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节 关于“死亡”的新看法 正如人们很容易想到的那样,这种经历深刻地影响着人对于肉体死亡所形成的原有概念,尤其是对于那些从没有想到过人死之后,生命还能继续的人来说更是如此。不管是以这种形式还是以另外一种形式,实际上所有有过这种经历的人都向我流露出:从此以后,对于死他们再也不害怕了。然而,在这里必须进一步确切地说明以下几点:首先,有些死的方式是绝对不受欢迎的;其次,在这些人中,没有任何一个人自己主动寻求死亡。他们都一致确信,只要他们肉体上不死,他们就有干不完的任务,他们或许会同意一个男人向我说的这样一句话:“在我离开这个世界以前,我还应该改变很多事物。”同样,他们却会谴责;把自杀作为重新找到他们在生命后生命的经历中模糊看到的那个地方。下边我们就列举几段材料来说明一下这些不同的态度。 1. 我深信,这次生命后生命的经历给我的生活加进了某种新的因素。当那件事在我身上发生的时候,我仅仅刚满10岁;但是从此以后,在我整个一生中,我都确信,在人死了以后,生命现象还继续存在,对我来说,这件事是没有任何怀疑的。因而我不怕死,一点也不怕;我看见过一些人,他们怕死,对死胆颤心惊;当我听到有人怀疑还有另外一个世界,或者宣布说;“人死之后,化为乌有”时,我总是想笑;于是我心里想:“他们不知道。” 在我一生中,经历过的坎坷并不少;有一回,当我在工作的时候,有一支手枪正瞄准我,并且枪口对准我的太阳穴;但我对此并没有感到特别害怕;因为当时我在想:“好吧!如果我死了,如果他真的把我杀死,我知道我会继续在某个地方活着。” 2.当我小的时候,我很怕死。夜里,我一醒来就哭;常常是突然发作。我的父亲和母亲急忙跑到我的房间,问我发生了什么事情?我回答他们说:我不愿意死,但是我知道死是必然的;我问他们是否知道一种能阻止死亡的方法。于是妈妈对我说:“不!历来如此,我们都应该有这种思想准备。”她又补充说:我们所有的人,有一天都会一个人面对死亡;当这样的时刻来到的时候,一切将会很顺利地过去。在我母亲死后的几年里,我还经常和我妻子谈到这些;我还是怕死,我不愿意死;但是,自从有了那次生命后生命的经历之后,我就不再怕死了,这种惧怕心理已烟消云散。当我参加别人的葬礼时,也不再感到有什么不舒服了。我从中感到的是一种愉快的从容。因为我知道在死者身上将要发生的一切。 我想,可能是由于我面对死亡的反应表现总是很坏的原故,上帝才把那次生命后生命的经历赐给了我。当然,也由于我的父母对我的安抚;但是,上帝使我看到了我的父母未能使我看到的一切。现在,关于这些我就不再谈了,我已预先知道了这一切,这对我就足够了。 3. 现在,我不再怕死了,但也不希望死,我没有一点死的欲望。只要我被认为还在这个世界,我也不非坚持到另外一个世界不可。我不再怕死的理由,是由于我知道当我死后,离开这里的时候我要去的所在;我曾经在那儿呆过。 4. 在我回到我的躯体和返回生命以前,发光体最后对我说或者更确切地说,它几乎是等于向我表示:“我将会回来的。”它使我明白:这一次,我还要继续生活下去。但是会有那么一天,它还会和我重新联系;那时候,我将真正地死去。 因此,我知道发光作和这个声音还会一块回来的;至于日期吗,我就想不出来了。我想,我将重新再经受一次相类似的生命后生命的经历。但是我想,那次生命后生命的经历会更好些,因为现在我已经预先知道等待我的是什么?比起这一次,下一次将不会使我手足无措。然而我并不急于去那个世界;我知道,在这个世界上,还有许多事有待我去做。 在经受过一次生命后生命经历之后,当事人对于人在肉体死亡之后,还有生命存在这一点上没有任何怀疑;这一点有助于消除他们对死亡的恐惧心理;也有利于他们根据这些摘录作出判断。 对于他们来说,这不是什么抽象的可能性,而是变成一种亲身经历的事实。 人们会想起在本书开头我曾提及过。生命全部消失的假设,并把它形象地与睡眠和忘记相互对照。经历过“死亡”的人都反对这种形象化的类比。立且为了更形象化地表现这一事件,他们选择一些能够令人联想起从一种状态向另一种状态过渡的类比,或者是达到一种更高的意识高度,一种世外的存在物。 一位妇女,当她在暂时死亡时,看到她已经故去的父母来迎接她;她把死亡比喻成回“故乡”。另有一些人,把死亡看成是其他一些有益的心理状态。加比喻成;“醒悟”、“晋升”或者是“走出监狱”。 1.人们经常回避说“死亡”这个词,因为我们人类要力图逃避死亡。但我的情况并非这样。当人们经历了我所经历的一切之后,他们就会确信:死亡并不存在,死亡只不过是从这一状态向另一状态简单的过渡;这就好象在上学的时候,从低年级升入高年级一样。 2.生命就象是一种囚禁;在我们目前状况下,我们还不能知道,躯体对于我们来说就是一座监狱这种说法达到了什么真实程度。死亡给人带来了如此的解放,就象是人们逃出了牢笼。我找不出比这个更好的比喻了。 那些甚至信奉传统信仰,对另外世界的性质有某种观念的人,在接触到这种“死亡”之后,似乎也改变了他们的信念。在我收集到的所有见证材料中,没有一份材料,把在另外一个世界里发生的一切,描绘成连环画中的天堂:宝石做门、黄金铺路、展翅的天使弹着竖琴,更没有把它描绘成里边住满了手提钢叉的魔鬼和火的地狱。 这样,在大多数情况下,死后因果报应的概念已被抛弃甚至是被那些从前习惯于从这个角度想象事物的人所否定。使他们大为惊奇的是:他们发现当他们最应受到指责的犯罪行动在发光体前边明显现露出来的时候,发光体反应出的行动不是暴跳如雷,也不是义愤填膺;而相反表现出的是理解,有时甚至是诙谐和幽默。当一位妇女和实体共同目睹她一生的时候,她又一次看到了她缺少爱、表现自私的一些场景;尽管如此,她说道;“面对展现出的这些往事,这种实体的态度是在于向我表明:即使是在那些情况下,我也学到某种东西。” 很多人重返生命之后,在抛弃他们所扮演的陈旧角色的同时,对另外一个世界,头脑里充满了各种各样的观念和新的看法;看问题要排除片面判断,以便进行有效的合作,把完成人的品格作为最终的目的。 从这个新的角度看问题,特别是在有关爱和知识方面,精神的活动并没有困死亡而停止;这种活动在另一个世界里或许永远延续下去(它既或不是永远,也肯定贯穿某一期限的始终),并且达到一种深奥地步,我们这些凡夫俗子对其只能有模糊不清的瞬间的概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