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萬維讀者網 -- 全球華人的精神家園 廣告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首  頁 新  聞 視  頻 博  客 論  壇 分類廣告 購  物
搜索>> 發表日誌 控制面板 個人相冊 給我留言
幫助 退出
 
道沖不盈的博客  
天上一流星,人間一過客。  
網絡日誌正文
道蒞天下、道化無方 2013-09-23 18:43:10
 《東方智慧文化叢書》出版序(講稿)【五】 

    窺一斑而知全豹。僅從上面這有限的介紹中,我們便可以知道,老師著述的這套《東方智慧文化叢書》,確實是應和天地運化而生,順應時代潮流而成的。

    在人類即將從科技文明向智慧文明躍升的二十一世紀,這套《東方智慧文化叢書》必將成為改變整個世界的智慧指南。同時,我認為,老師是一位尚不為人知的、當今世界上兼具哲學家、思想家、科學家、教育家、醫學家等綜合素養及深厚造詣的偉大智者。

    有人會問,你這樣講,有根據嗎?那我們就再說詳細一點。

    先講這套《東方智慧文化叢書》對當代哲學的貢獻。我們知道,最早的哲學和宗教是不分家的,都是要回答宇宙的起源、人類的起源,形成形態萬千萬事萬物並維繫、促進其生息消長的根本動因等哲學基本命題。

    在這套《東方智慧文化叢書》中,老師以一位哲學家睿智的洞察力和思辨力,為我們揭示了古智慧經典博大精深的哲學內涵。

    老師不僅破解了誕生宇宙自然的那個本體,也論述了推動宇宙一切存在運化發展的本源動力及其成因與機理;不僅藉此闡明了人類進化的起源,回答了“人生從何來,死歸何處”的不解之謎,還同時闡釋了“生我之前誰是我,生我之時我是誰”的智慧真理。

    老師將世界上的各種哲學文化重新劃分,用五個類別涵蓋了人類文明史中的全部哲學體系,即:中國古老的哲學體系——自然道德觀、古印度的哲學體系——絕對辯證的整體觀,以及宗教哲學的絕對辯證觀、西方哲學的邏輯辯證觀、民俗哲學的生活辯證觀。

    老師運用自然道德觀來剖析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無神論與有神論之不同對立觀產生的因緣,不僅指明了除自然道德觀這個哲學體系之外,其他四大哲學體系均各自存在的缺陷、矛盾和不可解的問題,還指出了自然道德觀是人類認識自身、認識社會、認識宇宙自然的最根本、最徹底的世界觀;不僅道明了自然道德觀是幫助人類建立、衡量和認識自身與其他人、事、物之間相互關係的參照標準——本體論、認識論、方法論的基礎,還闡釋了依循天人合一的整體辯證觀與人天相應的辯證整體發展觀是人類維繫自洽自足的生存活動及健康生活方式的根本條件和基本要求。

    老師站在合道順德之覺悟智慧的高度上,對東方古智慧文化中的《道德經》、《金剛經》、《薄伽梵歌》這三部經典著作進行了還原性的譯解,對被誤解、曲解、妄解了千年的自然道德觀與絕對辯證整體觀進行了撥亂反正,從而使今人有機會通過學習和踐行自然道德觀來掌握道的屬性特徵、生命運化法則、自然運化規律和社會發展規律,並通過這四個方面來了解和認識近幾萬年以來人類文明的發展史;從而使今人有條件藉助自然道德觀來衡量和解決自身的身心健康問題,化解現實社會生活中存在的、貌似不可解的矛盾,消除現代科學文化發展中存在的弊端及其科技本身無法解決的缺陷。

