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油!中国改革2.0----斗争,失败,直至胜利
毛泽东提出过一个哲学观点,叫“斗争,失败,再斗争,再失败,直至胜利”,认为这是人民的逻辑,且是人民不可更改的逻辑。
那么,毛泽东为什么不说的好听一些,比如,“斗争,胜利,再斗争,再胜利呢“? 他不说,因为那不符合中国革命斗争的事实,也违反一般的客观规律。
其实做科研项目也是主这样的。一开始是要求将一个有着各种缺陷的原来的电子系统改革成全新的,具有更多功能的。我就打这个比方吧,比如要研制无人驾驶汽车,这是全新的功能。可以对于设计出来的汽车的失败给出一些标准,例如,如果汽车撞人了,这个设计就失败了,如果汽车导航失灵了,这个设计也失败了,等等。
但是,设计有缺陷,失败了,怎么办?难道是往地上一坐,嚎啕大哭,然后再也不做试验了?不是这样的。其实我做为多年的程序员,就知道不可能一个程序一编写好一点毛病都没有,一运行就是成功成功再成功的。也是编写程序,运行失败,然后找毛病,再修改程序,再运行,然后又失败,再找毛病,再修改程序,直到程序的设计达到要求的。
这一点毛泽东的《实践论》已经论述得很清楚。
因此,人民的逻辑是斗争,失败,再斗争,再失败,直至胜利。科学家的逻辑是试验,失败,再试验,再失败,直到试验成功,这也是科学家不可违反的逻辑。这都是毛泽东思想。
那么改革也应当是这样,就是改革,失败,再改革,再失败,直至成功。
改革的目标是什么?发展生产力,改善人民生活。从这些年来看,生产力是发展了,人民生活,是改善了,这说明了改革在成功。
但是,邓小平讲的十个如果,也有出现的,这也可以认为是失败。但是,我们如果将改革视为一个长期的过程,则中间阶段的失败,说明改革没有完结,而不是说就不要改革了,而是进一步的改革要反省为什么出现了十个如果中的几个,从而将这几个出现的如果变成不出现,这样改革就相当于直至胜利了。
所以,改革不能停止,但是进一步改革的目标,是将已经出现的十个如果变成不出现。
所以,一个不正确的逻辑应当去除,就是我们不应当在宣传上,认为”改革,成功,再改革,再成功,一直成功“,因为这不符合中国革命斗争史的事实,也违反一般的客观规律。如果某些改革出现了不希望出现的事情,我们就应当勇于承认,发扬成绩,纠正错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