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泽津 美国华人执业医生协会(SCAPE)资深会员。
都是二十多年前在国内医院的经历,因为印象深刻,所以一直忘不了。
第一个孩子是我在儿科病房碰到的,十二岁的男孩,很聪明很懂事,抽血打针腰穿从来不哭,孩子的父母是很普通的北方中年夫妇,对医生护士很和善,但脸上有着掩不住的疲惫和忧虑。
病房的老护士告诉我:“这对夫妇是干得不错的个体户,独子得了白血病,大半年下来钱花了二十多万,生意也荒了,但孩子也不见好,现在已经没有钱继续治了。”
两天后的一个傍晚,我恰好在病房,白血病孩子一家三口都在,相对无言,我都觉得分外压抑,忽然那孩子说:“爸爸妈妈,我还没有玩过北戴河,我不住院了,你们带我去北戴河玩玩吧。”
孩子的妈哽咽了一下,就快速地离开了屋子,孩子爸爸看着孩子问:你真想去北戴河玩?” 孩子注视着父亲的双眼,重重地点了下头,孩子爸说:“好,我带你去。”
第二天我上班时,孩子已经出院了。
第二个白血病孩子我根本没有见过,我只短暂地见过他的父亲,那是大年初二,我在急诊室轮转,五点多,外面天都黑了,忙碌一天的急诊室也静了一些,忽然进来了一位北方农民模样的汉子。
他一见到医生就匆匆诉说了来意:“他的儿子患了白血病,在张家口的医院里高烧,当地治疗了,医生说要用高级抗菌素,当地医院没有只有北京有,所以他坐火车赶来,拿了药还要连夜赶回去”。
急诊室值班医生看了他手里的处方,上面写的是复达欣,他为难地说:“没有看到病人,我们的规定是不能开药的。”
病人父亲愣了片刻,然后忽然给医生跪下,哭着说:“医生求求你,我就这么一个儿子,我只有这一千块钱,他们告我可以买两天用的药,求求您,就让俺儿再多活两天吧....."
多年过去了,这两个病人我一直记着,而且记得清清楚楚,我想最让我感动的大概就是那疾病后面的“父子情”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