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拉图把人类设想成一个个囚徒,他们面对着囚洞的内壁,背向洞口,洞口有火光,并且有人借着火光做类似皮影戏一类的表演,把影像投到洞壁上。囚徒们只能看到壁上的皮影戏,不能回头看到底究竟是怎么回事。后来有一个人终于获释了,他转过身来走向洞口时,才发现原来他一直在观看的幻象不过是光的影像。柏拉图认为那光是理性之光。
柏拉图的这个人生比喻,也算是很贴切。我们活在世上,不知从哪里来,不知到哪里去。等我们最终“获释”了,我们终于可以“转身走向洞口”了,也就是说我们跨越了死亡线,知道奈何桥的另一边是怎样时,我们却不可以转回去告诉仍在“囚禁”中的人:“你们以为真实的世界只是一出皮影戏”。
在这个比喻当中,关键的是那光,因为皮影戏是凭着那光才能有效果。关于那光的讨论很多,甚至出了一个哲学家卡西尔,专门讨论“神话之光和神话之镜”,学问大了。只是我一想起哲学就头疼,阁下如果愿意,古狗一下,定有斩获。
中国人跟西方人对光的认识是不一样的。
老子说:“和其光,同其尘”,把光同化在尘之中,表示与世无争。还有一个成语“韬光养晦”,更是要把光芒密封在剑鞘之内,不露声色,等待时机。中国人知道光是有能力的好东西,但是认为光是可以被人操控的。
西方文化源于基督教,圣经说“神就是光”。这比较容易用来解释上述柏拉图的比喻:神才是本体的真相,其余的不过是幻象。而且,根据圣经,确实有一个人死了又复活,他就是耶稣。
设想一下你就是那些囚徒中的一个,你整天看着墙壁上乱哄哄的投影,忽然有一个人从外面走进来告诉你:这些投影是光作用的结果。你会信他吗?你可以选择不信,继续观看投影而不知所云;或者你可以相信,慢慢地从杂乱当中看出些头绪,从而让你在“囚室”中更能忍受、甚至欣赏那些投影,因为你对有朝一日能转身走向那光充满信心和希望。
反正你不能转身,信与不信都是你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