    總之,東西方哲學中待解的各種命題都可以在此套叢書裡得到透徹的解答。

    本套《東方智慧文化叢書》還具備很強的思想性,並融匯貫通了自然道德思想、佛學般若思想、智慧瑜伽靈修思想、生活禪修踐行理念等古今中外的智慧思想精華。

    老師以傑出思想家的理性考證,秉承了老莊智慧哲學思想的精髓核心,提出人類應該通過學習和踐行自然道德觀來達成自身與自然環境及社會環境的整體性的和諧關係;應該通過修養身心的方法來超凡脫俗;應該通過符合身心活動規律的要求來了解和認識人性;應該通過踐行見證自然道德觀來啟智開慧,即幫助人踐行見證合道順德之智慧——於行住坐臥的日常生活中呈現出自然質樸之性;應該通過學習和實踐智慧文化的方式來發展智慧科技文明;應該將人類獲得的智慧能力轉化為和諧的社會關係與生產力。

    在這套叢書裡,老師指出橫在當今人類精神信仰面前有四個最大的問題。

    第一個問題是:迷信宗教玄學與宗教神學、神我、神權。人們迷信這些到了什麼程度呢?不去內在地完善自己,什麼事都要外求去燒香拜廟,以為燒了高香就可有求必應、保佑平安,豈不知那樣做非但得不到護佑,還助長歪風邪氣,甚至聽信妖言惑眾,損財害命。

    第二個大問題是迷信科學萬能。現代的科技發展確實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很大的方便,但同時卻是以污染、毀壞自然生態環境,透支自然資源,破壞自然平衡為代價的。

    占有欲與貪慾心的膨脹使某些科學家喪失了最基本的職業道德,轉基因、催長素、添加劑、試管生物等正在以驚人的速度毀壞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環境和宇宙環境,摧毀人類自我適應、自我調節、自我繁衍的能力。這些所謂高科技研究、實驗和應用如不能得到有效控制和制止的話,會真的給人類的未來帶來滅頂之災。

    第三個大問題是盲目推崇唯我至上的所謂“民主自由”價值觀和被利益觀念綁架了的“多元文化論”。

    我就生活在西方的現實社會裡,其實在西方,並沒有絕對的民主、自由,現實離人們的想象還很遙遠,那種唯我至上的社會意識充斥於其間,其結果就是金融風暴、經濟蕭條、惡性群體槍擊案件不斷。“占領華爾街”運動最後以警察清場告終;一場總統大選,60億美元的競選經費打破了歷史記錄。這樣虛偽的所謂“民主自由”不應該被具有優秀智慧文化傳統的中華民族盲目效仿。

    我們必須站得更高,我們傳統的智慧文化中早已將真正的平等自由闡述清楚了。要講人的真正的大自由,看看《道德經》中“無為無不為”、“明白四達能無知”、“以其無私,故能成其私”的境界;要講人人作主的和諧社會,看看《道德經》中“我無為,人自化;我好靜,人自正;我無事,人自富;我無欲,人自朴”的內容;要講平等,還可以看看莊子的《齊物論》;要講個人利益與群體利益(包括家、鄉、國、天下)、個人與自然及社會中各種事物的關係,如何維繫其平衡,關尹子也早就說過:“不以一格不一,不以不一害一。”這裡就不一一列舉了,這些在《東方智慧文化叢書》中都有詳細的解讀。

    另外,由於缺乏正確的導向,致使各種所謂“多元文化”蜂擁而入,魚龍混雜,泥沙俱下,其中不乏危及社會安定的垃圾文化。一些別有用心的人,以此為幌子,暗中輸入文化垃圾、糟粕,甚至製造社會動亂。

    第四個大問題就是盲目崇信縱意縱慾之利益觀等不良社會風氣。打開新聞媒體,隨處可見推銷奢糜生活方式的廣告。放縱慾望、肆意妄為的結果就是貪官越來越多,離婚率越來越高,女人的衣服越穿越少,少女墜胎的年齡越來越小……尤其是近現代,在一些西方腐朽生活方式的影響下,在貪戀物慾文化思想的滲透中,社會風氣也越來越敗壞,毒害年輕一代人的心靈。

    上述東、西方社會普遍存在的四大問題,只有通過學習和踐行自然道德觀並通過修養身心來整體地淨化這唯一的途徑來解決。

    在這套《東方智慧文化叢書》中,老師不僅強調了人類應該按照生命運化規律來規範身心行為活動,還論述了人在社會生活中始終保持身心活動與道的屬性特徵、自然運化規律、社會發展規律達成同一性與統一體關係的重要性;不僅強調了人類自覺學習和實踐自然道德觀的必要性,還論述了按照自然道德觀之“道、德、仁、義、禮”於社會不同層面來規範人的思想言行的必要性。

