下面一段對話(摘自《毛澤東思想萬歲》,第533至534頁):
老毛:
我曾經跟日本朋友談過。他們說,很對不起,日本皇軍侵略了中國。我說:不!沒有你們皇軍侵略大半個中國,中國人民就不能團結起來對付蔣介石,中國共.產.黨就奪取不了政權。所以,日本皇軍是我們中國共.產.黨人的好教員,也可以說是大恩人,大救星。
佐佐木:
今天聽了毛主席非常寬宏大量的說話。過去,日本軍國主義侵略中國,給你們帶來了很大的損害,我們大家感到很抱歉。
老毛:
沒有什麼抱歉。日本軍國主義給中國帶來了很大的利益,使中國人民奪取了政權。沒有你們的皇軍,我們不可能奪取政權。這一點,我和你們有不同的意見,我們兩個人有矛盾。(眾笑)。
佐佐木:
謝謝。
老毛:
不要講過去那一套了。日本的侵略也可以說是好事,幫了我們的大忙。請看,中國人民奪取了政權,同時,你們的壟斷資本、軍國主義也幫了我們的忙。日本人民成百萬、成千萬地醒覺起來。包括在中國打仗的一部份將軍,他們現在變成我們的朋友了。
看完老毛的如意算盤,大伙兒知道老毛的陰險狡詐了吧?難怪蔣光頭不是他的對手,連江山都丟了。
◇1972年,老毛與日本首相田中角榮的談話
那年中日建交,日本的田中首相在同老毛有如下談話:(出自《田中角榮傳》,得是日語原版,中文版已經被刪減了)
田中角榮:
啊,對不起啊!我們發動了侵略戰爭,使中國受到很大的傷害。
老毛:
不要對不起啊,你們有功啊,為啥有功呢?因為你們要不是發動侵華戰爭的話,我們共.產.黨怎麼能夠強大?我們怎麼能夠奪權哪?怎麼能夠把蔣介石打敗呀
★結尾
反烏托邦的代表作《1984》裡面有一句經典:“誰控制過去,誰就控制未來;誰控制現在,誰就控制過去”。真理部大肆篡改抗戰歷史,除了要標榜偉光正的光輝形象,更重要的一點就是:掩蓋偉光正坐山觀虎鬥,趁機奪取抗戰勝利果實的真相。
俺博客上,和本文相關的帖子(需翻牆):
誰是最可恨的人?——寫給仇日憤青們
看看真理部是如何PS照片的
版權聲明
本博客所有的原創文章,作者皆保留版權。轉載必須包含本聲明,保持本文完整,並以超鏈接形式註明作者編程隨想和本文原始地址:
http://program-think.blogspot.com/2010/09/sino-japanese-wa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