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六十三年之阶级分析(3/6) |
| 六十三年之阶级分析(3/6) (3) 胡温其人 文化大革命实是红二代之间的内斗。置身造反和保皇两派中的红二代们都在不同程度和不同时间段上遭受了磨难和打击。回首往事,他们中大多至今无悔。没有这段经历,又怎能知先辈创业之艰难和人性之险恶?这两派中人或许至今仍坚持着各自当初的立场,但有一点他们却早已达成了共识:他们理解了主席当初发动这场革命的苦心。由于主席和总理相继去世以及华国锋的背叛,文化大革命夭折了。文革中的两派还未来的及向主席承认各自的过错,就被打入了磨难的深渊。 邓小平上台后以几乎变态的心理追究文革中的两派,红二代都被他入了另册。陈云虽预见到右派夺权的危险,指出要依靠自己的子弟,但为时已晚。当红二代被当做“三种人”清洗后,手下已无人可用。他很快就尝到了这政策的苦果:他的儿子陈元两次被票选出局,丢人显眼;他所坚持的计划经济理论,被一次又一次地否决,成为笑柄。当他们挑选接班人时才发现,不属于“三种人”者只有文革中的逍遥派以及尚年轻力壮的刚被平反的右派。“鹬蚌相争,渔人得利”,这个古老的寓言在现代的中国再次上演。 文革中的逍遥派大多是灰二代。受他们父辈的影响,他们一向在政治上察言观色,谨小慎微,“韬光养晦”。当文革初起时,他们追随红二代之后,也曾作过摇旗呐喊,呼口号贴标语的走卒;当红二代两派对立时,他们则干脆作起了看客,成为了逍遥派。当两派最终都遍体鳞伤时,他们却毫发无损。他们是真正的文革受益派。胡温即是此种人。当时中国的六亿人,人人都可以说文革带给了他们负面的影响,唯独胡温没有这个资格。 文革的矛头是指向“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因此,除最初一两个月间对右派略有触及外,以后的十年一直是红二代间的斗争,无暇再顾及右派。如果说某些右派曾受过中共不公的待遇,那是在1957-1965年间。文革中是他们最得意的时光,因为他们的直接敌人-他们的顶头上司也曾被打倒在地。复辟后右派动辄控诉文革实是蛊惑天下,明反文革,实反攻倒算。 就这样,才不及中人的胡温竟作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高领导。胡锦涛尚存自知之明,貌似谦恭。而温家宝则不然,一旦大权在握,便凶相毕露。执政十年,“沐猴而冠”,乏善可陈。更勾结极右,图穷匕现,动摇国本,破坏天下。如今连右派朋友也清楚,温家宝早晚要被清算,已是不争的事实;指望他垂死一击,一举颠覆中共,无异痴人说梦。且不说中共尚不到垮台的时候;即使时候已到,温家宝也没有这种能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