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是否和睦共处,牵动人心决定未来。诚愿有上签。中国与美国是全球经济的引擎,和平红利很大程度上归功于中美国的"同床":中国生产&美国消费。西方的数据回馈了这个"同床"优势,中美国在全球经济增长中所占比例:
1982-1987: 美国29.8%, 中国9.9%, 共计39.7%
1992-1997: 美国24.2%, 中国18.9%, 共计43.1%
2002-2007: 美国12.6%, 中国23.6%, 共计36.2%
2012-2017: 美国13.9%, 中国33.6%, 共计47.5%
虽然同床但不同梦,文化与观念上的差别如同一道鸿沟。交流的好,同床福膺子孙;沟通的坏,异梦平添祸乱。文化与观念上的差别引来的误区很多。
游戏规则就很难统一。记得自己刚刚出国的时候,脑子有很多中式思维。Operation research里学习优化,不顺手。后来发现是对一个不成文的前提条件理解不同。优化的题目里会给出占优的一方,潜台词是"The Winner Takes It All ",这个潜规则不用,当然做不出西式的优化。李嘉诚的东方习惯是在占优的时候不优化,让利对手以谋长远。这个不同或许生出许多磨损:美国作为占优的一方认为天经地义的事,中国会常常不认可。中国作为占优的一方做事留有余地的时候,会被解读为软弱并不被领情。平添许多误会。
美国更务虚中国更务实,侧重点不同。美国的虚拟经济弄得是有声有色,FED就是个心理医生,信心是美国的支柱,信心如同虚拟气球里的气。一旦信心出了问题,那么资本进口就会出问题,资本不进而出的话,就要崩盘。中国依旧在"本末"的线上,倾力实体经济后来而居上。一虚一实本也是很好的搭配,怕的是不同的眼镜看到不同的世界,自以为是而互不相让。
最不让人开心的细节或许是观念不同引来的低质量的相互预期(expectation)。回头看,双方的重大决定上并没有高明的痕迹。相互预期决定了解决问题的走向,充满不确定性的低质量预期意味负杠杆。
好在中美都是实用主义。实用主义才是越过鸿沟的桥,有了桥,碰撞会碰出正能量。碰撞才可以真正激活大国的潜能。原来异梦也实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