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万维读者网 -- 全球华人的精神家园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首  页 新  闻 视  频 博  客 论  坛 分类广告 购  物
搜索>> 发表日志 控制面板 个人相册 给我留言
帮助 退出
 
山里人的博客  
ńぇǎ  
我的名片
山里人
注册日期: 2014-04-24
访问总量: 758,386 次
点击查看我的个人资料
Calendar
我的公告栏
最新发布
· 致独夫
· 别有用心与别有用心---致万维
· 木桶理论与错误所致的位置
· 中国怎么了?
· 空气过滤:水洗
· 致万维编辑的公开信
· 从文革谈起
友好链接
分类目录
【山里人之见】
· 致独夫
· 别有用心与别有用心---致万维
· 木桶理论与错误所致的位置
· 中国怎么了?
· 空气过滤:水洗
· 致万维编辑的公开信
· 从文革谈起
· 另一条路,Now!
· 黄永明是骗子吗?
· 請跟我來!
存档目录
05/01/2022 - 05/31/2022
01/01/2022 - 01/31/2022
12/01/2021 - 12/31/2021
09/01/2021 - 09/30/2021
08/01/2021 - 08/31/2021
07/01/2021 - 07/31/2021
06/01/2021 - 06/30/2021
05/01/2021 - 05/31/2021
03/01/2021 - 03/31/2021
02/01/2021 - 02/28/2021
01/01/2021 - 01/31/2021
12/01/2020 - 12/31/2020
11/01/2020 - 11/30/2020
09/01/2020 - 09/30/2020
08/01/2020 - 08/31/2020
07/01/2020 - 07/31/2020
06/01/2020 - 06/30/2020
05/01/2020 - 05/31/2020
04/01/2020 - 04/30/2020
03/01/2020 - 03/31/2020
02/01/2020 - 02/29/2020
01/01/2020 - 01/31/2020
12/01/2019 - 12/31/2019
11/01/2019 - 11/30/2019
06/01/2019 - 06/30/2019
05/01/2019 - 05/31/2019
04/01/2019 - 04/30/2019
03/01/2019 - 03/31/2019
01/01/2019 - 01/31/2019
12/01/2018 - 12/31/2018
10/01/2018 - 10/31/2018
09/01/2018 - 09/30/2018
08/01/2018 - 08/31/2018
07/01/2018 - 07/31/2018
06/01/2018 - 06/30/2018
05/01/2018 - 05/31/2018
04/01/2018 - 04/30/2018
03/01/2018 - 03/31/2018
01/01/2018 - 01/31/2018
12/01/2017 - 12/31/2017
11/01/2017 - 11/30/2017
10/01/2017 - 10/31/2017
09/01/2017 - 09/30/2017
07/01/2017 - 07/31/2017
06/01/2017 - 06/30/2017
05/01/2017 - 05/31/2017
04/01/2017 - 04/30/2017
01/01/2017 - 01/31/2017
12/01/2016 - 12/31/2016
11/01/2016 - 11/30/2016
10/01/2016 - 10/31/2016
09/01/2016 - 09/30/2016
08/01/2016 - 08/31/2016
07/01/2016 - 07/31/2016
06/01/2016 - 06/30/2016
05/01/2016 - 05/31/2016
04/01/2016 - 04/30/2016
03/01/2016 - 03/31/2016
02/01/2016 - 02/29/2016
01/01/2016 - 01/31/2016
12/01/2015 - 12/31/2015
11/01/2015 - 11/30/2015
10/01/2015 - 10/31/2015
09/01/2015 - 09/30/2015
08/01/2015 - 08/31/2015
07/01/2015 - 07/31/2015
06/01/2015 - 06/30/2015
05/01/2015 - 05/31/2015
04/01/2015 - 04/30/2015
03/01/2015 - 03/31/2015
02/01/2015 - 02/28/2015
01/01/2015 - 01/31/2015
12/01/2014 - 12/31/2014
11/01/2014 - 11/30/2014
10/01/2014 - 10/31/2014
09/01/2014 - 09/30/2014
08/01/2014 - 08/31/2014
07/01/2014 - 07/31/2014
06/01/2014 - 06/30/2014
05/01/2014 - 05/31/2014
发表评论
作者:
用户名: 密码: 您还不是博客/论坛用户?现在就注册!
     
评论:
熵 与 价 值
   

2019 11 14

熵,是一个物理学概念,价值是一个经济学概念,两个概念都为我们锁熟知,我们对于后者似乎更为熟悉与亲近些。

熵的概念是由德国物理学家克劳修斯于1865年所提出,是一个热力学概念,在熵概念的基础上,上个世纪60年代,普里高津提出了耗散结理论。

物理学家的语义体系对于大多数而言苦涩难懂,但其含义并不难理解:我们所有的存在的系统都必须建立在开放的环境下,需要从其环境中补充负熵,否则系统无法维系。

一般而言,物理学家与经济学家因教育背景与思路不同鲜有沟通,而,熵与耗散结构却深刻地阐述了系统的建立与发展,生,或者,死,系统的稳定却显得为不足道,因为,稳定只是作为生死之间的一个中间过程,从宏观看,没有任何一个系统可以一直存在,‘凡存在,必有限’自古无例外,至于‘永远’只是我们的寿命不够长而已。

古典经济学研究的是供给与需求,被人们通俗地概括为‘发现需求并满足它’,从人类的经济实践的角度出发,我们的经济过程的确如此,甚至,在远古时代已经如此了,只是没有被概括而已。

‘发现需求并满足它’是一个复合过程,从经济组织过程看,前端是供给,终端是需求,仅此吗?

