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万维读者网 -- 全球华人的精神家园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首  页 新  闻 视  频 博  客 论  坛 分类广告 购  物
搜索>> 发表日志 控制面板 个人相册 给我留言
帮助 退出
 
西海夏雨的博客  
我随心写,你随意读。潇洒看过去,快乐迎未来。  
我的名片
西海夏雨
注册日期: 2012-08-06
访问总量: 30,705 次
点击查看我的个人资料
Calendar
我的公告栏
最新发布
· 可亲可敬的人
· 追忆的青春(十六)
· 追忆的青春(十五)
· 追忆的青春(十四)
· 追忆的青春(十三)
· 追忆的青春(十二)
· 追忆的青春(十一)
友好链接
分类目录
【生活常识】
【随想】
· 可亲可敬的人
· 追忆的青春(十六)
· 追忆的青春(十五)
· 追忆的青春(十四)
· 追忆的青春(十三)
· 追忆的青春(十二)
· 追忆的青春(十一)
· 追忆的青春(十)
· 追忆的青春(九)
· 追忆的青春(八)
存档目录
02/01/2014 - 02/28/2014
09/01/2012 - 09/30/2012
08/01/2012 - 08/31/2012
发表评论
作者:
用户名: 密码: 您还不是博客/论坛用户?现在就注册!
     
评论:
追忆的青春(十六)
   

                                永远的怀念

部队到高原不久,师医院增添了一批新鲜血液。他们来自北京医学院,是在周总理逝世后不久立志到祖国最艰苦的地方做贡献的一批刚毕业的学员,被分到医院的各个科室。

我们所分来了两位女医生,孙玲和 医生,孙玲分到普外,医生分到五官科。我们住在四人一间的宿舍,我和妇产科的医生,另加她们两位。

C  医生比我们年长,又像一位老大姐对我们经常进行教育,她已经结婚了,我们尊称她为 大嫂。那时,不管上班多么辛苦,回到宿舍,就回到了我们的开心时刻。茶余饭后,我们宿舍的笑声不断。孙玲,医生,和我的年龄相仿,天南海北,家里家外,都是我们的聊天内容。

孙玲来自湖北,明眸皓齿,性格开朗活泼,她说起话来绘声绘色,一双大眼睛清澈明亮。她讲述着那天部队首长第一次接见他们的情景,当首长刚一出现在他们面前,这些“半路出家”的军人一时不知所措,慌慌张张地行起了左手礼,并且“造型可笑”,首长们欲笑而止。听着她的描述,看着她那认真的表演,我们都笑喷了。

孙玲学习认真,对技术精益求精,她虚心的请教那些比自己年长的医生,有下部队的任务,她总是积极争取,理由是“我年轻,应该我去!”

医生更有意思,刚进科室,紧跟她的带教医生,为的是尽快的学到实际的临床经验,这位男带教医师是个少言寡语的人,W 医生紧跟,以至于走到病房的出口,才发现这位带教医师是冲着病房外的厕所走去,她才恍然大悟,“哦!这可不是该去的地方!”

这批来自北医的学员带着一腔热血来到高原,他们和大多数年轻的铁道兵战友一样,工作在这海拔三千米的高原上,兢兢业业地为铁道兵战友的健康默默的贡献着他们的青春。多少年过去了,随着部队的转战南北,他们也奔向了不同的工作岗位。我那几位曾经和我在一起朝朝暮暮相处的战友始终在我的心里,尽管我浪迹天涯,我怀念她们,我一直在寻找她们。

两年前我回国探亲,一次偶然的机会,一位战友告诉了医生的下落,几经周折,我终于找到了她,让我感到震惊和痛心的是,我再也看不到孙玲了,她从高原回到内地不久,得了不治之症 ,二十几年前仙逝。写到这里,我眼睛里含着欲止却又难以控制住的泪水,心里隐隐作痛,20年前她太年轻,走得又那么早…..。记得战友网上的一位团里的战友在网上发布寻找那个曾经为他治过病的师医院的孙玲医生。时至今日,我不忍心让他得到这不幸的消息,我希望孙玲年轻时的音容笑貌永远定格在我们心里。

我找到了三十年前我和她在杭州的留影,回忆着我们在一起的那些日子,我不相信她已离开了人间…..

