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句是革命派自由先鋒羅蘭夫人的不朽名言,原話是:Ô Liberté, que de crimes on commet en ton nom ! (圖、文均選自網絡,在下向圖文創作者致敬,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 文/典小二 羅蘭夫人的際遇相當弔詭:她是革命信徒,卻死在革命者手裡;她為人民追求自由,臨死前卻讓上面這句名言流傳於世。
作為吉倫特派領袖羅蘭的妻子,她不僅是吉倫特派的核心人物,也是法國大革命年代最引人矚目的沙龍女王。在那個年代,沒有人敢說羅蘭夫人不趕潮流。她的沙龍在 巴黎聲名卓著,革命者是她家的常客。身懷抱負的男人們聚集在她的身邊密謀,後來曾讓整個法國發抖的羅伯斯庇爾剛到巴黎時,也常在她周圍混日子。
大革命能在巴黎街頭風行,她算得上功不可沒。她和吉倫特派的同事們齊心協力,呼喊着要推翻貴族, 限制國王,讓平民獲得權力。這原本並沒有錯,讓他們沒有預料到的是,革命並不滿足於在他們劃定的界限內止步。革命者不光要獲得權力,他們還要獨裁。當國王 被處死,血腥味瀰漫巴黎街頭,他們試圖拴住自己養大的狗時,才發現它原來是一條狼。
因此,羅蘭夫人和她那些真誠的吉倫特派好友,就成了被革 命吞噬的革命之子。羅伯斯庇爾已經上台,吉倫特派由革命的推動者變成了革命的絆腳石,他們遭到全城搜捕,有的被投入監獄,折磨至死,有的逃到郊野,自殺身 亡。才華橫溢、風情萬種的羅蘭夫人,自然也就只剩下上斷頭台一條路了。
在這個女人的革命史中,隱約可見幾絲粉色。縱觀她的一生,人們既能看 到革命熱情和純粹理想,也能看到愛情、欲望和背叛。她實踐盧梭的教誨——女人不應直接參與政治,而應以家庭主婦的身份輔助丈夫參與政治。羅蘭是吉倫特派的 首領,但羅蘭為吉倫特派發表的綱領或宣言,卻多半出自羅蘭夫人之手。多年以後,人們還從揭秘的信里得知,她和另一個吉倫特派名人懷有私情。
甚至有人說,她後來之所以與激進的雅各賓派決裂,多半不是出於政治理念的分歧,而是厭惡他們“粗糲冷漠的靈魂”。不過,已經來不及了,革命已經從為平民爭取 權力,搖身變成純粹的屠殺。從善良的心裡生長起來的革命理論,最後終結於對異己的殺戮清洗。站在反面的吉倫特派土崩瓦解,1893年11月8日,羅蘭夫人 走上斷頭台。
吉倫特派政客,後來被許多歷史學家稱為軟弱的人。其中一個理由是,他們同意革命,卻不同意殺死國王;還有一個理由是,他們在力 量上占據優勢,原本有機會結束革命的亂象,但面對已經成為死敵的雅各賓派,卻仍不願意痛下殺手。儘管如此,他們在斷頭台前的表現,總可以為自己在政治上的軟弱挽回些顏面。
據說,許多吉倫特派領袖是高歌着走向刑場的——他們也曾高歌着走向革命。據說,有人把脖子擱到斷頭台上,還不忘開玩笑說,下一次,要讓國民公會通過一個宣言,宣布頭顱不可侵犯。而其中最讓人津津樂道的,當屬羅蘭夫人的死刑。
今天,這個過程已經被很多人用浪漫的筆調書寫過千百次,不過筆調各不相同,有人覺得她還是個革命者,有人卻覺得她已經成了反革命。
據說,她從容鎮定,面帶微笑。當年萬人傾倒的沙龍貴婦如今成了被唾棄的罪犯,圍觀者對她報以怒吼,她卻仍然禮貌有加。看 到一個一同赴死的囚犯渾身發抖,她還體貼地要求儈子手先殺死他,免得“我的死為你帶來更多痛苦”。當儈子手拒絕這個要求時,她就像在沙龍里宣講革命時一樣 優雅:你忍心拒絕一個女人最後的要求嗎?
吉倫特派流血,象徵着革命的刀刃終於伸向革命者自己的腦袋。他們一開始沒能設法讓變革在適度的界限 內進行,後來又沒能阻止革命帶來的恐懼,最終被狂熱時代所拋棄。
他們始終沒能克服自己理念中的矛盾,既想推進革命,又想遏製革命,卻沒有意料到,當變革成 為革命,所有理性的設計都被沖得粉碎。
吉倫特派最終沒能給社會帶來真正的自由,而羅蘭夫人,這個被稱作“吉倫特派的靈魂”的女人,也始終沒能從矛盾的生活中解脫。
她追隨精神導師盧梭,追求絕對美德,雖然有強烈的欲望,卻一直用高尚的道德感克制這種欲望。終其一生,也沒得到自由。(轉貼完)
謝謝閱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