不!在供给与需求之间是一个复杂的社会过程,对它的解读深刻地影响了我们的生活进程。

抽象地从现代经济生活的角度看,我们的经济过程可以描述为:供给-----汇总-----需求,而在供给与汇总,汇总与需求之间存在着两个相关的耗散结构:

供给----耗散结构(DS-S---汇总----耗散结构(DS-D----需求

(注:DS-S:Dissipative System Supply ;DS-N:Dissipative System Demand)

什么是耗散结构?即开放的系统结构,耗散的是熵,系统的维系需要依赖处在开放系统中负熵的补给。

在孤立环境下,熵是趋大过程,系统会趋于死亡,所以,任何系统的存在都必须在开放的系统环境下,系统会得到负熵补充,以冲抵熵的减少,系统得以维系。

一个完整的经济过程是从供给到需求,供给是离散的,需求也是离散的,一般的情况下供给不会直达与需求,需要有一个汇总的环节,汇总,跨在从供给与需求之间,它包含了两个系统结构,也可以视为过程:聚集与发散,这两个过程本身互逆,在某些情况下相互抵消,如:空气的供给,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需求直接被满足,即,供给直达需求。

从供给到汇总是聚集过程,是组织的社会行为,同样,从汇总到需求是发散,也是有组织的社会行为,这个‘有组织的社会行为’就是系统的负熵。

在供给与汇总过程中的耗散结构,DS-S,完成的是汇总,即:从离散到有序的过程,从古典经济学角度看,这是价值的生产过程;从汇总到需求的过程也是一个耗散过程,DS-D,但它是一个‘有组织’的从有序到离散的发散过程,从传统的经济学角度看,这是价值实现的过程。

清晰地讲,从传统经济学角度看,DS-S是创造的价值的过程,DS-D是价值实现过程。

DS-S,价值的过程,在《富国论》中被解释为劳动创造价值,但是,同样是‘劳动’,假如在DS-D过程中价值没有被兑现呢?我们再说‘劳动创造价值’是不是就显得很尴尬,在DS-D中兑现不了的价值,连DS-S中的劳动价值也被否定了。

也许,用熵,耗散结构与反馈可以更好地解释我们的经济过程。

反馈,参阅附件,《漫谈反馈》,反馈的一般表达式为:Ii+1=F1+m%- n%IiIi,为第i次输入。

我们可以构造一个逻辑模型:

未标题-1.jpg

整个体系的状态取决于价值Ii+1与价值Ii,如果:

价值Ii+1〉〉〉价值Ii,那么,体系的价值充盈,系统呈现扩展趋势;

价值Ii+1≧价值Ii,那么,体系的价值平稳,系统呈现稳定状态,新介入的供应商尚有利可图;

价值Ii+1=价值Ii,那么,体系的价值平稳,系统呈现稳定状态,系统在临界状态下,任何一个新介入的供应商都将冲减系统的价值反馈,使(价值Ii+1-价值Ii)趋于小于零,系统将呈现收缩趋势;

    价值Ii+1<价值Ii,那么,体系的价值减少,系统呈现收缩趋势;

价值Ii+1<<<价值Ii,那么,体系的价值补充为亏损,系统将呈现死亡趋势,直到有供应商退出,系统的价值反馈〉0。

在这个模型中,系统的价值反馈,也即负熵,负熵=(价值Ii+1-价值Ii)。

系统的价值反馈〉0,系统的价值反馈〉0,被马克思解释为剩余价值,从这个模型看,价值循环是系统成立的必要条件,价值Ii+1与价值Ii的量化结果决定了系统的状态,系统的价值反馈≧0,系统方可维系,否则,系统呈收缩趋势。

所以,价值,从来就没有剩余过,它是正常经济过程的产物,价值是资本与劳动合作的有效性的度量,没有价值回报,劳动也变得没有意义。

假如,劳动者拿去了所有的‘剩余价值’,那么,系统的价值回报趋于零,系统将趋于收缩,从这个角度理解,‘剩余价值’是一个十分有害的概念,损害经济的正常运行,制造不同阶层之间的矛盾,分裂社会。

从现实看,也的确如此。

从离散的供给{S1,S2、、、Sn},到离散的需求{D1,D2、、、Dm},中间存在两个耗散结构:DS-S及DS-D,DS-S完成的是汇总:{ΣSi},是从离散到有序的供给汇总过程;DS-D完成的是供给的发散过程,虽然是‘发散’却是另一种有序,在经济过程中体现为销售行为。

因此,古典经济学研究的是供给与需求,是一个双重的耗散结构,当价值无法兑现时,耗散结构将无法维系,所以,价值从未剩余过,价值是系统的负熵,它的实现是有序结构得以维系的前提,否则,我们将面对的是一个收缩的体系。

我们的社会体系得以存在的基础就是体系的能量耗散得以有效地被负熵补充,系统的价值反馈大于零。

 

 

 

附件:《漫谈反馈》

http://blog.creaders.net/u/8455/201901/338614.html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yberMedia Network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