我看见孙玲穿越岁月的尘埃向隧道走去,她身穿军装,头戴钢灰安全帽,巡诊在铁道兵施工场地,旁边几个年轻的战士走过来问她,“孙医生,你那么年轻漂亮,干吗来到这荒凉的高原?””你是北医高才生,完全可以留在北京,发挥你的才能。孙玲含蓄微笑着说:“你们是年轻战士,都能任劳任怨的在这整日见不到阳光的隧道里工作,你们为了什么呢?”大家都知道答案,这答案就在心里,那就是他们内心的信仰,包括为理想而献身的愿望。它像一股无穷的动力,鼓励着年轻的一代,去默默无闻地贡献自己的青春。

 

如今,孙玲的校友都成了社会的精英,医学方面的专家教授。孙玲聪明好学,为人谦厚,又很有人气。如果她有今天,我相信她一定是一个出色的医务工作者,一个医学专家,一个受人尊敬的大夫。她和那些因疾病而长眠于九泉的战友马炳南,藏道友,沙兴军,还有那些我叫不出名字的战友一样,他们是高山下的花环,他们把自己的青春献给了祖国的建设事业,献给了铁道兵,他们像那些牺牲在施工中的战友一样,永远散发着芳香,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臧道友是我们一所炊事班的老班长,1969年入伍,他平时话语不多,但总是面带微笑的对待我们这些前来用餐的战友,想尽办法在没有丰盛物质的情况下,力所能及的为我们调剂生活。他对待工作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就这样一个看起来非常健康的小伙子,在离开青海高原不久诊断为白血病,不久离开了人世。

马炳南,1971年入伍,这个经常跟随后勤宣传队来为部队演出的大胡子战友,我想当年在部队的人一定还记得他。他的歌声响亮浑厚,却时常在演出期间忘记了歌词而“重头再来”。台下的战友们开心地笑着,好像那一切都是故意安排的一幕,丝毫不影响他的歌声给大家带来的欢乐。后来,他分配到手术室和我们一道工作,他是一位勤奋好学,友好和善的战友,离开高原不久,被诊断为肝癌。

沙兴军是师医院门诊部的一位医生,他随部队一起到高原,也是在他年轻的时候,永远离开了我们。

今天,我愿在这里代表我们那些曾经和他们一起战斗生活过的战友,向他们深深地鞠躬,以寄托我们对他们的永久的怀念。

 

1981年冬天,我踏上了与家人团聚的回乡之路,我离开了铁道兵,离开了那让我锻炼成长的部队,那里的一切一切,却永远留在了我心里。那里曾记载着我的酸甜苦辣,那里有我同甘共苦的战友,那里有过我们的青春年华,如今,铁道兵已经在地球上消失了,(1982年,中央军委宣布铁道兵转入地方,改称铁道部工程局)但她的军魂像那在艰苦岁月中锤炼得友谊一样永存。

感谢岁月,她蹉跎容颜,但也赐予智慧。安静下来,你可以听见它的声音。也是内心的声音。我衷心的祝愿那些曾经和我同甘共苦过的战友,在有生之年,活的健康,活得开心,活得潇洒。

 

后记

我的纪实文学写到这里就算结束了,多日来,我沉醉于深深的回忆之中,我希望把那火热的青春呈现在读者面前,我极力回想着当时的一幕一幕…..写到兴奋之处,我的心有过小小的震动,写到痛失战友的时候,我泪流满面,心情沉重,

我希望我的真实记录,能把我的战友带回我们那青春的岁月,对于那分享我们经历的读者,如果我的作品中哪怕有一个字一句话,能让你的心弦最轻微的颤动一下,我一知足。

再次感谢那些倾听我们的故事的朋友们!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