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万维读者网 -- 全球华人的精神家园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首  页 新  闻 视  频 博  客 论  坛 分类广告 购  物
搜索>> 发表日志 控制面板 个人相册 给我留言
帮助 退出
 
康乐园小夜曲的博客  
流淌的岁月,音乐,足球,社会时事  
我的名片
康乐园小夜曲
注册日期: 2013-09-08
访问总量: 128,407 次
点击查看我的个人资料
Calendar
我的公告栏
最新发布
· 柴静告诉你中国的天空,我来告诉
· 台湾印象与随想
· 悉尼船歌
· 被英年早逝的顾圣婴【附视频制作
· 他走了
· 谁不是天安门母亲●六四屠杀成就
· Ode to Freedom —— 纪念【六四
友好链接
分类目录
【台湾游】
· 台湾印象与随想
【悉尼记】
· 悉尼船歌
【墨城记】
·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 白夜——墨尔本漫步(6)
· 澳网中心Melbourne Park——墨尔
· St Kilda 海滩 —— 墨尔本漫步
· 都市中心之植物园——墨尔本漫步
· 雅那河畔之除夕——墨尔本漫步(
· 全球最宜居城市之圣诞夜——墨尔
【广角镜】
· 柴静告诉你中国的天空,我来告诉
· 谁不是天安门母亲●六四屠杀成就
· 中国精英主流热衷于什么
· 一瓶红酒毁了省长的仕途
· 美中顶尖高中生对比令人震撼
· 中科院院士狂言破解“钱学森之问
· 朝鲜战争谁胜利了?
· 不屈的灵魂
· 追思“中国良心”
【音乐厅】
· 被英年早逝的顾圣婴【附视频制作
· 他走了
· Ode to Freedom —— 纪念【六四
· 您永不独行
· 他离开了
· 黑夜中的圣诞之光 ● 圣母颂
· 陈慧娴——又见雪飘过
· 伯恩斯坦指挥《星条旗永不落》
· 在那银色的月光下
· 音乐全才普列特涅夫
【绿茵场】
· 绿茵场上不容易测得准
存档目录
03/01/2015 - 03/31/2015
01/01/2015 - 01/31/2015
11/01/2014 - 11/30/2014
09/01/2014 - 09/30/2014
07/01/2014 - 07/31/2014
06/01/2014 - 06/30/2014
05/01/2014 - 05/31/2014
04/01/2014 - 04/30/2014
02/01/2014 - 02/28/2014
01/01/2014 - 01/31/2014
12/01/2013 - 12/31/2013
11/01/2013 - 11/30/2013
10/01/2013 - 10/31/2013
发表评论
作者:
用户名: 密码: 您还不是博客/论坛用户?现在就注册!
     
评论:
中科院院士狂言破解“钱学森之问”
   

 


中科院院士狂言破解“钱学森之问”


“为什么当代中国培养不出大师、创新型人才?”这是2005年著名空气动力学专家钱学森提出的引起举国深思的疑问,被称之为“钱学森之问”。

提起诺贝尔科学奖,不少华人都会想起李政道、杨振宁、丁肇中、李远哲、朱棣文、崔琦和钱永健等一行人,可所有这些华人诺贝尔物理和化学奖获得者都不是当代中国培养出来的。

常言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人才的培养、特别是自然科学界顶尖人才的培养,没有一个优秀稳定的教育体系和学术研究环境,没有一个能抛开名利钱财地位而酷爱自然科学的群体,说诺贝尔奖获得者依然可以批量涌现简直是白日做梦。然而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工业大学校长黄维近日却以一鸣惊人的姿态站出来大胆预言:十年后中国将破解“钱学森之问”。

面对“钱学森之问”,黄维认为任何命题都不能脱离时代背景。“我国高等教育在过去10年间走过了国际上30年、50年甚至100年的发展历程。可以说我们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距离国际学术前沿和世界一流水平这么近。”

黄维还说:“事实上,我国的基础研究已经与世界接近全面接轨。近10年来,我国科技人员发表国际论文总量居世界第二位,被引次数排世界第六位。”从科研投入的增加到高校排名的递进,黄维大胆预测:10年之后的中国,像诺贝尔奖这样国际性重要指标,在中国大地出现应该将会成为常态,而不是个案。

 

 

什么是拿诺贝尔奖成为常态?相信这几十年的美国应该算为一例,除此以外其它国家还没有能力在一个几十年的时间阶段里达到这个层次。另外一个例子是历史上曾经有某个群体拿某项诺贝尔奖的频率几乎达到空前绝后的状态,那就是著名的物理学量子力学哥本哈根学派。

上世纪20年代出现的量子力学哥本哈根学派拥有一大批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如波尔、玻恩、海森伯、泡利、狄拉克、约尔当、朗道等等,这个群体的关键性人物是波尔,他不仅是哥本哈根学派的创始人而更重要的是一位科学研究和教育大师,尽管爱因斯坦、德布罗意、薛定谔等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当时曾与哥本哈根学派有过学术上的争议,但他们无一不对波尔所建立的学术研究环境赞叹不已。记得80年代初读大学时读过复旦大学教授杨福家翻译的一本书《玻尔研究所的早年岁月》,描写海森堡、狄拉克、泡利等一群年青人在哥本哈根理论物理研究所追随波尔所度过的研究岁月,那是物理学史上比太阳还要灿烂的辉煌时期。

 

 


估计黄维先生在预言中所说的诺贝尔奖指的是物理、化学和生物医学这三项自然科学奖,但如果是以诺贝尔文学经济和平奖来说个事的话,更不见得国人能“常态”般地拿奖,莫言的得奖并非是一花引来万花开的开始。

物理化学生物医学都是基础科学,根本不是钱或者火箭高铁就可以等价的。研究成果抄袭、实验结果缺乏可重复性、伪造计算机模拟数据,做科学研究躲开大课题难题,大学和研究生教育一切向钱看,所有这些恶习其实国内传媒也不时有报道。著名华裔数学家,菲尔兹和沃尔夫数学大奖获得者丘成桐曾对中国的高等教育和科研腐败提出了尖锐的批评,断言中国这样下去不可能培养出世界顶级科学家也不可能出现象普林斯顿高级研究所般的科研基地。

 

 

在这里我想举一个本人亲身经历的例子,有一次我看到国内一本发行到西方国家的英文学术期刊上有一篇关于车比雪夫谱法求解Burgers方程以及KDV方程描述孤立波运动的论文,我试图重复这个运算但一直失败,后来在理论上我证明了这个算法对于那孤立波问题根本是发散的,但是国内的几位数学家却可以使用这个发散的算法写出洋洋十几页的国际性论文,计算结果还惊人的漂亮,令你哭笑不得。

黄维先生1979年进入北京大学化学系学习并先后获得理学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从年龄来说黄维是当今中国科学界的黄金一代,身为中科院院士和重点大学校长如此口出狂言破解钱学森之问,相信更多的是为了迎合有关领导夸大政绩预测的需要。

也许一些人会以数学逻辑证明黄维先生的预测根本没有错,他说的时间是十年后,什么是十年后,以数学语言讲就是从现在算起到国人拿诺贝尔奖成为常态所需要的时间要大于10年,只要十年之内国人拿诺贝尔奖没有达到常态的地步,黄维先生的预测就可以说是正确的,因为50年或者500年后中国能否成为世界科学研究的旗手,又有谁可以在目前下结论呢。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