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国人识别毒蛇的知识不足。
一些日子之前,看到一篇博文,说有蛇到了他家院子,他认为是毒蛇,为了不让它祸害人,就出手打死了这条蛇。看到跟贴的网友在辩论是否毒蛇时,好啊好啊发现,有的网友辨别毒蛇的观点不全面,这对我们现在走向世界的中国人来说,是存在着很大的危险的。故此,身为正宗的业外人士,好啊好啊将一些毒蛇相关常识介绍在这里。嘿嘿,
可是,因为是正宗业外人士,所以,写起来就很困难。就在当好啊好啊辛勤仔细地耕耘时,突然间,大老虎被打的消息传出,拉了出来示众。这大老虎似乎比毒蛇更为吸引人的眼球,于是,好啊好啊就放下了手,加入到了围观的行列。嘿嘿。
好不容易待得围观地兴趣索然、消退了后,刚一下手准备,这郭美美又被在各大媒体上示众,这些好听不好说、浓烈的香艳色丽故事是不能错过的,接着围观,以至于到了乐不思蛇的地步了!嘿嘿······,不好意思,结果,就导致了今天方才完成了这篇博文,嘿嘿。好了,言归正传,
毒蛇是指能分泌特殊的毒液的蛇类,毒蛇的唾液通常从尖牙射出,用来麻痹敌动物。可是,真正的毒蛇的定义还是存在着争议的。嘿嘿,
毒蛇在生物学分类上是 界:动物界 Animalia;门:脊索动物门 Chordata;纲:蜥形纲 Sauropsida;目:有鳞目 Squamata;亚目:蛇亚目 Serpentes。蛇亚目是有着庞大的一个群体的。而毒蛇基本上在下属的几个科、属中:
穴蝰(Atractaspidids)隶属真蛇下目,平常居于洞穴中。
穴蝰
新蛇(Colubrids)占蛇的数量的过半。并不是所有的新蛇都有毒,只有某几种有毒比如非洲树蛇,而且多数新蛇对人类的威胁并不算大。
游蛇(无毒)
非洲树蛇(有毒)
眼镜蛇(Elapids)太攀蛇、拟眼镜蛇、眼镜王蛇、曼巴、海蛇等都是著名的毒蛇。
眼镜蛇
眼镜王蛇
蝰蛇(Viperids)蝰蛇也是主要的毒蛇之一。蝮蛇也是被分在蝰蛇科之中。中国的毒蛇大多是蝰蛇科的,其他科的也有,可是少。
蝰蛇
蝮蛇
全世界3000种毒蛇中仅约15%被认为对人类是有毒的。(请大家不要被这句话所迷惑,这就是毒蛇的定义存在不明晰造成的。)
中国的毒蛇有40余种,多分布于长江以南的广大省份。蛇毒按其性质可分为:神经毒、血循毒、混合毒三大类。
金环蛇、银环蛇、海蛇、白花蛇等主要含神经毒。蝰蛇、尖吻腹、
竹叶青等主要含血循毒。眼镜蛇、眼镜王蛇、腹蛇等主要含混合毒。
如今喜欢野外活动的人越来越多了,但对野外危险,特别是动植物造成的危险往往估计不足,这些危险,尤以毒蛇最具代表性。
每个野外活动的人正确且全面地认识毒蛇和了解蛇伤防治非常必要。
人们一般认为毒蛇的毒素对生物而言是稍沾即危,然而事实上毒蛇的毒液只能在接触生物血液时才能起到相应作用,一般将毒液加以饮用并不会对人体造成明显伤害。
在美国约有25种蛇是毒蛇或有毒性唾液分泌物,除阿拉斯加,缅因州和夏威夷外,其它各州的毒蛇都是本地的。在美国虽然每年大约有8000多人被毒蛇咬伤,但其中死亡者每年不到6人,大多数为儿童,老年人,某些宗教派中耍弄毒蛇的教徒和未治或治疗不力者。大多数是被响尾蛇咬伤而且几乎所有死亡者均被响尾蛇咬伤所致。被其它毒蛇咬伤的大多为铜头蛇和少数的棉口蛇(一种水中的噬鱼蛇)。珊瑚蛇占所有蛇咬伤的<1%。每年被动物园,学校,养蛇场,业余和职业养蛇者所收养的进口蛇咬伤约100例,多数被咬者为男性青年,其中50%是中毒的,而且多发生于故意玩弄蛇或使蛇恼怒的时候,咬伤的部位以四肢为最常见。
