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起《学习与批判》杂志
作者:湘江潮2015-03-13 23:09
文革年代的中国,全国政治空气浓厚,学习气氛热烈。大多数人都争取上进。既要学习,就要有学习资料,那时的学习资料,主要就是中央两报一刊,即“人民日报”“解放军报”“红旗”杂志。而当时曾有人把文革后期上海出版的《学习与批判》比作是小《红旗》”,甚至于很多省市通过这份杂志,摸政治气候,认为《学习与批判》传达的精神有时比《红旗》快。《学习与批判》上的文章还被分类汇编成小册子,名为“学习与批判”丛书,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有《论儒法斗争》、《〈水浒〉评论集》《读盐铁论》等。
那时人们对《学习与批判》杂志的感觉很好,因为中央两报一刊都是很严肃的大块文章,《学习与批判》杂志,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16开本,可读性很强,内容兼顾涉及工、农、商、学、兵等广泛领域。栏目也很多,主要栏目有:、“经济问题研究”、“学哲学,用哲学”、“文艺评论”、“教育革命经验总结”、“人物传记”、“杂文”等。在当时有点让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当时,西方报刊称它为“中国激进派的刊物”,可以说是"文革"后期影响最大的时政社科综合类刊物之一。
《学习与批判》关于知识青年在农场和农村的报道较多,有的长篇连载,如吴文虎与姚纪梅的《西双版纳来信》连载了三期,吴文虎与曹溶的《赣南纪行》也连载了三期,还有《灵璧夜谈》,分别叙述云南、江西、安徽知青在农村的生活。这一类稿子王知常花的心血最多,是他在那里编改的。还刊登了《创办农场业余大学》《办好函授大学》的来信,都是写作组与文教组合作,推动上海各大学去农村办学。还要上海人民出版社再版《青年自学丛书》,为知青在农村自学提供教材。这件事得到国务院周总理的支持,张春桥亦一再批示关注这件事。这套自学丛书,后来变成知识青年考大学自学的参考书了。所以刊物的选题,有来自全国中心工作的指示,也有来自基层工作中的问题和经验总结,更有来自知识青年自学的需要。
纵观《学习与批判》上发表的文章,内容作者的署名:罗思鼎、丁学雷、石一歌、宫效闻、梁凌益、齐永红、戚承楼、史尚辉、史锋、曹思峰等,其实他们都是一个写作班子:就是当时的中共上海市委写作组的不同笔名而已,据说有八十多个笔名。当然,也有少数用真名发表的文章,其中有人们熟悉的余秋雨。
今日头条
-
航亿苇: 广东作协会员 中国诗歌学会会员
-
吴若愚: 博客中国专栏作家
-
邵旭峰: 青年学者 独立时政评论者
-
木春山: 香港大公网评论员
-
李泽厚: 博客中国专栏作家
-
陶短房: 知名评论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