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雯是因袭人诽谤算计陷害而遭殃的吗?
在《史地文物》论坛看到《看袭人怎样在贾宝玉面前卖弄风情?》一文,文中批判了袭人在宝玉之前的一些表现。这个嘛,真的可以有。不过,好啊好啊认为,在神州大地上少年男女在一起,总会有一些人耍小心眼儿,使小性子,来使得人类原本贫乏单调的生活充满了丰富色彩和内容!如果都像理论上传说中的共产党员那样,生活不就太无趣了吗?而事实上如今现实中的很多共产党员中的干部,比如说中共中央中央编译局局长衣老师和美女博士后之间说的那些话,干的那些事,玩的买卖身体游戏,比起这些来,那可将袭人宝玉比作了小、小、小巫了!嘿嘿,这就是生活。
可是,作者写着写着,却臆造了袭人算计晴雯的故事了。使得好啊好啊的眼镜跌了下来,不扶一下不行,嘿嘿。过去常常看到有人作此之言,好啊好啊一直没有重视过这种言论,不知道为什么今天看到此言论后突然产生了不吐不快之感:原作者曹雪芹都并没写是袭人诽谤算计陷害了晴雯,为什么后人的读者中“阴谋论”如此猖獗呢?
好啊好啊认为,古今中外,同事间呆时间长了,难免生出这样那样的是非,可是,红楼梦中的这些丫鬟们大多都是性情中人,虽有一些人间常见的是非,但没有太多的那么龌龊、令人恶心、罪恶的人。比如鸳鸯撞破了司棋和他表哥的好事,将其表哥吓的一走了之,而走不了留下来的司棋因此担惊受怕的吓得生了病。鸳鸯得知司棋生病了,就知道病根是有自己所致,主动登门看视,巧言劝慰,告知司棋放心,不会走漏风声的······。多么善良可爱呀!因为好啊好啊知道,将他人的这样好说不好听的事情隐下来不广而告之,那需要十二分的定力。其中,善良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看过去的红楼梦评论的文章,很多人不喜欢袭人,而喜欢生的风流,显得灵巧,心比天高,死的冤枉的晴雯,这原本是不同的人的喜好不同而造成的,这个可以有;可是一定说袭人算计了晴雯······,他这个······,好啊好啊总觉得不是那么回事。这个真没有!
在早期的第五回“贾宝玉神游太虚仙境 警幻仙曲演红楼梦”中,曹雪芹以他那过人的智慧和那双看不见的手,借助了贾宝玉的那双看得见的手,将读者在红楼梦中众多女性前,在“一省女子固多,不过择其紧要者录之,两边二橱则又次之。馀者庸常之辈便无册可录了。”的前提之下,在‘金陵十二钗正册’, “金陵十二钗副册”, “金陵十二钗又副册”中,首先展现了地位卑微的奇女子晴雯的判词:宝玉便伸手先将“又副册”橱门开了,拿出一本册来,揭开看时,只见这首页上画的既非人物,亦非山水,不过是水墨滃染,满纸乌云浊雾而已。后有几行字迹,写道是:霁月难逢,彩云易散。心比天高,身为下贱。风流灵巧招人怨。寿夭多因诽谤生,多情公子空牵念。
这段近似现代白话的的文章,和薛宝钗与林黛玉的判词大为不同,通俗易懂。因为,在薛、林二人的判词中,如果没有“停机德”和“咏絮才”的典故的知识,就不太好理解。而这些典故在近代和现代,没有一定的汉语基础,是不得而知的。这表明了曹雪芹那玉壶中的一片苦心。嘿嘿!他太倾心这个无与伦比杰出而又苦命的丫头了!而希望将这种冤屈尽可能地让人们了解到,记住,而不要让这样的悲剧在发生了。 如此通俗易懂,对比强烈的判词,使得看过《红楼梦》的人们,不记住晴雯都难!嘿嘿,
有这样一种说法,想当年,乾隆皇帝在读过《红楼梦》(当时名为《石头记》)之后,道:“此盖为明珠家事作也。"明珠,即纳兰明珠,即纳兰容若之父。结合纳兰容若的金缕曲·赠梁汾一词:德也狂生耳。偶然间,缁尘京国,乌衣门第。有酒惟浇赵州土,谁会成生此意。不信道、遂成知己。青眼高歌俱未老,向樽前、拭尽英雄泪。君不见,月如水。共君此夜须沉醉。且由他,蛾眉谣诼,古今同忌。身世悠悠何足问,冷笑置之而已。寻思起、从头翻悔。一日心期千劫在,后身缘、恐结他生里。然诺重,君须记。
好啊好啊从晴雯的命运看到了纳兰词中“蛾眉谣诼”再现。“且由他、娥眉谣诼,古今同忌”的意思在金缕曲 赠梁汾一词中是:姑且由他去吧,才干出众,品行端正的人容易受到谣言中伤,这是古今常有的事。“蛾眉谣诼”典出自屈原的《离骚》: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纳兰词中的“蛾眉谣诼”和晴雯的命运是巧合,还是乾隆认为“此盖为明珠家事作也。"的一个脚注呢?唉,扯远了! 嘿嘿,
在晴雯的判词的确中有“寿夭多因诽谤生”,她也真是被人诽谤而遭殃,在病重之际被赶出大观园,最后在亲戚家得不到基本的照顾,再加上太没面子了,太窝囊了,贫困/羞愧/重病交加,最终丧了命。多么令人唏嘘不已呀!
