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笔者在复习关于胆石症有关论述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各地近20多年来,特别是近年来治疗胆石症的新经验,经过筛选、设计,拟以三联法(中药+脂餐+耳压)治疗胆石症,收到满意疗效。现小结如下:
一 一般资料
本组64例均系门诊病人。其中男25例,女39例;年龄22-72岁;病程最短月余,最长40余年。本组病例均经B型超声仪或/和X线胆囊造影、平片摄影证实。其中胆囊结石53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2例,胆囊结石合并肝管结石2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肝管结石1例,胆总管结石1例,肝管结石4例,肝管残余结石1例;合并慢性胆囊炎者49例,合并慢性胆囊炎、胆囊下垂者1例,合并慢性胆囊炎、慢性胰腺炎者1例,合并萎缩性胆囊炎者3例,合并黄疸者2例,无合并症者8例。
本组病例中,中医诊为胁痛者62例,其中辨证属肝郁气滞型者56例,肝郁脾虚型者6例,肝胆湿热型2例。
二、 治疗方法
本疗法由中药、脂餐、耳压三个环节有机组成。治疗期间,要求患者严格实施治疗方案。35天为一疗程。疗程结束,如有必要,可休息一周,再继续治疗。
(一) 中药
1.基础方:柴胡、广郁金、枳壳、木香(后下)、炒山栀子、茵陈各10克,生大黄(后下)6克,金钱草30克,焦山楂15克。
2.加减:肝郁气滞型酌加制香附、小青皮各10克;肝胆湿热型茵陈适当加量,并加炒黄芩10克;肝郁脾虚型加白术、茯苓各10克,党参12克,或加炙黄芪15克;结石过多、过大者酌加金钱草、海金沙(包)各15克,鸡内金10克;囊壁粗糙、增厚者酌加炙乳香、炙没药各6克,赤芍、桃仁、红花各10克;肝管结石及术后残余结石加三棱、莪术各12克;痛甚加延胡15克,川楝子12克;纳差加鸡内金10克,谷芽、麦芽各12克;呕恶加法半夏、陈皮各10克;便秘加芒硝(冲)10克。
3.煎服法:每日一剂,每剂按常规煎煮三次,共得药汁约600毫升,和匀,均分三份,分别于早、中、晚饭前20分钟顿服。连服35天。
(二) 脂餐
服上药后20分钟进餐。治疗期间,患者每餐均需适当加食高脂肪、高蛋白饮食,如猪蹄、油煎鸡蛋、猪肉等。为避免日久厌食,可不断更换烹调方式或交替食之。
(三) 耳压
1.取穴:肝、胰、胆、胰腺、胆管、胃、十二指肠、三焦、交感、眼、耳迷根。
2.加减:痛甚加神门,便秘加便秘点。
3.操作:常规消毒患者耳廓并将事先备好的粘有一粒直径为0.1厘米大小的王不留行子的0.5×0.6厘米的胶布,准确分贴于上述耳穴上(贴前,可以探针寻找压痛点,胆石症患者之上述耳穴多数压痛均较明显)。每次贴一耳,左右轮换,每周贴2次,连续5周。嘱每餐毕,胆囊结石患者取仰卧屈膝位,胆总管结石及肝管结石患者取坐位。然后自行用拇、食两指以适当指力压耳穴。压迫耳穴时切勿使贴于耳穴上之药丸移位或脱落,以免影响疗效。
三、治疗效果
凡接受本法治疗者,治疗期间,每日均须淘洗大便,筛找结石;每一疗程结束后均须作B型超声或/和X线胆囊造影、平片摄影检查。本组64例,治疗1疗程者43例,2疗程者18例,3疗程以上者3例。具体疗效如下:
(一)症状疗效 本组病例,经过本法治疗后,自觉症状均迅速改善。其中,经过1-3个疗程,症状和体征消失,评为显效者28例,症状和体征虽已基本消失但偶有轻度复发,或症状、体征业已明显减轻或减轻,评为有效者36例,未见无效病例。
(二)排石效果 本组病例治疗后,经淘洗大便证实:于次日排石者4例,周内排石者54例,半月内排石者6例,未见治疗半月以上仍未排石者。其中排下最多的胆囊结石为500余粒(多为黄豆、绿豆大小),排下最大的胆囊结石为1.6×1.1厘米,排下最多的肝内胆管结石为30余粒(多为黄豆、绿豆大小),排下最大的肝内胆管结石为1.0×0.6厘米。按照要求复查B超或X线胆囊造影、平片摄影40例,提示结石排净者5例,明显减少者27例,减少者3例。
四.典型病例
赵××,女,42岁,1985年5月6日初诊。
