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万维读者网 -- 全球华人的精神家园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首  页 新  闻 视  频 博  客 论  坛 分类广告 购  物
搜索>> 发表日志 控制面板 个人相册 给我留言
帮助 退出
 
高山留谁的博客  
小高的窝窝  
我的名片
高山留谁
注册日期: 2014-10-12
访问总量: 6,879 次
点击查看我的个人资料
Calendar
我的公告栏
最新发布
· 反腐之后的纠错与维权更重要
· 女人为何非得当“贤内助”?
· 习近平强调文艺不能沾满铜臭是对
· 日赌场开张在即,欲靠中国土豪提
· 房贷新政后的国内楼市未来走势
· 关于对吴春明查处情况的有关说明
· 谁纵容了晋宁暴力冲突
友好链接
分类目录
【包罗万象】
· 反腐之后的纠错与维权更重要
· 女人为何非得当“贤内助”?
· 习近平强调文艺不能沾满铜臭是对
· 日赌场开张在即,欲靠中国土豪提
· 房贷新政后的国内楼市未来走势
· 关于对吴春明查处情况的有关说明
· 谁纵容了晋宁暴力冲突
· “民国热”动了谁的神经
· 四大部门讨伐海外贪官,海外反腐
· 一个月90块钱的幸福
存档目录
10/01/2014 - 10/31/2014
发表评论
作者:
用户名: 密码: 您还不是博客/论坛用户?现在就注册!
     
评论:
“民国热”动了谁的神经
   

 大陆某著名媒体很奇葩,人家办喜事,他跑来奔丧。

10月10日,是中华民国国庆节,是人家喜庆的日子,他就发表《病态的“民国热”是对历史的侮辱》的文章,说大陆互联网社区的一些角落,以及在少数知识分子中间,出现了一种对“中华民国”的病态缅怀,以至于一些小圈子里甚至形成“民国热”,如果只是怀念民国时期的一首歌,一道风情,以及一些时间越久越让我们感到亲切的面孔,但歌颂那时的国家制度和它所带来的影响,这是对中国历史以及推动这个国家发生伟大变化的所有人的侮辱。

民国热都热了好多年了,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挑出民国热来说事,放出几句警告般的话,真是“居心叵测”。

那是胜利者不容置疑的霸气测漏:“民国真的好吗?如果它真好,当初就不会被中国人民那么坚决地抛弃。”那是对失败者的傲慢鄙视:“如果不是当时的国民党政权烂透了,烂得我们今天难以想象,彻底失了民心,这一切怎么可能在这么大的国家里奇迹般发生!”

1949年前的民国可谓多灾多难,从1911年到1927年这段时间,是军阀混战期,从1937年到1949年,是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民国称为勘乱时期),民国相对稳定发展的只有1927到1937年这十年时间,即便这十年,民国实际上仍处在的内外交困的境地,各派政治势力竞逐争斗从未停止。

就是在这样艰难的局势下,民国创造了“黄金十年”,中国工业(除东北外)以年率6.7%的速度增长,发电量10年增加了一倍,这些数字与其他国家相比是很好的一一德国1936年生产仅高于1929年的6%,美国、法国1936年的生产分别低于1929年的12%和21%。大陆学者黄汉民通过对1930年代中国工业产值发展趋势的分析,指出虽然1930年代前期中国的经济面临前所未有的困境,但中国工业生产的总趋势却仍在跌宕起伏中继续有所发展,并在1936年达到了近代历史上最好水平。

再好的经济发展成果都不够战争用来消耗,由于内乱不断,仅黄金十年,民国政府军费开支就接近财政支出的1/2;抗日战争更是一场国力不对等的战争,且持续八年之久,民国家底被掏空;抗战胜利后接着打国共内战,战乱贯穿民国一生,持续的财政压力势必加剧民众负担和通货膨胀,社会不满的情绪积累,腐败一旦无可扼制,人心失散,又有可选项,雪崩式的溃败就会降临。

由此看,国民党政权溃败,究竟是“国家制度”有问题,还是“国家制度”不被执行有问题;是时运不济,还是给它的时间太短,值得反思。不仅失败者要反思,也值得胜利者反思。但胜利者的真诚反思,不应该用胜利者对失败者的傲慢姿态:因为我把你打败了,说明你的一切烂透了,说明我的制度比你好一万倍。由其失败而否定其一切,不可取,那不是反思,那是侮辱,不可能做到以史为鉴。

历史上有太多野蛮民族打败文明民族的先例,单说中国,有蒙古人打败宋朝,满人打败明朝,这能证明马背上的文明比中原文明更高级,中原文明或说制度烂透了?如果是这样,蒙古人和满人又何必认同、继承中原文明和制度,被汉文明同化?

胜利者的“历史必然论”,是用结果来推导原因,但历史有偶然性,一个粗心的人会死于粗心,也可能是他极细致的时候因外力而死。不容置疑的“必然论”是胜利者的狂妄,是构建自身合法性的需要,是树立“史之外无有语言焉”的权威,压挤民间历史书写的空间——既然已经否定了失败者,就不应该为其唱赞歌,有春秋笔法以指陈时弊的手段更不容许。

但是,指望人们研究历史而不以当下体验和语境为基础,是不可能的事,每一个研究民国的人都有可能在现实与历史间穿梭,发现两者同构的地方,然后试图寻找自己心中的历史正义,就有了借他人之酒杯,浇心中之块垒,借着民国去抒发对当下的不满。这是很正常的,除非不让人研究这一段历史,将其彻底尘封。

研究这段历史的多数是知识分子,当他们追溯与重新审视民国这段历史时,难免将自身的境况与当时的知识分子进行比较,然后会发现,民国虽然动荡不安,民不聊生,战乱不断,但知识分子是活得很不错的,这一方面是因为知识分子在那个时代是稀缺的,物以稀为贵;另一方面,当时的知识分子还有皇权时代的余光,即知识分子不只是单纯的文化人,同时像科举之下的士子,是特殊或者说特权阶层,比如晚清举人可以做官,可以不受刑责,可以免于赋税。在民众的眼里,民国知识分子即便不再为官,也有更高的地位,更大的自由空间,更多的话语权,为国家社会举足轻重的群体,他们也确实以天下为己任,这使得民国知识分子有一股精气神,“民国范儿”。

然而,1949年后的知识分子今非昔比,每况愈下,甚至在特殊时期成了“臭老九”,被打倒的对象,卑贱可怜,苟延残喘。现在虽说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但其实知识分子的地位并不高,自由空间并不大,话语权并不多,眼前吊着红萝卜,背后挥着大皮鞭,从还是不从,这是一个问题。

这些失意者回望民国,觉得“国家不幸诗家幸”,民国可能真的破破烂烂,但却相对自由,至少知识分子活得自由而体面,进而对民国生出一分好感和怀念,十分自然。既不让人活得自由,又不让人借古浇愁,难道要将人赶上绝路么?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