    在這套《東方智慧文化叢書》中,老師告訴我們:檢驗學習與踐行自然道德觀的方式,須要在行住坐臥的點滴細行中,於應對日常生活瑣事的那個當下來進行;並且反覆強調了,只有學習和踐行自然道德觀,才有可能幫助人類建立起符合道的屬性特徵、自然運化規律、社會發展規律、人的生命運化法則之同一性與統一體關係的智慧人生觀——價值觀、是非觀、生死觀等,才有可能建立起符合人類身心活動規律、健康成長規律的社會關係與生活秩序。

    本套《東方智慧文化叢書》亦是一套自然科學的大百科全書。老師以自然科學家的嚴謹性和實踐性,站在自然道德觀的高度上,為我們揭示了藏涵於古神論文化里的秘密與泛神論的本質內涵,為今天的人類譯解出了幾十條須要遵循的自然規律,並論述了古神論、泛神論文化與自然規律衍生演化宇宙自然萬有萬象之機理的關係。

    老師繼承了先聖的智慧思想,道出了道之體與用形成的作用關係孕生演化出整個宇宙自然的第一個規律——“道沖”,道出了維繫整個宇宙間萬有萬象生息消長循環之秩序的四個法則——“挫其銳,解其忿,和其光,同其塵”;道出了道、道沖規律、陰陽規律、陰陽五行規律、五行法則、有無相生規律與太陽神之聚合相生規律及開散還原法則之間的相互關係;道出了蘊含於河圖洛書、天干地支和伏羲八卦中的自然規律與天文曆法和地球環境中萬有存在之間的相互關係。當然,這其中自然會包括物理特性、化學屬性、生物特徵、生命運化功能之機理等方面的內容。

    老師在此基礎上,還提出了整個宇宙間的萬有萬象都處在一個混然不可分的整體之中,其中的任何一種存在都具有全息性,都處在混元氣場或稱複合性統一場中,都處在那個整體性和諧運化的大象之中。這一概念的提出,直接打破了現代科學體系中各學科之間人為劃分的界限,為科技文明發展到智慧文明指明了方向。

    本套叢書還具有深廣的社會科學價值,老師以社會科學家的歷史性、現實性和實用性為準則,為今天的人類譯解並闡釋了先聖傳承下來的一百多條社會發展規律,並以史為鑑地論述了人類社會近兩千年以來發展軌跡的規律性。

    老師明確地指出:無論人類社會發展至什麼階段,其社會倫理道德觀都須要以自然道德觀之“道、德、仁、義、禮”為根本,只有這樣才能制定出富國強民、長治久安的根本國策。

    《東方智慧文化叢書》涉及到了人類社會各個層面的問題。老師不僅挖掘出了造成各種矛盾、衝突、問題的根源,還給出了一一對治的方法。以自然道德觀為指導思想的為人處世、治世之道,正本清源,標本兼治,不留遺患,也就是《道德經》中所說的“大制無割”,這樣可以保證人類社會穩定、健康、持續地向前發展。

    本套《東方智慧文化叢書》還涉獵生命科學的先鋒領域。老師以生命科學家親身見證的經驗為基礎,為今天的人類譯解並論述了先聖傳承下來的一百多條生命運化規律、身心活動規律和健康成長規律。

    老師不僅清晰地道明了培補生命力的關鍵在於遵循並符合生命運化規律的重要性,也論述了蓄養生命力與開發合道順德之智慧的必然關係;同時還為今人剖析了構成人的生命運化規律的五種神性“精、神、魂、魄、意”的本質內涵,論述了精神魂魄意與人腦之智能效應功能態間的相互關係,從而揭示出人的思維活動規律、產生思想意識活動的機理,全面、綜合、整體、辯證地闡釋了人的身心活動與自然環境及社會環境之間的整體辯證關係。