在华人社群坊间,有说法指蛇类头部呈三角形者就是毒蛇,而呈椭圆形者则并非毒蛇,这说法其实有欠准确(如部分有剧毒的海蛇头部就是椭圆形的)。嘿嘿,很明显,这是中国特色的识别毒蛇的经验之谈。而不是适合美国国情以及世界各国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知识。嘿嘿。在美国,亦有人因为珊瑚蛇(毒蛇)及王蛇(非毒蛇)容易被混淆,而编撰出一段顺口溜,珊瑚蛇最瞩目的地方是其亮丽的体纹,一般以黑色为基调色,表面有着鲜艳的红色、黄色、白色斑纹,起落交替,令珊瑚蛇的外表显得夺目;不过,亦有一些无毒蛇类,例如猩红王蛇、牛奶蛇等也有类似的鲜艳斑纹。在美洲一些地区,为了分辨这些蛇到底是有毒还是无毒,因而流传着一句顺口溜“红接黄,杀人强;红接黑,不必畏”(“Red on yellow, poison fellow; red on black, safe from attack.” "Red on yellow, kill a fellow; "Red on black, friend of Jack"; and "Red into black, venom lack; red into yellow, kill a fellow."),意指体纹以红黄相邻的多数是有毒的珊瑚蛇,而以红黑相邻的则只是无毒的蛇类。但这种民间的分类法只适用于北美洲的黄金珊瑚蛇(Micrurus fulvius)、德州珊瑚蛇(Micrurus Tener)及阿利桑纳珊瑚蛇(Micrurus euryxanthus)身上而已。而世界上其它地区的珊瑚蛇体纹及颜色均有着广泛的变化,因此上述的顺口溜并不能适用于所有珊瑚蛇指出只要分清两种蛇类的体纹色带排列次序,就可分辨两者,这说法亦仅限于北美洲部分局部地区才能应验,在其它国家则未必可以征信。
珊瑚蛇(有毒)
珊瑚蛇(有毒)
珊瑚蛇(有毒)
王蛇(无毒)
王蛇(无毒)
辨别毒/无毒的要点:形态识别
蛇类有毒蛇和无毒蛇之分,能够辨别毒蛇和无毒蛇,这对捕捉蛇类时有着非常重要的关系。比如一个捕蛇技术还不过硬的人发现一条蛇,如果辨认出确实是无毒蛇,便可立即用徒手方法去捕捉,即使没有捉好被咬一口,也无关紧要。若是辨别时认出是毒蛇,特别是剧毒蛇,那么无论如何都不能用徒手方法去捕捉,一定要利用捕蛇工具去捕捉。真正有经验的人,只要瞟一眼蛇的外表或一小段就能辨别出是毒蛇还是无毒蛇。怎样辨别呢?先从外表形态,然后从生态状况,最后从毒牙构造等方面去辨别。当然,从外表、形态等方面去辨别也不是绝对的,也有例外。辨别毒牙的有无,才是最准确的方法。
1.从蛇的头部形状来辨别毒蛇的头部一般多呈三角形,如五步蛇、龟壳花蛇等,这是蝰蛇类的特征。但也有少数的毒蛇如银环蛇的头部呈椭圆形。还有膨胀而扁的颈部,也是毒蛇的一个标志,这是眼镜蛇和眼镜王蛇的特征。电影和电视上印度等国耍蛇人的表演,让我们知道了这些蛇的特征。
无毒蛇的头部一般呈椭圆形,如乌梢蛇、灰鼠蛇等。但也有少数的无毒蛇如顿核蛇的头部呈三角形的。
2从蛇的全身斑纹颜色鲜明与否来辨别,毒蛇体背斑纹的颜色一般比较鲜明,如五步蛇、银环蛇等。但也有极少数毒蛇体背斑纹的颜色不鲜明,如白腹眼镜蛇就是全身灰色,一点斑纹都没有。
无毒蛇的体背斑纹颜色一般不鲜明,如乌梢蛇、翠青蛇等。但也有极少数无毒蛇体背斑纹的颜色很鲜明,如火赤链蛇的全身各有约80多个明显的红、黑环斑交错了体背反两侧,常被人们误认为是毒蛇]。
3.从蛇的尾部长短粗细来辨别毒蛇的尾部一般粗而短,但由肛门向后突然变细,如峡蛇、眼镜蛇等。但也有极少数毒蛇的尾部细而长,如银环蛇。而无毒蛇的尾部一般细而长,由肛门向后慢慢变细,如灰鼠蛇、翠青蛇等。但这也不是绝对的,也有极少数无毒蛇的尾部粗而短,如渔游蛇。
4.从蛇的生态来辨别 毒蛇发现人后,一般不逃跑,或逃跑时爬行的速度不快,也就是不那么惊慌失措,这似乎是毒蛇对他们的蛇毒自信的一种表现。而眼镜王蛇等为数不多的数种大型毒蛇,还有主动袭击人的特质。好在这样的毒蛇并不多。而盘卷着休息,或睡觉时,头部多插到腹面皮肤下面(五步蛇除外),惊动后速度起身,爬行的速度极快,如乌梢蛇、王锦蛇等,多是无毒蛇。
5.从接触蛇作的感觉来辨别当徒手捕捉时,一接触毒蛇便马上感觉到其身体柔软,如眼镜蛇、银环蛇等。当一接触到无毒蛇时,立即感到其身体强硬,如灰鼠蛇、火赤链蛇等。