右上腹胀痛,痛连右肩部。劳累、发怒、饮冷、食荤则加重,纳差,食则腹胀,大便每日一行,质溏,迄已8年。1985年5月3日在本校门诊胆囊造影(片号0290)示慢性胆囊炎、胆石症。脉弦滑而缓,舌苔薄黄。证属湿热蕴结,肝胆失疏。拟以三联法治之(基础方加小青皮6克,炒黄芩10克,延胡12克)。第一疗程排下黄豆、绿豆大小结石10余粒,及大量泥沙样结石。症状及体征明显减轻。第二疗程中又断续排下结石10余粒,其中最大约为1.0×0.6×0.5厘米及少量小结石、泥沙样结石,症状、体征基本消失。经X线胆囊造影(片号同上)示胆囊内结石明显减少,胆囊功能正常。第三疗程又连续排下结石7粒及少量泥沙样结石,症状和体征消失。××医院B超(片号4217)示胆囊内未见结石,但囊壁粗糙,胆汁透声略差。以上方化裁,投15剂以善后。随访年余,患者健康无恙。
体会与讨论
一、笔者通过临床实践发现,以三联法治疗胆石症,不仅可以排出,甚至可以排净胆囊、肝管及总胆管之较大、较多结石;而且还可以减轻,甚至消除胆系结石造成的病理生理改变,不同程度地改善,甚至恢复胆系功能,不失为治疗胆石症较完善、较有效的新疗法。
二、中药基础方中柴胡、郁金行气解郁,疏畅枢机;茵陈清肝胆之湿热,得大黄、山栀子之助,使湿热从两便分解,则清湿热、利肝胆之力尤著;金钱草清湿热、化结石;木香行气止痛,与枳壳为伍则功效益增;山楂为消肉食积滞之要药,与木香相合,更增芳香健脾、消胀止痛之功。合用之,则可使肝胆疏、枢机利、湿热清、结石除。据有关实验观察证明,投本方有关药物10-20分钟即可使胆汁分泌明显增加,40-60分钟胆囊明显收缩,俄狄氏括约肌相应松弛[1,2,3]。有利于胆石排出。笔者在临床中观察到,三联法治疗胆石症时,如果中断服用本方药,则排石效果及症状疗效就明显下降。且以本方为基础,随症加减,长期服用,未见伐胃伤脾现象。
三、临床观察及实验研究已经证实,脂肪和蛋黄等高脂物质进入十二指肠后,刺激十二指肠粘膜,使之产生胆囊收缩素,此种激素经血液循环输送到胆道,不仅可使胆囊强烈收缩,而且还可使俄狄氏括约肌相应放松,半小时后,胆囊可排空[2,4]。因此,我们可将脂餐的这一特点用于临床,为排石创造条件。临床实践证明,进食、多食脂餐的患者较不食、少食脂餐的患者排石效果为好,中断食用脂餐排石效果不理想。笔者曾留心比较部分患者治疗前后之血脂分析,发现尽管长期服用脂餐,血脂也较治疗前降低、体重也有所减轻;复查B超或X线胆系造影,均未发现结石增大、增多。
四、采用B超观察耳穴压丸对胆囊功能影响的实验证实,耳穴有相对特异性。压肝、胰胆、十二指肠三穴5-10分钟,胆囊便有明显收缩;而压丸至30分钟,胆囊则恢复并接近压丸前水平[5]。同时还发现,胆囊炎、胆石症患者压丸以后,可使囊壁变薄,内膜面变光滑,胆汁透声度变清晰,从而提示耳压可以增加胆汁分泌,消除胆系炎症、改善或恢复胆系功能[6]。实验观察还证实:临床按压单侧耳和按压双侧耳的效果一致。这就为临床每次只贴一耳,交替使用,以预防因仅贴压单耳或双耳时间过长而诱发耳廓感染找到依据。
综上所述,三联法治疗胆石症的机理在于:首先使用中药促进胆汁分泌、贮留,胆囊胀大、胆压增加,继以中药、脂餐、耳压协同作用,促进胆囊强烈收缩、俄狄氏括约肌开放、大量排胆。在胆囊压力甚高而胆管压力突降、胆汁大量排放的情况下,将胆囊、胆管内结石一举攻出或加速排下;同时,通过治疗,逐步改善肝胆营养、消除胆系炎症、促使胆系功能恢复正常。
主要参考文献
[1]黄家驷等:外科学,840页,人民卫生出版社,1984。
[2]河北医学院《基础医学问答》编写组:基础医学问答上册。559页,人民卫生出版社,1983。
[3]余仲符等:中医杂志24(11),72,1983。
[4]上海第一医学院:人体解剖生理学,210页,人民卫生出版社,1979。
[5]张仁等:中医杂志27(3),25,1986。
[6]王宏业等:耳压对胆囊功能影响的研究及排石机理探讨,安徽省针灸学术会议资料,1986。
注:本文于80年代发表于国内某医学期刊,90年代被载入《中国中医药优秀学术成果文库》,现予公开,以供胆石症患者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