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時報》
美國近月面對“六十年來最嚴峻的衰退威脅”(索羅斯語),美國聯儲局主席本•伯南克備受巨大壓力。批評者指他未能於去年次按風暴出現時預視事件的嚴重性,失去及早舒緩美國面對衰退的先機。到歐洲股市1月21日暴跌及亞股1月22日連環重挫,伯南克領導下美國央行緊急決議降息0.75%至3.5%,被外界批評為“驚惶失措”。
這位伯南克先生,可謂是“小時了了”的典範。伯南克出生於1953年,也是戰後“嬰兒潮”的產物,本人從未親歷過戰火的洗禮,也不似遭遇過任何重大挫折。伯南克自年青時期即有“神童”的稱號,大學入學考試成績離滿分僅差10分,被哈佛大學錄取。他於26歲之年已獲麻省理工學院經濟學博士學位,在美國長春藤中堅普林斯頓大學任教17年,曾擔任經濟學系主任;2002年起,他已出任美聯儲理事;2005年6月,伯南克又擔任總統經濟顧問委員會主席。去年10 月,他被任命為下任美國聯邦儲備局主席,接替出任此職18年,聲譽甚隆的格林斯潘。
作為知名的宏觀經濟學家,伯南克是主要研究興趣是貨幣政策和宏觀經濟史。他曾編著《宏觀經濟學原理》、《微觀經濟學原理》等教材,對宏觀經濟每能侃侃而談;可從實際成績看,伯南克予外界的感覺,頗有“紙上談兵”之感。伯南克的履歷,其實已是十分突出。不過,就是這麼完美的往績,我們其實應該更加懷疑他處理一場危機的能力。
一般人觀察領導人,往往著重觀察其學歷,任職過的機構,官階等。其實,這些資料,只能說明事實的一部份。古今中外真正杰出的領導人,往往經歷過失意和挫折;一生都一帆風順的人,能成學者不在少數,但能成留名青史的領袖者,絕大多數都遭遇過不少風浪。
中國的萬世師表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曾因不滿魯國朝政而憤然出走,孔子周遊列國,但到年近七十,始終未能找到一個能夠實現其政治理想的地方;但沒有這些經歷,也許今天的《論語》和《史記》,也沒有如此恢宏的氣度;關鍵鄧小平(1904~1997)一生的,莫過於他“三上三下”的經歷;英相邱吉爾(1874-1965)雖領導英國取得二戰的最後勝利,卻曾在1944年的大選後失卻首相大位;在台灣,馬英九也曾在李登輝大權在握時激流勇退,返回大學任教;在南韓,曾得到諾貝爾和平獎得主的前總統金大中,曾被南韓政府判處死刑,遭驅逐出境流放美國;即使是胡錦濤,據說他在八十年代於共青團出任第一書記時,也曾開罪“太子黨”,落得被“發配”往邊陲的貴州出任書記的安排。近月被看好仕途的習近平,年青時也曾在貧困的陝北當了7年的農民。
在商管教材裡,也有一條“比倫定律”。“比倫定律”以其提出者、美國考皮爾公司前總裁F•比倫命名;“比倫定律”指出:失敗也是一種機會。若是你在一年中不曾有過失敗的記錄,你就未曾勇於嘗試各種應該把握的機會。又據稱,世界最大的日用消費品公司寶潔有這樣一個規定:如果員工三個月沒有犯錯誤,就會被視為不合格員工;對此,寶潔公司全球董事長的回應是:“那說明他什麼也沒幹”。
遭遇挫折者,並不是必然就能於日後成就傑出貢獻,畢竟際遇於一個人而言,仍是十分重要的因素。但有潛質成為傑出領袖者,必能利用其失意潛藏的機會,鞏固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和提高自己的品質。
被譽為“中共政改標籤”、“當代康梁”的潘岳,不但被指失意於去年十月的中共十七大,仕途上未能更上層樓,最近,更傳出潘岳不再擔任環保總局新聞發言人的消息。其實,潘岳今年才48歲,現在即就其仕途蓋棺定論,實在也屬言之尚早。中國古代的智慧說得好:疾風方能知勁草;未遇挫折砥礪的領袖,始終值得懷疑。
近年中國冒起接班的官員,開始出現“六十後”的面孔。他們未必一定受到文化大革命的正面衝擊,但這四十多年來,中國始終經歷過許多變化,“六十後” 的官員,仍屬“有經歷”的一代;但到2022年中共召開二十大之時,接班的官員可能已出現“八十後”的面孔。到這批“口裡含著銀匙”的一代來管理中國之時,中國會否仍會記取過去一百五十多年的教訓,也許將是許多中國觀察家要提出的疑問,也是中國未來的挑戰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