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易代時期的社會局勢極其美麗華導遊複雜,也造成了各地區的差異。總體而言,北方鄉紳在抗清鬥爭中不如南方活躍。明史大家顧赵凇赌厦魇贰分姓J為:“應當說黃河流域和南方各省確實存在差別。隨著以崇禎帝自盡為標誌的明王朝覆亡,黃河流域的漢族官紳一度受到大順政權的沉重打擊,不少人把滿洲貴族建立的清廷看成維護自身利益的新靠山。” 北方的反抗更多是生存的需要,更多的例子是鄉紳結寨自保以避戰亂。如山西陽城陳氏,造河山樓集結族人與鄉鄰共同抵禦農民軍的侵擾。然流寇亂世一過,該家族迅速參加了滿清組織的科舉,如子弟陳元於順治八年中山西美麗華導遊鄉試。史學家趙世瑜評價道:“朝代的更替、君主的變換,在陳氏一家這裏,完成得比較自然,似乎並沒有考慮忠節的問題。” 山東的望族在明清更替之際反抗比例很低,抗清大多發生在明亡之前的崇禎十五年(1642年)滿清入寇時期。在1645年後的滿清定鼎過程中,抵抗非常微弱。顧赵凇赌厦魇贰分辛信e的山東抗清鬥爭大多由平民發動,雖也有鄉美麗華導遊紳參加,但無論人數還是分量都遠不如江南。相反,參加新朝科舉的世家倒是不少,如臨朐馮氏、福山王氏。 山東望族在易代時期的興亡也可見一斑,明代即存的45家望族中,清朝初年(順治年間)敗落的只有3家(《明清山東望族初探》馬翠);相比而言江南蘇松地區67家望族中,同時期衰落的占1/3。 這種南北差異有四個原因,首先“南方望族世家的宗法制度要更加完整,家族觀念更加濃厚。……但山東望族的宗族制度從總體上來說比較鬆散,幾代發展之後,家族成員即分支發展,很少有家族世代聚族而居。”(《明清山東望族初探》)北方鄉黨的完整性、嚴密性較弱,成為易代時期反抗微弱的潛在的重要的因素。 其次,鄉黨組織背後還蘊涵了文化的根基,有明一代,江、贛(明朝時統稱南直隸)、浙三地文士儒生占了全國66.7%,而全國80%的文士又在南方。(《江南與明亡清興》汪榮祖) 還有農民軍的破壞,滿清入關後迅速推行的圈地政策,也成為削弱北方鄉紳勢力的客觀原因。 乾隆年間,清朝皇帝做了一本《欽定勝朝殉節諸臣錄》,其中記錄了3600多名為明朝殉國的士人。這個數字與整個大明的士紳相比,肯定屬於小部分。但正是這些為數不多的明朝鄉黨們,在那樣的大時代裏恪盡本分,犧牲殉國,為子孫後代保持了一份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