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琵琶’两字在甲骨文中应如何表达
马天麟
我的好友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中乡办传统文化保护部外联处副处长、国家一级美术师王艳阳先生,请我用甲骨文书写一幅字,其中有‘琵琶’两字,我陷入了沉思之中。
琵琶这一乐器最早是随着丝绸之路由西域中亚传入中国的。在中国的甲骨文时代,很本就没有琵琶此等乐器,也就不可能有琵琶的概念,因此也必然没有琵琶两字的出现。但有没有用某些特定的甲骨文原字来表达琵琶两字呢?显然,这是一个有趣的难题。
琵琶的特点,一个长椭圆的鱼形结腹中空共鸣箱,面板上有数条横竹品并配有架空的数根弦,靠艺人用刮片或手指甲挑拨琴弦使之发出清脆动人的妙音。根字典介意,‘琵’即往外拨,‘琶’则为向内挑。充分理解了琵琶的真正涵义后,我就扫描所有现有记载的相关甲骨文字。
经过不断筛选浓缩后,发现在徐中舒先生《甲骨文字典》473页的甲骨文字,原译为‘ ’, 字意为∶用刀匕砍撃拨弄 落夷 。《说文》∶ ,撃也。这和‘琵’的字义基本符合。从字形上来观察, 字含有刀匕成分,这和琵字的成分‘比(双匕)’相呼应。 字的字干‘弗’,犹如一缠弦身,和琵琶为一挂弦琴身的造型也能呼应。用刮刀拨击琴弦发声,这正是‘琵’字的本意,因此,将此字已成琵,可说有合理的理。在马天麟先生所编的《实用甲骨文大字典》中,‘琵’字的字意为∶用刀匕砍撃弹拨琵琶琴弦。《广韵》∶琵,推手为琵。
在徐中舒先生《甲骨文字典》1354页的甲骨文字中,另有一字,原译为‘兼’,字意为∶用绳子缠绕两木将其兼并兼用兼任。《说文》∶兼,并也。这和琵琶的结腹很类同,数弦平卧于木制共鸣箱上,带箭头的扭曲带,就像一条爬虫,恰似弹奏义人拨挑琴弦时的情景。字义和‘琶’相符。在马天麟先生所编的《实用甲骨文大字典》中,‘琶’
字的字意为∶引挑多线琵琶乐器琴弦。《广韵》∶琶,引手为琶。
虽说琵琶两字的上方,都有两个‘王’字,但它们并不表示玉的意思,而是表示并弦垂直架于数条横挂的竹品之上。所以,查找此字,无从‘王’部入手,便会误入歧途,而至迷茫。
在结束本文时,我要衷心感谢王艳阳先生给我出的这道题,倒成全了我。让我不但努力解了一个难题,还让我编的《实用甲骨文大字典》增生了两个动人的甲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