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从甲骨文的废墟中找回可读汉字(二) 马天麟 在徐中舒先生所编的《甲骨文字典》中,收存了差不多迄今发现的所有甲骨文原字,极大地丰富了中華源头文字的宝库。但其间却也还有很多甲骨文原字仍终究没有给出合理的解释。虽说这实为遗憾,然而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也是甲骨文的考古和研究学者应当努力探求的有趣课题。 下面我们列举两例,并简述我们解题的结果。在《甲骨文字典》1050页和1073页中,有下面的记载。 至于1050页中的甲骨文原字,《甲骨文字典》分析该字的结构是:子 + 豕,结论:疑为祭祀名,并沒给出合理的解释。那么,这样一来读者将只能望洋兴叹,十分遗憾。我们根据该字的文字结构,认为其基本字素可为:子 + 亥。因为《集韵》中记载了:亥古作豕。亥和豕都是猪的古字别名。因而我们将上述甲骨文字译成‘孩’,理当是说得通的。其字意为:小孩子像猪一样只知吃睡不懂事,词性为名词。我们又将所得的结论,代回甲骨文原句中,所得的译意为‘貞叀口令取孩貯十三月’。其意通顺。在商周时代,古人确有用小孩子和牲口用于献祭的风俗,这和《甲骨文字典》推测的祭祀名也是殊途同归的。故我们认定,在没有更好的解译提出之前,这个结论应该是可以接受的,且相当合理并有实用的意义。 至于1073页中的甲骨文原字,《甲骨文字典》分析该字的结构是:馬 + 豕,结论是一种马名。其书写的汉字即馬豕合书,此字在普通的字典中根本就查不到,故即便这一结论正确,实际应用的意义也不大。我们根据该字的文字结构,认为其基本字素为:馬 + 亥。因而上述甲骨文字便可译成‘骇’,字意为:惊怕惊骇惊惶。将所得的结论,代回甲骨文原句中,我们可得译意为‘戊午卜在潢貞王其贵大𤉡叀駭眔騽亡災畢’,其意可通。至少我们没有理由排除这一译得的结果的可行性。于是,此甲骨文字便起死回生,可有用武之地了。 整个的分析结果可清楚地参见下表。 我们编写的《实用甲骨文大字典》就是根据这样的逻辑思维成功地从现成的甲骨文字废墟中找回了一千余个复活了的宝贵中華先古甲骨文字。感谢神给了我们丰厚的智慧灵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