6.最根本的区别毒蛇有毒牙和毒腺,无毒蛇则没有。可是,这对一般人来说要想知道蛇有没有毒牙,那可是很难的事情。蛇和人类的关系并不是那么情人般地浪漫到了相遇之后,蛇张开口,让人从容地辨认,嘿嘿。可是,人们可以从被咬伤后有没有双牙深牙伤痕来辨认,从而达到及时施救。不过,有时候,牙印很模糊不清,这就要从被咬者的其他方面的症状和体征来判断。实在不明白时,尽早送医是上策。好啊好啊就听朋友讲过,他们去野外宿营,那个地方是动不动就可以看到种种蛇的。第二天开着车在回家的路上,发现孩子迷迷糊糊的,一开始觉得可能是经过两天一夜地宿营生活,兴奋过度后而疲劳了。可是后来觉得不对劲,就去了医院,经医生诊断,发现是被蛇咬了,可是,他们还是没有发现牙印,经过医生对症治疗和注射抗蛇毒血清,那个孩子很快恢复了意识回家了。
毒蛇蛇牙
认识误区
误区一 小蛇不毒---虽然一般情况下被大蛇咬伤症状更严重,但是在很多情况下,刚孵化出不久的小蛇完全有可能比它那茶杯粗的蛇妈妈毒性大。比如大蛇捕食频繁,咬人时注毒量较少。反之,小蛇尤其是刚刚孵化的小蛇较少捕食,因此咬人时注毒量相对较多,而且小蛇大多初生牛犊不怕虎,对人凶狠。许多养蛇专业户甚至蛇类专家都吃过这个痛苦的教训。
误区二 被蛇咬过,但是几十分钟内没有不适感,那一定是无毒蛇了。这是极其常见的认识谬误,甚至在许多网页的“野外教室”栏中也有类似误人子弟的地方。实际上,有些毒蛇咬伤后的症状要经过1到4小时才能显现出来。比如1997年福建附一医院就收治了一个8岁大的小孩,他被银环蛇咬伤后4小时才出现症状,耽误了最宝贵的抢救时间,后来经各方全力抢救,仍然昏迷了一个多星期才苏醒。医院收治的这类蛇伤病人不在少数!
误区三 被蛇咬了,吾命休矣
首先必须清楚的是,野外无毒蛇占多数,被无毒蛇咬伤的人,因为精神过度紧张,也可能因惊恐而出现伤口剧痛红肿甚至昏倒的现象。这是心理暗示的结果。
即便是有毒蛇咬伤,大多数也因为多种因素的关系,毒蛇咬人时不一定放出毒液或把足够量的毒液注入人体,被毒蛇咬伤的人只有小部分中毒症状比较严重,个别人有生命危险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毒蛇一般还是怕人的。所以,中国自古以来就有打草惊蛇的方法来将草丛中的蛇,通过人使用手中的竹竿,木棍之类的工具击打草,发出声响示警,让蛇类早早避开自己。虽然毒蛇在和人类相遇后不是特别惊慌失措地,可是,那也就是出于对自己有毒的自信,在争一点儿面子而已。而人类不要去将其逼急,一般是不会遭到其噬咬的。
当然,眼镜王蛇是个例外,虽然眼镜王蛇多居于密林深处,甚少与人类接触,很少会像其他以鼠类为主食的蛇那样被猎物吸引致人口稠密的地区而危害人类(由此,在印度被列在印度眼镜蛇,印度环蛇,山蝰蛇,锯鳞蝰蛇等四大毒蛇之外),可是这厮喜欢吃比它身体小的无毒蛇中的鼠蛇,而这些鼠蛇因为爱吃鼠类,而鼠类常常和人类混居,或者居住的很近。所以有时会因追捕其他蛇类而到达人类的工作地区,如茶园。再加上它还是一种白天活动的家伙,和人类外出的时间高度重合。所以,眼镜王蛇就这样有时会“主动地”在人类居住地附近活动。这厮往往身体很大,往往1米5以上的长度,多的是2-3米长,最长的有5.8米的。再加上它们有剧毒,而且释放的毒液量也很大,所以,有主动严重袭击人的倾向。眼镜王蛇具有高度攻击性。受到威胁时,会举起身体的前三分之一,张开其颈部,露出其毒牙及发出巨大的“嘶嘶”声(唔~~~,一想到这个情节,好啊好啊就被吓得接近魂不附体了。多么令人生畏呀!如果一个人遇到了一个5.8米长的这种家伙,它可以抬起它的身体竟然就有近两米高!呓~~~,还是不遇到的好)。这时,任何靠近的物体或快速的移动都可能激怒它而促使它发动攻击;眼镜王蛇可发动连续攻击;另外,当噬中目标后,它也有紧咬不放的习惯。此蛇的攻击范围可达2米多,很多人都错误判断了安全的距离。话虽如此,此蛇在可能的情况下还是会避免与人类发生冲突。当面对天敌,如对蛇毒有免疫的獴时,眼镜王蛇通常会尝试撤退,当继续受到挑引时便会奋力抗敌,但獴类一般很少袭击眼镜王蛇,因为这比其他猎物要危险,而且也较难对付。眼镜王蛇分布在印度及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等东南亚一带,主要棲息於熱帶雨林中,我国西南和华南也时有其出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