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害怕考試”似乎是生活中的一個事實。我在美國的課堂教學中,總有同學在考試前想盡辦法詢問考試范圍,希望我能提前告訴他們考試題目。每當中國這個問題時候,我總會想起當年念大學時的鏡頭:教我們《數學能力分析》的倪進老師進行考試前常會說:“我真的可以不知道應該怎樣為你們複習,我不可能從頭到尾重講一遍,你們知道自己通過複習吧。所以我們得自己複習准備考試。 怎樣複習? 那就如“八仙過海各顯神通”。有些人已經做了再練習,中六數學,忘記了證明或解決方案可以恢複到大腦在這個時候。而對我來說,最好的複習教學方式是,正襟危坐,手捧教材,一個字就是一個字地從頭貫徹到尾把它讀完——重溫了定義,鞏固了概念,厘清了一些疑難,完成了一個任務。然而我知道,總有一個比我考得更好的,總有一些比我交卷時間更早的。難怪,沒有付出就沒有收獲。對於考試來說,只要智商不低,只要額外的努力,只要複習得當,考試的滿意分數對任何人來說都不是問題。 當然,考試成績很重要,一份好的成績單,一份學術史的記錄,可以成為一生的榮耀。可是如同大學排名榜,按照數學家出身的芝加哥大學的校長 Zimmer
博士的說法,只要在排名基於的那些具體指標上多下功夫,學校的排名就會上升,因此美國的名牌大學對排名基本上不太在意,只跟隨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既定方針,強化學校的教學與科研。同樣的道理,如果一個讀書的學生把考試成績看得太重而輕視博覽群書的自我成長,基於考試成績的第一第二只能會是時間上的局部函數。有志者事竟成,十年之後,二十年之後,才是榮耀。 我很高興我上大學時,沒有跟上同學的步伐,但我有自己的感覺。失之東隅收之桑榆,這個中國成語就解釋了我的一次社會經曆。在報考大學碩士論文研究生前,不少老師同學不修第二部分外語了,我還是我們堅持修完了第二外語德語,這當然會減少企業為了迎考複習英文的時間。讀了中國研究生後,我通過了申請免修德語的考試,又修了俄語。來到美國之後,密歇根州立大學的數學系要求獲得德語、法語、西班牙語、俄語和漢語這兩門外語的博士學位。幸虧我在南大修過德語和俄語,關鍵問題時刻了解它們派上了什麼用場。我很快就通過了這兩次考試,避免了再去上課和通過考試的小麻煩,拿到了最高等級的助教獎學金。因為我們通過了中國博士學位所要求的全部通過考試,就差一篇博士畢業論文交差了。 總之,就像婚姻一樣,學習是一生的大事。在青少年發展階段學生養成好讀書的習慣和讀好書的品味,在課堂進行求學的數年,學會一個怎樣提高學習,尋求到適合我們自己的讀書法,就能化被動為主動,喚起對於書中鉛字的活力,把它們可以讀得翩翩起舞。你的思維就會活動起來,閱讀快感會不斷升騰,你的人生經曆也將越來越滋潤有味了。 相關文章: 看數學是理解概念而不是背誦它 看數學要看懂定理的證明 科學地做題來應對數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