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束德国雷根斯堡之行,河轮于次日清晨抵达第三站德国巴伐利亚州另一座古城帕绍。早餐一过,我们就上岸了。鉴于有不少上了年纪的游客,我们被分为四组,其中一组专门服务于行动缓慢、七八十岁的高龄游客。其它三组,可以自由选择,我们随意选了第三组。结果发现二十来岁的德国男导游是个话唠,除了孜孜不倦地向我们介绍每个景点的历史背景之外,还自编自创了许多段子。十年前曾到过德国,印象中德国人的英语比英国人的还易懂,然而这位德国小伙的英文夹杂着浓重的德国口音且语速极快,害得我根本没听进去。导游男生的口若悬河导致我们组的进程远远落后于其它组,最遗憾的是我们错过了圣斯蒂芬大教堂著名的管风琴演奏。
帕绍是德国著名的旅游胜地,位于多瑙河、茵河和伊尔茨河交汇处,因此也被称为“三河城”。导游介绍,帕绍曾被游遍欧洲的拿破仑赞叹为“德国最美的城市”,也是茜茜公主最爱的古城。茜茜公主远嫁奥地利时就是从这里起程,并于多年后离开奥地利在帕绍隐居了一段时间。
帕绍的旧城区有两处最著名的景点。一个是举世闻名的圣斯蒂芬教堂,由意大利建筑师改建而成的巴洛克式建筑;一个是茜茜公主在帕绍的行宫及其广场。步入圣斯芬教堂,瞬间就被精雕细琢的立柱和富丽堂皇的壁画惊呆了,看那屋顶设计是不是可以作为时尚手链的灵感来源呢。
圣斯蒂芬教堂的管风琴是世界最大的教堂管风琴,共有17,774支簧管、233支音节柱。据说管风琴演奏时,整个教堂如暴风骤雨来临,气势磅礴,震耳欲聋。
从后门走出教堂,眼前呈现一片平易近人的景象,与雍容华丽的室内设计形成巨大的反差,就像从闹市突然走进了静寂的世外桃源,如梦一般让人感觉不真实。
绕过教堂就来到茜茜公主行宫前的小广场。从这儿取景正是在杂志上看到的帕绍旅游宣传照的拍摄角度。茜茜公主的行宫就坐落在广场的右边。
这条涂有红黄白色的石砖小巷是帕绍吸引游客的新创意,黄色指示井盖所在,红白色指示路线。三色线与头顶上五颜六色的花伞再搭配鲜艳的房子,一条古老的小巷顿时充满了生机。
在小巷里经过一家专卖马肉的店铺,马头的门把时刻提醒着顾客别走错门。 帕绍的古老随处可见,小城有着与其规模不大相称数量的古玩店,因时间有限,爱逛旧物店的我,也只能忍了。
这些铁制窗门勾起我对儿时哈尔滨的记忆,记得哈尔滨教堂街(现叫果戈里大街)上的啤酒馆曾有类似的窗门。小时候父亲常带我去那里喝啤酒,厚重的扎啤酒杯摔都摔不碎,口感跟德国啤酒一样,苦多过爽。
矗立在多瑙河北岸的威斯特奥伯豪森城堡和坐落于南岸的玛丽娅西尔弗教堂遥相呼应,勾勒出帕绍这座古城令人陶醉的轮廓。
想象着自己沐浴在午后的阳光下,像当地人一样坐在路边咖啡屋要杯下午茶,慢慢地品尝帕绍悠然自在的味道,令人陶醉。
站在甲板上望着渐行渐远的帕绍,我顿然意识到自己错过了欣赏她更多的美。充沛的水域赋予帕绍丰富的灵性,我相信生长在这里的人也具有与生俱来的灵气。
帕绍的古老是可爱的、耐人寻味的。行走在古朴光滑的石砖街道上,我不时疑惑,走出古城奔向繁华都市的帕绍人,是否有种从古代穿越到现代的水土不服呢?
离开帕绍河轮驶向奥地利小城林茨,这条航线正是当年茜茜公主出嫁时航行的线路。沿途两岸不时显现精致灵巧的小镇,如临仙境。
小镇虽小,但教堂不少。教堂作为西方世界的精神家园,有了教堂,就有了人群和城镇。
傍晚,我们终于抵达林茨,可以上岸自由活动一小时。这是我计划外的行程,因为温哥华旅游公司的介绍里没有提到在此停留。不管怎样,意外的惊喜总给人一种赚着了的小兴奋。
这座雕塑是林茨的标志,雕塑所在的广场是林茨最宽广的地方。天下着小雨,走了几条街,就提前返回船上。
当天晚餐的甜点印象深刻,南瓜子做的冰点,好看又好吃。就在用餐时,无意间看到岸边墙上的涂鸦:“不要纳粹,不要警察”。看来,全人类不分种族与国家,无一例外,拒绝暴力和管制啊。
附注:配乐为莫扎特G大调第13号弦乐小夜曲(K.525)第一乐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