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起杨家将的故事,现在几乎人人都可以说出一、二,那在神州大地是一个几乎家喻户晓的故事。 杨家将的第一代是北宋太宗年间的名将杨业,曾认左领军卫大将军。杨业从小就擅长骑射,武艺高强,每次打猎,斩获远远高于同伴,常对伙伴说:“我将来带兵打仗,也如同猎鹰追逐野兔一般。” 宋太宗太平兴国五年,在公元980年3月,杨业率部用堵截和奇袭办法,在雁门关前大败十万契丹军,歼灭契丹节度使,驸马,侍中肖咄李的大部队,活捉马步军都指挥使李重海。 从此,契丹军一见“杨”字大旗,便惊惶失措,落荒而逃,称杨业为“杨无敌”。杨业驻守雁门关八年之久,契丹军始终不敢侵入一步。 公元986年正月,宋太宗兵分三路北伐契丹,两路兵锋受挫于歧沟关,只有杨业的西路军兵锋甚锐,连克朔、寰、云、应四州,兵锋直抵桑乾河。但此时已是孤军深入,契丹在打败东路和中 路两路宋军后,调集十万精锐,全力向杨业占领的寰州压来。 由于王先和潘美欲争功,陷害杨业,硬要杨业攻击十万契丹兵,又故意领军退走,不支援杨业,使杨业陷于孤军奋战的绝境。杨业虽英勇作战,终因寡不敌众,最后遇害,杨业的儿子杨七郎,也在这一次孤军奋战中牺牲。 杨家将的第二代,是北宋第一名将杨延昭(六郎),杨延昭英勇善战,智勇双全。在公元986年,当杨业率军北伐应、朔时,杨延昭任先锋,与契丹军在朔州城下激战。撕杀中,延昭被乱箭射穿手臂,仍威风凛凛,率众大败契丹军,克复朔州。 宋真宗咸平二年(公元999年)冬天,契丹军又一次向北宋大举進犯,此时杨延昭率军守卫遂城(今河北徐水县西)。在契丹围攻之下,遂城城小无备,百姓人人危惧,杨延昭率兵士登城固守,泰然自若。 杨延昭让兵士在城墙上浇水成冰,使城墙变得坚固光滑,契丹军久攻不下,只好退兵。在杨延昭率军守卫北方的20多年中,屡败契丹军,成为威震天下的北宋第一名将。 杨家将的第三代,是杨文广及杨门女将,也曾大败西夏军,尤其是杨门女将的故事,一直到今天,仍然是华夏民众喜欢的话题。 当时,杨门女将面对西夏国的入侵,纷纷请缨杀敌,宋皇遂命佘太君亲自挂帅,率众女将出征。 在校场点将发兵时,杨文广年幼志大,要求随军上阵杀敌。佘太君思虑再三,最后下令穆桂英同杨文广校场比武,以观杨文广的武艺。在比试时,穆桂英见到自已的儿子骁勇非凡,喜杨门后继有人,让了他三分,成全了杨文广上阵之愿。 当时杨六郎的妹妹,在披甲上阵时,一手握着兵器,一手牵着马儿的缰绳,却迟疑不定,边走边心中寻思:“我乃女儿之身,万一在战场上被敌方俘虏,岂不是会显出女身?倘若被敌方羞辱该如何是好?” 杨家小妹正踌躇之际,此时广宇中传来一个宏亮的声音:“你难道就为了这一点,而不上战场,不肯出阵?就不能卫国保家了吗?” 小妹听后,深为自己的胆怯而惭愧,立刻整装上马,领着众兵随大军出征。 那场战斗,真是打得昏天昏地,刀光血影,战马驰骋,最后他们终于击退了西夏军,凯旋回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