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北京城内城城墙是于1420年在元大都城的位置建立的。明代北京内城城墙当时都南移了。城墙周长合今制35.5公里。内城有9个城门,南面正中的城门为正阳门,其左侧为崇文、右侧为宣武门;东为朝阳、东直门;西为阜城、西直门;北为德胜、安定门。
大都城是土城,粗犷,有山野风味。下雨时,要给它披上“蓑衣”。明代1445年,城墙内外壁都砌了砖,建了九门城楼、箭楼、四座角楼。跨护城河的木桥改为石桥。内城建立144年后,1564年又建成长24.65公里的包南面内城的外城城墙,即形成了凸字型的北京城。外城有东便、广宁(清代改广安)、广渠、左安、永定、右安、西便门7座城门,正南的城门即永定门。
但北京内城里,还有皇城、紫禁城两层城。紫禁城在最中心,是皇帝办公及居住的地方,周长3.42公里,周围修有护城河。这是紫禁城,就是人们平常说的皇宫、宫城。1924年溥仪迁出后,人们称为故宫。紫禁城有四门,南面的正门是天安门后面的午门,北为玄武门,清改为神武门,东为东华门,西为西华门。
紫禁城外,围绕紫禁城又修了一城,周长9公里,为皇室服务的32种不同的作坊,和专为勋戚、宦官、皇室设置的内市都建在皇城内,这就是皇城。皇城也建四门,南是承天门,清代改名天安门,东称东安门,西称西安门,北称北安门,清代改地安门。
1911年辛亥革命清帝退位后,民国政府令清皇室让出了三大殿,由民国政府管辖,清室住在三大殿以北,直到1924年。民国初年,朱启钤任北洋政府内务总长,他建中央公园,打通天安门前的大路,改善交通,为北京市政建设做了许多事。这时,天安门就可以随便出入了。天安门的门,就是这时打开的。
天安门不是皇宫(紫禁城)的门,而是北京皇城的门。把天安门当成皇宫的门,那是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