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主席在参加完巴黎气候大会之后直接飞赴非洲,访问津巴布韦和南非,并在南非约翰内斯堡主持中非合作论坛峰会。这是继2013年3月习主席访问坦桑尼亚,南非和刚果(布)和李克强总理2014年对非洲访问之后,中国领导人在两年多的时间内对非洲的又一次重要的出访。由此显示出了非洲大陆对中国的战略意义。 公众对于这样频繁的出访以及我国对非援助和经济合作的一些举措反响强烈,同时也不凡有各种微词。实际上,从某种程度上说,非洲已不再是公众印象中只需要中国帮助和救济的贫穷大陆,相反,中国国内发展和民生越来越与世界紧密相连,而非洲正在成为中国未来发展的最具潜力的合作伙伴,中国的发展将会越来越离不开非洲。在新的全球格局下,由于历史等方面的原因,中国和非洲很少有地缘政治的冲突,非洲民间对中国普遍存在正面评判,而且非洲也不像拉美与亚洲存在碎片化的和依附性的不同冲突体。就中国而言,非洲对于中国的发展有着四大战略意义。 非洲正在成为中国地缘政治强有力的杠杆 随着国际发展格局的剧烈变化,中国与传统发达国家和传统意义上的发展中国国家的关系正在演化为互为依存的新兴结构关系。发达-不发达和第一世界-第二世界-第三世界的传统格局正在演变为发达—新兴—发展中国家的新型关系。在这个关系体中对立和冲突依然存在,但是相互依存度上升,而且对立也不再以整体性或集团性的形成为主,打破结构关系的偶发因素越来越多,地缘政治趋于碎片化。虽然世界正在趋于多元化,但这仅意味着由于发展中国家的兴起,而导致全球权力话语的多元化,并不必然反映主导性权力关系的消失。新兴成长的中国与传统全球统治力量的二元结构正在形成。这也是改变全球格局的最重要的因素。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发展迫切需要往日无法比拟的国际空间和这空间的话语权,而拓展新国际空间正在遭遇巨大的围堵和挑战。这主要表现在中美,中欧,中俄,中日关系的反复构建,这种构建又直接影响了中国与周边,与拉美和中亚与中东欧的关系。在这种格局下,一个密切而稳定的中非关系就使得中国具备了用于平衡其他力量的战略性条件,而中国对非洲长期的支持则客观上为我国与非洲构建这个关系创造了条件,同时,中国的战略性介入非洲也自然为非洲所欢迎,因为这也为非洲提供了平衡其与其他资源提供者讨价还价的重要力量。实际上,在亚洲的经济博弈中已经呈现出了同样的问题。中非全面的战略关系会直接牵动美国,欧洲以及日本的地缘考量,引发某种程度的竞争状态,从而能从战略上缓解中国在直接性地缘政治博弈中可能遇到的压力并可能增加中国在经济全球化方面的竞争选项。 非洲是中国彰显国际道德义务的最重要的地区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中国的发展首先是中国长期的发展努力和中国人民自身努力的结果。但同时也与中国充分利用全球化实现自身优势和利用外部的支持有着直接的关系。中国从80年代开始接受产业转移,90年代以后国外直接投资迅速增加,技术迅速向中国转移,中国也同时成为接受国际发展援助最多的国家,到2005年止,中国累计获得超过450亿美元的援助。加入TWO更使得中国迅速成为世界工厂。现在中国发展了,自然需要承担相应的国际义务。非洲无论从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都处于全球最落后状态。饥饿,疾病,教育和落后都使得非洲成为国际上践行人道主义道德义务的重要场域。 中国的发展以不可能再靠只有输入没有输出的方式来实现,是否践行国际人道主义也已经直接影响中国与世界关系的构建。践行国际义务是中国未来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但是,每当中国宣布对非援助时,公众中间就会有很多非议。所要指出的是,今天的对外援助早已不是过去支持亚非拉人民斗争单一性的援助。而是中国开拓新的国际空间的需要,也是发展了以后必须的义务,这不仅仅是个国家的道德形象问题,也是与中国的经济发展息息相关的战略举措。