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老顽童学琴日记》的冲动源于自己在2020年岁末草就的一篇小文《我与<学琴日记>》,说的是曾任上海音乐学院音乐研究所林华所长为帮助少儿学习钢琴弹奏写的《学琴日记》一书,对我练习钢琴弹奏的启发:
我与《学琴日记》 一本书在我的书柜里默默地躺了二十年,无声无息静悄悄的…… 这本书就是曾任上海音乐学院音乐研究所林华所长写的《学琴日记》。 “日记”的蓝本是一个叫许雪青的小女孩子写的日记,青青学钢琴的时候,已经九岁了,跟着音乐学院的陈树哲教授学习了五年的钢琴,然后随着父母出国了,临行前,她将自己写的学琴日记送给了恩师。九岁孩子的文字非常淳朴真实,即使经过了编辑也能显得真实可信。或许,这是各类钢琴教材中唯一的一本以孩子口吻写出来的书。 《学琴日记》以青青在跟随陈树哲教授学习钢琴过程中记下的日记,以及作者林华对这些日记所作的注释,阐述了少儿学钢琴过程中必须注意的诸如手型、识谱、手指功夫、节奏节拍、触键、音色、踏板、复调、练习曲等方面的运用原理,并对各种钢琴流派的历史沿革、艺术风格作了简要的回顾。《学琴日记》内容深入浅出,文章生动流畅,以其散文性的优美文笔引人入胜。 想来真是可惜,这么好的一本关于练习弹奏钢琴的书,我竟然没有认真读过。 其实,早在1980年代家里就买了钢琴。可那个时候工作忙得不可开交,根本没有什么时间,更没有什么心思去学弹琴。家里的钢琴于我就是一个碍手碍脚死沉死沉的摆设。 直到最近,我突然聊发少年狂——发狂时早已年逾六旬,玩起了黑白键。而且这一玩,大有一发不可收拾之势。 我现在不管窗外是阴是晴是雨是雪,每天都要稳坐琴旁,心无旁骛地练琴两到三个小时。 就这样,我学琴不到一年,从零基础的琴盲,到可以弹奏出三十余首简简单单的小曲——北风吹、送别、湖上天鹅、黄梅小唱、荡秋千、欢乐颂、爬山坡、斯卡布罗集市、摇篮曲、故乡往事、斯拉夫进行曲、教堂钟声、林中黎明、划小船、泉水清清、莫扎特的旋律、牧羊姑娘、草原赞歌、箫、软靴舞曲、小星星、小草之歌、让你的眼睛与我深情对望、啄木鸟、快乐的啰嗦、布谷钟、沉思、卖报歌、平安夜、A Holly Jolly Christmas、晨歌、罗曼史、夜曲、可爱的玫瑰花、老黄牛、在爱尔兰草原上等等,等等。 据老师讲,我这个零基础且年逾花甲的老顽童进步还是可以的。当然,我知道那是老师是在鼓励我继续顽童下去,不可半途而废。老师同时告诉我,除了动手练琴,也要动脑思琴,要学习一点相关的乐理知识。这样才能用脑思琴指导动手练琴,而动手练琴也能促使我发现问题,进而再用脑思琴。如此这般循序渐进,可以弹奏出更加优美动听的乐曲。 于是,林华先生写的这本《学琴日记》一下就从待字“柜”中的俏小姐,升级为我枕旁的美娇娘。每天晚上,我都要想一想白天练琴时遇到的问题,然后认认真真读上几页《学琴日记》的相关内容。特别要提一句,《学琴日记》所附供初学者查询参考的“学琴疑难问题索引”,更是让我倍感方便。 我想,林华先生应该没有料到他的这本专为少儿学钢琴的入门辅导读物,似乎更适合我这个老顽童的胃口。 据说,《学琴日记》姊妹篇《教琴日记》业已出版——当年的学琴女孩青青已经成为了一名专业的钢琴教师。 也许,只是也许,将来可能会有一本《老顽童学琴日记》面世。 谁知道呢……
正如我在文章中提到那样,林华所长写的《学琴日记》对少儿学钢琴过程中必须注意的手型、识谱、手指功夫、节奏节拍、触键、音色、踏板、复调、练习曲等方面做了既专业又通俗易懂的讲解。特别是《学琴日记》所附供初学者查询参考的“学琴疑难问题索引”,更是让我倍感方便。
我在想,如果说林华所长的《学琴日记》是写给少儿学琴的,成功地激发了少儿学琴的积极性。那么我是否可以用在琴键上饱受“磨难”的十指,在键盘上敲打出自己年逾六旬零基础开始练琴的过程以及感受,让更多的老年朋友增加一点点信心,也开始喜欢上了钢琴呢。对老年朋友来讲,我这个零基础老顽童的现身说“琴”可能更有说服力。 如果《老顽童学琴日记》能让一些老年朋友开始练琴,进而喜欢上音乐,让自己的老年生活多了些律动多了些色彩,对我就是最大的欣慰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