    每個人都追求身心健康,每個人都渴望延年益壽。可是,如果不明白生命運化之理,不遵循生命運化規律,盲從妄為,一切都無從談起。我們終於有了明師的指引,可以依理踐行,安全、高效地改造、完善自己的生命活動,改變自己的命運,享受健康、快樂的智慧人生。

    本套《東方智慧文化叢書》還具有廣泛的教育性。老師以一位教育家“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使命感和慈悲心,結合中國傳統的言傳身教、因人施教的教育法,按照說與教並行的方式,深入淺出、循循善誘地向人們傳授古老而又嶄新的智慧教育文化。

    其中論述與闡釋的內容,不僅涵蓋了東方人類從上古智慧文明時期發展至今的精髓,還道出了學習和踐行智慧教育文化的方式、方法與途徑;不僅講述了開發智慧的規律——當頭棒喝,還教授了行之有效的陶冶性情、涵養道德的具體下手法;不僅對智慧教育文化的涵義作了定性,還重新規範了“教育”的定義(詳見《智慧書》中《教育在申訴》和《正在遺失的教育文化》等文章);不僅闡明了教育的本質與規律,還強調了教育的根本意義在於幫助世人於人生的不同階段獲得所需的文化知識、生活經驗、工作技能、為人處事的應對能力等,尤其是針對孩子的教育,重點在於如何幫其形成健康靈活的整體辯證的思維參照模式等內容。

    老師還慎重地告誡我們:教育應該符合每一個人在成長過程中的生命運化法則、身心活動規律與健康成長規律的要求,學習與踐行自然道德觀是人終生必修的功課和學習內容。

    本套叢書還包含與國計民生息息相關的大眾醫療、大眾健康養生內容。老師以一位醫者、養生家的責任感和豐富經驗,積極倡導一套符合生命運化法則與身心活動規律的、祛病強身的智慧性醫學模式。

    這套醫學體系是直接運用道沖規律與挫銳解忿、和光同塵法則來對治各種疾病的,是直接運用人天相應的辯證整體發展觀協調人與陰陽五行氣之不同屬性特徵間的相互關係來診治常見疾病、疑難雜症和現代文明病的,因此能夠獲得非常好的療效。

    這套醫學體系是直接從維繫人與宇宙自然的整體和諧關係以及人之身心整體的生命活動着眼,於日常生活中通過修身養性來“治未病”的。老師站在自然道德觀的高度上,直接道出了中醫辨證論治的本質內涵,及其滋陰、扶陽的機理與原則。

    總之,這套《東方智慧文化叢書》,是當今世上唯一融匯了古今中外智慧教育文化、古今東西方哲學文化、古今東西方宗教文化和各種社會文化及科學文化的百科全書,是當今世上唯一能夠反映出各種學說中利與弊的智慧全書;是能夠從根源上化解一切社會矛盾的教育文化叢書,是能夠指導並促進科技文化發生質的飛躍的哲學文化叢書;是促使人類由科技文明向智慧文明躍升的道文化叢書,是幫助人類獲得自覺自由、健康快樂、幸福和諧的生活指導叢書。

    翻開《東方智慧文化叢書》,讓我們一起進入智慧的殿堂,聆聽智者的聲音,呈現智慧的心靈,享受智慧的人生!

    時至歲末,感謝大家,在此和我們一起迎接智慧文明新時代的到來,迎接照耀新世紀的東方智慧之光。

    最後,讓我們一起重溫老子的教誨:

    天之道,利而不害;聖人之道,為而不爭。

                                                道沖不盈   

                                                二零一二年十二月二十一日

瀏覽(571) (0) 評論(0)
發表評論
最新發布
· 劉戰魁著《道德經全解》第九卷出
· 劉戰魁著《道德經全解》第八卷簡
· 劉戰魁講評禪宗德山宣鑒大師開悟
· 劉戰魁解密圍棋中的上古智慧和象
· 氣、混元氣和混元氣場
· 為什麼說只有道沖之陰陽五行之象
· 為什麼說宇宙自然並不誕生於“大
 
關於本站 | 廣告服務 | 聯繫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導航 | 隱私保護
Copyright (C) 1998-2024. CyberMedia Network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