对非洲的援助恰恰能让中国很好地呈现自身的道德责任和义务,能让国际社会和非洲体会到中国崛起的积极意义,缓解对中国可能的围堵和制约,也为中国能逐渐成为世界的新型领导力量提供支持。 非洲是中国未来经济可持续发展不可替代的伙伴 中国过去30多年的经济发展不仅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也成为全球发展的主要动力源。全球经济受惠于中国的人口红利,巨大的市场购买力和技术转移和产业转移的红利。发达国家如美国,德国,法国,日本和韩国等都是极大地受惠于中国的发展。现在,中国已经演化成了资本,产业和技术方面结构性的过剩国。中国需要产业,技术和资本的转移对接地区。中国除了在资本和某些技术具有向发达国家转移的优势外,主要的产业,技术和资本只能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亚洲和拉美等自然是中国重要的经济合作伙伴,但是非洲对于中国则有着特殊的战略意义。 一、非洲目前人口增长率是是世界最快的,而且人口的一半以上是25岁的年轻人,是最年轻的大陆,而且每年有1000万新增的劳动力需要就业潜在的人口红利巨大。这与中国劳动密集产业的转移对接度极高; 二、非洲耕地面积大,气候条件好,但是产量很低。非洲完全有条件成为中国农产品的主要来源地,可以改变中国过份依赖拉美,美国和其他国家进口农产品的局面; 三、非洲制造业落后,劳动密集产业几乎没有进步,对于相对低端的产业专业的需求巨大,这与中国需要专业产业的需要完全吻合。所要指出的是,除了北非以外,撒哈拉以南非洲产业转移和投资风险并不是一定大于其他地区; 四、非洲这是世界未来中产阶段数量最大的地区,只要非洲能维持稳定的经济增长,非洲的市场潜力巨大。而中国的产品和技术结构完全符合一个成长中的社会的各种需求,特别是中国的很多技术属于较低端的技术,符合刚刚起步工业化的非洲的需求。非洲的潜在市场购买力对于中国的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五、非洲大陆基础设施的需求和潜力是全球最大的。在未来30年中,只要非洲能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长水平,非洲地区基础设施的需求都在数百亿美元,将会成为中国资本和技术对外输出的主要地区之一。仅2015年第一个季度,中国在非洲的工程承包额就达近300亿美元。由此可见,非洲对于中国而言是有着与公众的生计密切相关的战略意义,对于非洲的援助和维持非洲的稳定与繁荣是中国自身发展的需要。这也是中国领导人频繁出访非洲的重要因素。 非洲是中国维护自身利益和倡导国际正义的最重要的支持者 非洲作为中国在国际舞台的支持者以有目共睹。虽然这种状况正在发生一些变化,但是,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非洲与中国的这种相互支持的关系的核心并未改变。大多数非洲国家都与中国具有相似的遭遇和面临过很多相似的挑战。这就使得中国与非洲国家之间容易基于一些问题达成共识。非洲大陆具有国际大家庭中50多位成员,在国际舞台有着巨大的影响力。中国的发展面临很多的挑战,很多地方需要国际社会的支持。而很多非洲国家又是最可能提供支持的国家,这对于中国的国际空间的开拓和维护世界的和平和正义都非常重要。 当然,非洲对于中国的这些战略意义并不是自然就有的。自上个世纪50年代开拓的中非关系在新的条件下面临很多挑战,原有的中非关系的政治资产和优势有的正在消失,有的也在削弱,中非关系也正在发生变化。中国在与非洲关系的构建上也不能完全基于传统的战略资源,需要挖掘新的战略资源,否则,非洲对于中国发展的战略意义将无法充分发挥。应该向公众更多地宣传非洲对于中国发展的战略意义,避免大众认为中非关系就是为非洲送钱的错误印象,争取构建新型中非关系的公众更大程度的支持。加强对非洲多学科的研究,充分了解非洲国家的需求,发育面向未来的中非关系的新型理论框架。对非援助可以以义为主,与非经济合作可以互惠让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