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疑难字的探究 馬天麟 通常要在现存的甲骨文字中去查找拓展出一个现今字意的汉字,探索的思维过程大致如下: 1. 从字形结构上,进行类比。然后从字意上进行核准。 比如:‘好’是由‘女’和‘子’两部分组成的。于是,我们就到《甲骨文字典》的‘女’部,或‘子’部去查找。于是,在《甲骨文字典》的‘女’部1312页处,我们找到了‘好’字的甲骨文字源‘’。然后我们从字典上查找‘好’字的字意。在商周时‘好’字最早用为某个品性貌极佳的女子的姓而作为名词。甲骨文中曾有‘’(婦好)的记载。后渐渐广泛地被用作为形容词表示一种良好,美好,貌美的状态。‘好’字解读在古代著名的辞书中均有记载,如《说文》:好,美也。《正韻》:好,美也,善也。由于立论明确,经各方甲骨文研究专家的公认,此字被确定为‘好’字,毋庸置疑。 2. 从字意上进行推敲论证。 在很多场合下,认读甲骨文字并非显而易见。其文字结构隐含了现今文字结构的部分因素,有些结构缺省了,有些结构变通了,需要甲骨文字研究专家静心地仔细揣摩加以考证。 比如,我们设法要查找一个‘号(號)’字的甲骨文字源,从何入手?‘號’字的大致结构可分为两部分,即‘号’与‘虎’,可在《甲骨文字典》里,有‘虎’却没有‘号’。但我们知道号是用口去吹的,所以要发掘甲骨文的‘號’字,通常可从‘虎’和‘口’上去探求。于是,我们在《甲骨文字典》的101页处找到了一个从‘口’从‘虎’的甲骨文字‘’。我们尚且先假定此字为‘唬’,这是比较容易接受的。从字典上,我们查得此字的字意为‘虚张声势吓唬恐吓’,《说文解字》:唬,嗁聲也。而‘嗁’的字意就是啼号嚎叫。《说文解字》:嗁,號也。于是,我们將甲骨文‘’字解读为‘號’不是不无道理的。这种甲骨文字解读法,我们称之为‘字意紧扣传递法’。这个字在《甲骨文字典》里有启示性解读,但无明确结果,而且和我们的解读思维方向不尽相同。读者可对照《甲骨文字典》101页的内容自行加以推论定夺。 3. 面目俱非的字意推论反射解读法 这是一种难度极高的甲骨文字解读法。我们有没有发现在迄今为止的甲骨文字解读中,竟然找不到一个尧舜的‘舜’字。尧舜的时代先于商周时代。今天我们都能了解很多关于尧舜的辉煌,难道商周时代的甲骨文记载中,却会一字不现?这不符合历史发展的逻辑。然而‘舜’这个字的基本字素又很偏执,除了‘爫’外,其余部分都不成特征组字结构,而在《甲骨文字典》的‘爫’字部分,显然找不到一个能解读为‘舜’的甲骨文字。如何办?我们就细心地完整地查阅了有关舜的资料。 舜帝,姓姚,传说目有双瞳而取名重華,号有虞氏,故称虞舜。诚然字典里,‘舜(䑞)’是舜帝的一偁,但其字源本意却是一种名为木槿花的蔓草。《说文》:舜,䑞艸也。蔓地連華。于是,我们不妨到《甲骨文字典》的‘艸’字部,去探索一下。特别有趣的是,我们果然发现了一个甲骨文字‘’字形结构是上部为‘屮’下部为‘生’,符合木槿花蔓草之意,其甲骨文范例为‘’(虞舜)。这明示了‘'就是‘舜’字的甲骨文字,这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好例证。此字在《甲骨文字典》52页上,被解读为:‘字形结构不明,義不明’。我们的发现完全是神开启了我们的眼界,给了我们完美的意念。这种甲骨文字解读法,我们称之为字意反射解读法。 4. 字形结构难以匹配的甲骨文字字意透析解读法 我在策划用甲骨文書寫《三字经》时,着力考察了每一个字的甲骨文字源。其中《三字经》有这么一句话“嬴秦氏,始兼并”。那么这个‘嬴’字的甲骨文,当如何书写呢?仔细找遍了徐中舒老先生所编的《甲骨文字典》的角角落落,没有找到答案。其字形结构又比较的复杂,有‘亡’‘口’‘月’‘女’‘凡’。显然其中‘女’是唱主角的,因为类似的字还有贏驘蠃臝等,差异仅是下尾部。 因‘嬴’是秦始皇嬴政的姓,所以我们就从秦嬴着手,搜索一下‘嬴’字的来源。司马迁曽引用周孝王的话,说:“昔伯翳为舜主畜,畜多息,故有土,赐姓嬴。今其后世亦为朕息马,朕其分土为附庸。”接着,司马迁又说:“邑之秦,使复续嬴氏祀,号曰秦嬴。”从字典上我们也查得‘嬴’的字意为:增益,孕育,嬴储。《说文解字》:嬴,帝少暤之姓也。这就说明了‘嬴’曽为人姓,其意主要为盈满育生,其字结构以女育盈满为基。于是,我们就孕生了‘孕’和‘嬴’的联系。甲骨文中的‘’,即今文之‘孕’,其结构有‘女’,‘月’,‘卪’‘首’等字素。毫无疑问,唯女能孕,所以此字含女。‘卪’和凡,从结构上也有类同之处。‘首’有口也是必然。至于‘亡’,即逃离摆脱之意,这便是产儿分娩的心愿。于是,这就奠定了將甲骨文的‘’字,解读为‘嬴’字的充分理由。这种在找不到合适的解读字的时,透过关键的字素字意发掘寻找恰当的今文,然后证明解读字的完美性和科学性,我们称之为甲骨文字透析解读法。 诚然,同一个甲骨文字,解读成不同的数个今文汉字,是可能的,也是可行的。因为,相对于为数甚少的甲骨文字,发展成为今天几十万汉字的过程中,同根殊果的机理是可以理解的。这就如同同一祖先孕育出子孙万代一样的道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