但是,曹雪芹将诽谤之人明明地定为了“王善保家的”了,为什么还要有如此这么多的人以毫无智慧的阴谋论的方式发挥到袭人身上去?
《红楼梦》七十四回在 惊天动地的“绣春囊事件”发生以后,邢夫人借机发难,她的陪嫁---王善保家的就向王夫人说晴雯的坏话了:“别的还罢了,太太不知,头一个是宝玉屋里的晴雯那丫头,仗着他的模样儿比别人标致些,又长了一张巧嘴,天天打扮的像个西施样子,在人跟前能说惯道,抓尖要强。一句话不投机,他就立起两只眼睛来骂人。妖妖调调,大不成个体统。”王夫人听了这话,猛然触动往事,便问凤姐道:“上次我们跟了老太太进园逛去,有一个水蛇腰,削肩膀儿,眉眼又有些像你林妹妹的,正在那里骂小丫头,我心里很看不上那狂样子。因同老太太走,我不曾说他;后来要问是谁,偏又忘了。今日对了槛儿,这丫头想必就是他了?”根据作者的如此描写表明,在这时候,王夫人连晴雯是谁都不知道!王夫人下令马上把晴雯叫来。而且让那个丫头不许告诉她,为什么叫她。
此时正值晴雯身上不好,睡中觉才起来,发闷呢,听如此说,只得跟了他来。素日晴雯不敢出头,因连日不自在,并没十分妆饰,自为无碍。及到了凤姐房中,王夫人一见他钗鬓松,衫垂带褪,大有春睡捧心之态,而且形容面貌恰是上月的那人,不觉勾起方才的火来。王夫人便冷笑道:“好个美人儿,真像个‘病西施’了。你天天作这轻狂样儿给谁看!你干的事,打量我不知道呢。我且放着你,自然明儿揭你的皮!——宝玉今日可好些?”晴雯一听如此说,心内大异,便知有人暗算了他,虽然着恼,只不敢作声。他本是个聪明过顶的人,见问宝玉可好些,他便不肯以实话答应,忙跪下回道:“我不大到宝玉房里去,又不常和宝玉在一处,好歹我不能知,那都是袭人合麝月两个人的事,太太问他们。”王夫人道:“这就该打嘴。你难道是死人?要你们做什么?”晴雯道:“我原是跟老太太的人,因老太太说园里空大,人少,宝玉害怕,所以拨了我去外间屋里上夜,不过看屋子。我原回过我笨,不能伏侍,老太太骂了我,‘又不叫你管他的事,要伶俐的做什么?’我听了不敢不去,才去的。不过十天半月之内,宝玉叫着了,答应几句话,就散了。至于宝玉的饮食起居,上一层有老奶奶老妈妈们,下一层有袭人、麝月、秋纹几个人。我闲着还要做老太太屋里的针线,所以宝玉的事竟不曾留心。太太既怪,从此后我留心就是了。”王夫人信以为实了,(好啊好啊注:如果袭人早就告了她的"密",陷害她,王夫人会信以为真吗? )忙说:“阿弥陀佛!你不近宝玉,是我的造化。竟不劳你费心!既是老太太给宝玉的,我明儿回了老太太再撵你!”因向王善保家的道:“你们进去,好生防他几日,不许他在宝玉屋里睡觉,等我回过老太太,再处治他。”喝声:“出去!站在这里,我看不上这浪样儿!谁许你这么花红柳绿的妆扮!”晴雯只得出来。这气非同小可,一出门,便拿绢子握着脸,一头走,一头哭,直哭到园内去······。
通过这件事,就可以得知,有两点证明了并非袭人算计诽谤陷害晴雯的。而就是那个王善保家的干的。
首先,如果是袭人诽谤算计的话,那么,晴雯于内室夜夜服侍宝玉就寝之事那可是头等重要的关键之point呀!虽然作者在后来晴雯临死之前在宝玉探视她时的对话中表明了晴雯的清白,可是,这种事能用嘴对王夫人讲清楚吗?
再者,王夫人一直都不知道晴雯是谁,这也表明了并非袭人诽谤算计陷害了晴雯。否则,搞了半天的阴谋,王夫人都不知道晴雯是谁,这是不是表明袭人和/或王夫人的智商也太低了!或者说是袭人的阴谋也太失败了吧?是吧?!
为什么很多人在读《红楼梦》之时,不按照作者给出的情节进行理解,而偏要做“阴谋论”的再创作去曲解原著呢?而更为奇怪的是更多的人以讹传讹地将此恶习发扬光大。好啊好啊身为正宗业外人士,认为这就是毛时代评论《红楼梦》遗留下来的恶习。
阴谋论是没有智慧的!
要解释阴谋论的弊端,可又要花费时间和篇幅。这里,好啊好啊以一个大家比较熟知的理念来解释这个并非正确的思维。现今,大家都知道了,在法律上对一个人进行评估时,应该采取的正确态度是无罪推定,而非有罪推定。你给不出有罪的证据,或者给出了说服不了其他人,你就不能说那个人有罪。 同理,在判断一个人是否干过坏事之时,在没有证据,特别是曹雪芹已经表明了是王善保家的诽谤的证据确凿之下,说晴雯是因袭人诽谤算计陷害而遭殃的,就太出格了!
嘿嘿,
好啊好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