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有“海派清口”,外国有“海派中餐”。
就像“海派中餐”一样,“海派清口”是一种快餐式的娱乐样式,它的基色是灰色。对一个社会来讲,红色的政治和黑色的经济都太沉重,于是灰色的文化有了大行其道的机会,就像网络上灰段子大行其道一样。眼下在中国尽管黄色泛滥,但毕竟处于犹抱琵琶半遮面的状态,毕竟上不了上海美琪大戏院的舞台,所以周立波有黄色的实力,还没有黄色的胆量,也所以他的色胆至今还是灰的。
“海派清口”的制作流程和“海派中餐”一摸一样。洋人喜欢吃鸡肉、牛肉,然后才是猪肉、海鲜。对中餐味道的喜爱有甜、酸、辣。于是,“海派中餐”有了一个固定的流程,有了可以对号入座的变化,但最后都是一个味。不过,别小看了这种用洋人做快餐的办法做出来的中国菜,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尼克松访华带来的中国热开始,在美国所有中餐馆炒锅里炒出来的美元绝对不会少于汽车大亨和金融大亨赚的钱。理由很简单:一些汽车大亨和金融大亨倒下了,但“海派中餐”后继有人,餐馆越开越多。美国众多的华裔医生、律师和政客都是被他们的老爸老妈在炒锅里翻出来的。
就像“海派中餐”能吸引洋人一样,“海派清口”能一炮走红总归是有道理的。“海派清口”在周立波的嘴巴里就炒了这么两三年,不仅能炒出了一年一亿五千万的产值,还能给他自己炒来一个富老婆。很久前曾经畅销过一本书,叫《穷爸爸·富爸爸》,今年或许会畅销《穷老婆·富老婆》了。周立波的前辈,姚慕双和周柏村曾说过一个经典的对子:大篮是篮,小篮也是篮,小篮放在大篮里,两篮并一篮;棺材是才,秀才也是才,秀才装进棺材里,两才成一才。后一句送给周立波似乎不太吉利,尤其是在他举行“披着慈善外衣的婚礼”的时候(崔永元语)。不过前一句还是可以的,不知周立波和胡洁,谁是大篮?谁是小篮?不管谁大谁小,不管是否“一时糊涂”(崔永元语),一切都已木已成舟,小篮已经放进大篮,两篮已经并成一篮。
废话太多,再回到周立波的炒锅里看看。里面尽管五花八门,琳琅满目,看上去似乎都是信手拈来的神来之笔,其实都出自一个固定的路子,一个固定的流程,一个固定的菜谱。入菜的都是些政治人物、影视人物、以及各路有名气的人物,再把甜、酸、辣的佐料按在他们头上,象画漫画一样地夸张放大,象灰段子一样地讽刺挖苦。用名人的名气来抬高自己的人气,用听的人喜欢听的话来讨好他们,用不笑换大笑。道听途说,听到一句就编成一段;说出一段,如反应不错,就举一反三,旧瓶装新酒。说了费玉清的声音,再说李春宇的胸脯;说了芙蓉姐姐的臀部,再说冯小刚的面孔。说了股市看板上麻雀的悲伤,再说崔永元脸上的招牌微笑。学了江泽民的扬州官话,又学温家宝的剑桥演讲。总之,股价掉了,讲股市;房价升了,讲房市;老百姓喜欢听什么就讲什么,眼下什么最流行就讲什么。。。就像洋人喜欢吃什么,就有什么相应的“海派中餐”一样。洋人喜欢吃“春卷”,任何东西裹在里面,油里一炸,里软外脆,吃的人喜欢,卖钱的人更喜欢。“海派清口”也就是听众的“春卷”,春卷皮就是周立波的嘴皮,外面流行什么,包进去什么。包进去的东西,肯定不是红色,但也不是黑色,都是灰色,既能投听众所好,又不会有政治上的麻烦。结果是听的人高兴,收钱的人更高兴。
就像“海派中餐”是快餐式的食品一样,“海派清口”不过是一种快餐式的娱乐。和艺术相比,还有一段距离,和英式“豆先生”和美式“卓别林”的幽默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这个差距将影响其的生命力。
周立波能走下去,但不会走太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