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改革两面观:近平为党集权与克强利民简政盖戈改革,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必由之路,需要举全民族力量共克艰难,也只有全民族共同参与改革,才能实现全民族复兴目标。因为这一场改革,所涉及领域是全民族共同面对之困局,这一场改革,所要实现之宏图是全民族福祉所寄存,也只有全民族共同凝聚力量,才能破除利益固化后的鸿沟和铁壁。一、三中全会后的改革进程习近平所主导的此轮改革自2013年三中全会启航之后,重大破局之举就是废除劳教制度和取消城乡二元身份差别。这两项改革对中国影响之深远,效果可从这两项制度存在之时的影响知之。是真正以人为本的改革,改革之后将会更加有利于以人为本向更广更深的方向前进。第三项重大改革是李克强所主导国务院行政系统的简政放权,力度大,在持续,有成果,简政放权改革是重新塑造政府角色,重新界定政府权力边界,再次激活市场潜力,鼓励民营私有经济更加主动的参与改革。所以梳理自去年来这三项改革内容,我们可以归纳成两个方向与两个特点:解放人身、限制政府!二、当前政治经济形势概述分析概括当下中国大陆政治经济形势,最好的入手点是从目前中共常委中三个影响全局的人身上去寻找答案。习近平通过小组治国形式分化重组了常委会七个人之间的权力尺界。常委会共商国是在形式上的传统局面不在存在。习近平非常直白的用小组将几个常委划定在各自的组内,很难进行交叉影响。俞正声主管民族事务,但又不在国安会的池子里,等于是消弱了俞正声在民族事务上的决策权。张德江分管港澳,但与香港密切的经济财政与他又不沾边。李克强是超级副组长,但在财经小组里,主管党务的刘云山突然冒出,等于是分割了李副组长的事务。张高丽兼任京津冀一体化协调组长,专心致志实现习近平的宏图,成为目前中国最高级别的打工仔。这就是目前中国政治上最高层的形势,通过这个概括,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十八大后到今天中国政治最大特点就是习近平推行集权策略,实现这个策略的工具就是王岐山所主导的反腐。王岐山彻底改变了中国反腐生态与官场环境。反四风与八项规定不是新鲜东西,新就新在在王岐山手里被彻底执行了,所以的改变都发生在王岐山的超强执行力之上。他的执行力来源于他对中纪委体系的改造,更得益于他创造性的整合新闻记者、群众、网络、巡视、实名举报等等各种元素与力量,织就一个以他为圆心的强大反腐气场。中国反腐形势与节点不是取决于中央决策层的意志,也不是取决于群众的期望,完全取决于省部级反腐效果是不是能够达到净化风气、震慑官场的效果,这个结论很少有人能够悟透。像周永康、徐才厚等人是这个过程中的波澜,完全不是终点。如果省部级反腐没有达到震慑与净化效果,那么王岐山只能亲自出马,反腐再下潜一级,指向厅局级,那将是一个更加庞大和漫长的战役。目前包括习近平和王岐山二人都会竭力避免反腐由中央亲自下潜到厅局级,他们的理想局面是省部级反腐彻底震慑官场,然后由中央指挥,省部级纪委主导,由省级纪委全面指挥厅局级的反腐行动。从目前反腐的形势来看,习王二人的目标还很难完成,省部级贪官被调查越多,说明习王二人的反腐战略无法下潜,只能继续游荡在省部级腐水池中,这是一个很不妙的现象,又得需要大的波澜来掀起更高的浪潮。李克强经济民营化私有化进程风险难估。中央财经领导小组有三个副组长,不是这个小组的事务最多,而是习组长需要每个副组长的权力最小,这是目前这个小组的人事精髓。李克强在财经话语权份额减小,直接后果就是国务院政令更难出中南海,逼的他最后搞了个国务院大督查。目前观察他的主要目标,就是以铁路市场化为试点,再一次推行国有企业市场化,以此来激发中国经济潜力。当习近平担任财经领导小组组长时,说明中国经济的增速已不是最重要的目标,经济是习近平全盘改革上的一个棋子而已,服从于全面改革。但对李克强而言,他失去财经组长之后,如果连经济增长率都保证不了,那他这个国务院总理就真的成脱水后的萝卜干,没有什么味道了,哈哈,大家说是不是这么回事?李克强的第二个大目标是新能源大交通战略,核电重启,高铁再兴,说明李克强十年经济蓝图依然是基础投资与制造业振兴,中国经济结构升级只能做为理想,百年之内,中国经济结构不会发生大的变化。经济结构升级依赖与教育结构转变和科研结构重造,最终全都集中的人才结构升级之上,以今日中国科学现状和人才结构,李克强怎么可能还理想化的真去升级中国的经济结构?那等于他这个权力日渐缩小的总理自宫!三、当前改革需要突破领域和面临阻力(且看下篇分析) |
|
|
|
|
|
|
|
|
文章评论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