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战魁论智慧文明与智慧教育文化(21)
5、科学性
智慧教育文化还具有科学性。比如《道德经》,就具有科学性。可能有人会问,一篇古文具有智慧性、教育性和传承性,怎么还会具有科学性呢?科学性的意义就在于符合恒于不断运动、变化、发展的自然规律之特性。由于在这部经典里涵藏着三百多条涉及人的生命运化规律、身心活动规律、健康成长规律和自然运化规律、社会发展规律等方面的内容,所以无论在哪个社会时期,都能够为和谐自然、和谐社会关系的目标服务,这就叫“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
当然,科学性的内涵,与整体辩证观的内涵相通,也符合辩证整体的发展观。科学性之内涵,在不同的社会阶段,就会依其不同的发展需求产生相应的功用。所有的智慧教育文化的内容,都有这样的属性特征。
例如,上面讲到历朝历代都有运用《道德经》这一智慧思想的社会文化现象,但是运用的方式方法却不尽相同。虽然都是运用这道德五千言的文化内涵,但都会把其中符合当时社会需求的内容展开来运用,而且基本上都具有繁荣社会的效应。这就是其科学特性呈现的结果。虽然《道德经》中的文字内容是固定的,可其中蕴涵的智慧辩证性却是灵活的。
虽然在两千多年前没有“科学”这个名词,但是在两千多年后的今天,我们通过自身的身心活动实践,证明了古今智慧文化的本质内涵都具有科学性。现在很多人想知道《道德经》中的内容是否具有可重复性,是否过时了。我可以很负责地说,只要你脚踏实地地遵循《道德经》中合道顺德的规律、法则、公理和原则去践行,按照符合其中智慧性的本质内涵去做,一定能够践证到其开发智慧、和谐人与自然及社会关系的重复性!
我们应该知道,科学性的特征具有重复性——重复演化,重复诞生,重复产生效应。历史已经告诉了我们,《道德经》中的内涵要义是可以重复产生良好的和谐人与自然及社会关系之效应的。上面讲到,汉代的文景之治就是运用《道德经》的文化理念来和谐社会关系和发展生产力的。不过文景之治也只是运用了其中极少的一部分内涵来治世。在唐朝和宋朝时是这样的,在明朝、清朝时也是这样的,都曾经或多或少地遵循过自然道德观的内涵。就连没有多少文化的明太祖朱元璋,也注疏了一回《道德经》。
可想而之,《道德经》的社会性和科学性的这个价值,都涵盖于其五千言之中了;其重复性,也在历史的更替中重复体现着。
不过,从历史发展的轨迹中可以看出,往往是在新旧政权更替的时期,从乱世到治世的发展过程中,大多都运用老子《道德经》之清净无为的思想。当然,由于两千年以来的古人,对《道德经》的理解还非常粗浅,因此只能按照自我认知的境界来大致运用一些无为而治的道之理。当社会发展趋于平稳之后,儒学就会紧随其后被当权者重视,发挥其育人治国的功用。
文景之治以后就是汉武帝,汉武帝与董仲舒一道上演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历史事件。究其原因,还是董仲舒读不懂也不会用老子道德五千言中关于社会发展规律方面的内容,才退而求其次地以儒家思想为主导来教民治国。在中国两千年以来的社会发展进程中,这种情形一直在不断重复。
现在由于没有人能够读懂《道德经》,也就认识不到道文化的重要性,更无法触及其中智慧性的本质内涵和精髓要义。所以,我们现在能够看到的,只有社会上对儒学文化的推广。即便如此,我们仍然要问一问:那些推广儒学文化的人是否真正理解了儒学文化中“明明德”的内涵?是否践证到“止于至善”的修养功夫?是否能把自以为读懂了的内容,变现为今天具有实用性的和谐社会关系、规范生活秩序的文化?
为什么现在的文化人大多读不懂古智慧经典,也运用不好传统文化?从根本上来看,就是因为他们不认识、不理解自然道德观之“道”文化的本质内涵!如果穷究学理的学者们,没有践行实证道文化的经验,就无法呈现道文化中的智慧性。如果不能将传统文化中的智慧性和精髓要义挖掘出来,那么贯穿其中的教育性也同样显现不出来,它的传承性也就无法显现出来,所以和谐身、家、乡、国、天下的社会性就无法展开。
我们说像《道德经》这样的智慧教育文化具有科学性。说它具有科学性,是因为无论古今、无论东西方的人,只要按照《道德经》中所揭示的本质内涵去践证,就一定能证现其中的智慧真实义,见证合道顺德的智慧境界。
《道德经》五千言的真实义,都是为了帮助读者认识和遵循其理法去进行智慧践证的内容。通过践行智慧的身心活动,践证到“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的智慧境界,才算是见证到了宇宙自然的绝对真理。
这整个的践行实证的过程,是至简至易的。只需要你“勤而行之”,按照老子所讲的道理去做,那就一定能够使你达成转凡脱俗的目的,从而成就智者圣人的智慧境界,你所展现出来的思想言行就一定符合智慧性、教育性、社会性、科学性的特性。这是由智慧教育文化特有的智慧性内涵所决定了的。
我们说其具有科学性,是因为其中还包含有关于宇宙自然、社会发展和人之生命活动方面的各种规律三百多条。只要能够按照自然规律的生息消长循环的要求去实践,就自然会在生活、学习和工作过程中合于生生循环之性。无论人处在什么样的环境中,无论社会处于哪个发展阶段,只要符合了宇宙自然的生生循环之性,那就一定会达成和谐的运化状态。
虽然人有生老病死,社会也会有兴衰循环,但宇宙自然的运化发展规律是不变的。只要你能够遵循并符合自然规律的本质属性,那么无论所应对的人、事、物的形式和现象如何变化,都能掌握其属性特征及运化发展的规律性,因为其规律性都是恒常不易的。
(待续)
【注】本文摘自刘战魁先生著《道德经全解》第一卷(Liu Zhankui, Dao De Jing: A Complete Commentary,Book 1, ISBN: 978-1927072103), Awakening Light Press, 2013 年9月版。有著者授权,转载请注明出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