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1.兄妹小放牛 秋风翦翦吹芦花, 芦花掩映我们仨。 老牛慢摇弯犄角, 小哥高翘大脚丫。 奶声奶气学雁雁, 轻手轻脚摘花花。 小哥故事细细讲, 老牛吃饱才回家。
2.秋牧 芦花莽苍苍,骑牛上大荒。 颠簸舟缓缓,浩瀚海汤汤。 童歌云边绕,秋草蹄畔香。 遥闻唤晚饭,殷殷知是娘。 (网图,不知画家大名,知道再补)
|
|
|
|
|
|
|
|
|
文章评论 |
|
|
|
作者:辽鲁 |
|
留言时间:2016-02-09 20:54:30 |
|
|
-------------万维诗坛班主曹雪葵的大评,搬来充门面---------------- 辽鲁兄《秋牧》大作,赏析如下:
秋牧
--- 看到“秋牧”这个题目,读者通常会期待什么?“阔野芦花”也。秋乃杀伐季节,草木已疏,故野阔;秋也是成熟季节,故芦已飘花。可见图选得好!
芦花莽苍苍,骑牛上大荒。
--- 落笔果然出现芦花。“莽苍苍”足见野阔;“大荒”二字用得更佳:一派古朴浩远的氛围扑面而来。“大荒”二字不由地让人联想起“红楼”里的“大荒山、无稽崖”。看!那沙坡上露出来的巨石怎么还有烧灼过的痕迹,难道真是女娲老奶奶补天剩下的?老牛可不管那个,觉得犄角有点痒痒,顶着这巨石就磨,磨呀磨,居然磨出了火星子... 哈哈。所以俺前曾说过,一首诗用什么“字面”,足可看出作者的学养和格调。不同的字面当然也可以表达出相同的意思,但渲染出来的格调和氛围就一样了。请比较下面的这行诗句即知:
茫茫东海波连天,天边大月光团圆。
大海呀!你tm肿么介么大呀!
颠簸舟缓缓,浩瀚海汤汤。
--- 这一联镜头开始聚焦了:“舟”者,老牛也。牛行缓,且左右颠婆,其性使然也。用笔贴切。“海”是啥?就是那一大片芦苇荡也。俺小时候老屋附近有两个芦苇荡,一个小的(小的也得几十亩地)在西南方向,离家门才百米之遥,还一个大的近百亩,在正西几百米之外,中间都隔着稻田。村里才几十户,沿着挖出来灌溉用的弯曲的大河,在岸上一拉溜盖土房。遇到下大雨,水都能漫到大道上来。有亲戚来了,先大锅蒸上米饭,然后让孩子下河摸鱼,饭熟了,鱼也熬好了。俺那时最大的乐趣是钻大芦苇荡,芦荡鸟瞰为斜长形,俺选窄处从这头入那头出得半天时间,出来总是捡一大篮子鸟蛋回家。所以俺对芦苇荡一直很有感情。
“汤汤”二字用得也极佳,“汤汤”者,水流湍急也,形容那芦花成阵,在风中起伏恰如波涛翻滚。这个形容词最早见于《诗经》之“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到唐代这个词还在用,如白居易的“楚山碧岩岩,汉水碧汤汤”。再往后用的人就少了,知道这个词的也逐渐小了,可能因为日常饮食中“汤”已经太常见了吧。诗词中恰当使用些古词汇可令诗篇暗含典雅。类似的词还有个“田田”,形容“繁密茂盛”,最早见于汉《乐府》之“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非常奇怪的是这个古词却被咱们现代人所喜爱,以致于凡写荷,不“田田”一下决不罢休。所以倒让俺在写荷花时渐生回避之心。哈哈
童歌云边绕,秋草蹄畔香。
--- 辽鲁兄越写越“疯”料。这一联是个小高潮:前面都铺垫好了,肿么也得写写人家小牧童啊?只见这天地之间只有一个牛背上的小牧童,惬意得要命,干脆扯起嗓子唱了起来:“天苍苍,野茫茫,风送芦花到北邙。北邙山上有个鬼,舌头伸出八丈长...” 哈哈,反正瞎唱就是了。接着再写牛,这句“秋草蹄畔香”带彩儿。大家都知道那句“踏花归去马蹄香”吧,这“蹄畔香”颇有异曲同工的效果。
遥闻唤晚饭,殷殷知是娘。
--- 刚说过上面一联是个小高潮,其实它也是为最后这一联蓄势:牧童唱得正高兴呢,忽然听到远处“殷切的”呼唤声: “牵牛!回家吃饭啦!” 一听就知道是娘的声音(俺们老家那时也是喊“娘”,只有曹雪豆喊“妈妈”,他那时受外界的影响多了起来),赶紧掉过牛头,慢牛也得加鞭哪,若回去晚了,那涮羊肉还不又被姐姐们吃没了? (http://bbs.creaders.net/poem/bbsviewer.php?btrd_id=4196956&btrd_trd_id=1123599) |
|
|
|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