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发现赵曾经写了一本非常精彩的书,书的名字叫《治孤的精髓》。虽然我已不再钻研棋艺,但书的文字部分也很有看头,我摘录了一些放在这里给爱棋的朋友们欣赏。
“其实,当时我对此处能否走出棋来也并没有把握,但是,我抱着我属于治孤型棋手的这种信念,而我的人生本来就如同一条治孤的道路,世界之大,岂能无容身之所,风浪再急,总还有停泊之港湾,在治孤的人生中,只有狭窄的空间,而没有狭小的胸怀。” “在治孤的时候,同样离不开积极的态度,做眼固然重要,但光会忍气吞声地做眼是不够的,不妨以强者的姿态出现,积极地抓住对方棋形上的弱点,在很多时候,活路也正存在于此之中。” “两强相争勇者胜,只有具有勇敢的精神,下出来的着法才可能强硬,而那些心里发虚的人,在棋盘上也绝对硬不起来。” “即使在如此困难的情况下,却仍不失自信,这就是治孤型棋手的一个显著特点,棋盘上各种各样的手段,也经常在这种信念之下产生。诚然,限于周围的条件,治孤失败的例子也不少,但不知你是否想过,之所以会失败,是否与你努力的程度有关?困难无时无刻都存在着,自己的棋力,正是通过解决形形色色困难的能力而体现出来。”
赵治勋谈棋与人生 1、赵治勋说小林光一的棋“只重视应该重视的东西”“相信好的就是好的,向前迈进,绝不左顾右盼”“没什么意思的东西趁早儿扔掉”,而自己“认为是坏的的东西里沉睡着好的东西”“微不足道的东西比重要的东西更为重要”“遏制不住去追究那些被人们认为没什么意思的地方”。 具体到棋上,“正在走大场的时候,突然看到刚刚告一段落的地方还有几个牺牲了的棋子,别人会认为它们已没什么意义,可以放弃,但是我却觉得它们精神可嘉,值得怜悯,就是早晚得放弃,在放弃以前也要让它们发光发热,让它们的生命再一次开花结果。这不是人之常情吗?这样,与它们相应的、似乎毫无意义的构思就会浮现在脑海之中。” 赵治勋对这种现象的解释为“珍重没什么意义的东西的这种感性,也许来自下围棋以前的我的经历。那是一种不想接触真实,而想从虚假开始的心情。这也是一种愿望:尽管是恶手,也要想办法让它发挥作用。不是有句佛教的名言吗:“善人尚有来世,况恶人乎?”“那些被人们看做毫无意义而抛弃的东西,那些因表面上并不华丽而被人们忽视的东西,它们的生命要重要得多。这种感觉肯定会在围棋中反映出来。” 赵治勋接着说“如果说我在双日制棋赛里胜率高的话,这是因为双日制棋赛就像我们的人生一样,不是按计划就能走下去的,围棋不是按照棋形抢大场就能赢的。”“两天,一天八小时,除了正道,还可以发现很多岔道。在这些岔道之中,只要发现一块微不足道的石子,就会使棋盘上的世界变得混饨起来。就是说,围棋本来有很多岔道,而我们却过而不入,或者这样说,虽然我们也知道岔道上一定会有宝贝,但是因为麻烦,因为繁忙的日常生活,我们却硬是无视其存在,尽管硬是无视其存在的态度也许有其极为合理的一面……” 但是赵治勋又说“棋手也得生活。作为一家之主的父亲,不就意味着要抛弃埋伏在岔道上的某种罗曼蒂克吗?”(以上引文详见赵治勋《超越实地与模样》第九章第一节“人生论”) 2、“其实,当时我对此处能否走出棋来也并没有把握,但是,我抱着我属于治孤型棋手的这种信念,而我的人生本来就如同一条治孤的道路,世界之大,岂能无容身之所,风浪再急,总还有停泊之港湾,在治孤的人生中,只有狭窄的空间,而没有狭小的胸怀。”“在治孤的时候,同样离不开积极的态度,做眼固然重要,但光会忍气吞声地做眼是不够的,不妨以强者的姿态出现,积极地抓住对方棋形上的弱点,在很多时候,活路也正存在于此之中。”“两强相争勇者胜,只有具有勇敢的精神,下出来的着法才可能强硬,而那些心里发虚的人,在棋盘上也绝对硬不起来。”“即使在如此困难的情况下,却仍不失自信,这就是治孤型棋手的一个显著特点,棋盘上各种各样的手段,也经常在这种信念之下产生。诚然,限于周围的条件,治孤失败的例子也不少,但不知你是否想过,之所以会失败,是否与你努力的程度有关?困难无时无刻都存在着,自己的棋力,正是通过解决形形色色困难的能力而体现出来。”“只要下围棋,类似本局这样的死活问题就经常会出现,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所以在一局棋中,双方的棋总会被分割成大大小小的许多块,到处都是打入和被打入的世界,想避免也避免不了。”“棋这个东西,很难说得清在什么时候可能会出现什么手段,不管是低手还是高手,甚至是高段棋手,都不可能把盘上所有的手段全纳入其视野之中,事到临头才发现尚有本来根本就没看见的好手的这种情形经常会出现。”(以上引文出自赵治勋《治孤的真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