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期我继续讲,在加拿大和美国为什么没有中国式的学区房现象。
上期讲到,在西方国家,如果你确实是有钱有势的家庭,保障你的子女上好大学的最好的简单的办法,就是直接去到私立学校。尽管私立学校的教育水平不像吹嘘的那样。 至于普通的家庭的子女,他们都是按居住的地区,就近入学的。 当然,没有绝对化,可以跨区,只要学生提出申请,而学校在保证了所在区域学生的入学之后,仍由余额,就可以招收区域外的学生。 我们华人在加拿大和美国,在选择居住地的时候,都是非常在意学区的。 但是,为什么在加拿大和美国,没有中国式的学区房现象呢? 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公立学校师资和资源的公平配置,二是公立学校生源的自然流动。 由于以上两个因素的影响,在加拿大,比如我居住的温哥华,任何一个城市的中学教育质量都是非常接近的。 在加拿大,没有重点中学和非重点中学之分,它们平等的隶属于所在城市的学区或教育局。 学校师资的配置完全公平合理。老师的待遇是统一的,不会因为学校不同而出现差别。 而学校的财政的确与所在城市有关系,会有所不同。因为学校的教育经费有很大一部分来自居民住房的地税。 但是,也正因为如此,学校的水平和自身拥有的能量是流动的,随着城市经济和人口的流动而流动,它需要承担的教育负担也因此而不断变化。这样就可以保持相对的平衡和合理性。 这是什么意思呢?我讲自己的亲身经历你就明白了。 我儿子的中学是在新西敏高中。新西敏高中是BC省最大的中学,一是因为这个城市小,只有一所中学,二是因为新西敏曾经是BC省的首府,历史悠久,曾经辉煌。 但是随着大温地区的快速发展,新西敏这个城市逐渐老化,经济上也慢慢落后与其他新兴的城市,大量人口外移。 由于生源的变化和经费的短缺,这个中学现在就不再辉煌了。当然,它还是一个好的中学。 相反,我现在居住的城市高贵林,曾经是一个很偏僻的地方,中学的教育水平比不上新西敏高中。 但是,这些年,由于大量的新中产阶级人口迁移到这里,房价也高涨,这里的两家中学就兴旺了起来。一是生源又多又好,二是地税收入高教育经费足。 所以,加拿大和美国没有那种固定的名牌中学和保名牌中学的概念。好学校所在的地区,如果经济发展持续好,学校就持续好,否则就随经济和人口的流动而流动。自然,人们就随遇而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