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万维读者网 -- 全球华人的精神家园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首  页 新  闻 视  频 博  客 论  坛 分类广告 购  物
搜索>> 发表日志 控制面板 个人相册 给我留言
帮助 退出
 
花蜜蜂剧场  
既已化云聚天穹,何又成雨洒西东?落地入土润苍生,飞天志在搭彩虹!  
网络日志正文
网上“用死人造假”恶习难改 2016-07-13 15:23:46

高伐林博客转贴文章: 雅科夫列夫为什么献身给苏联掘墓的事业        

其中作者:陈启民,《炎黄春秋》(作者为新华社高级记者,长期驻莫斯科)指出:

“雅科夫列夫说,在不到40年的时间里,布尔什维克政权以“革命”的名义扼杀了6000万人的生命(包括卫国战争中牺牲的3000万),这是不可饶恕的罪行。”

~~~~~~~~~~~~~~~~~~~

蜜蜂的评论:这个“6000万人的生命”究竟死于谁的手中?!

首先看死亡人口数字统计:维基百科资料:

苏德战争之所以被称为20世纪最为惨烈、最为致命的战争,是因为这场战争导致了大量的伤亡情况。苏联的伤亡数字非常大,各方的数字并不完全一样:

最近俄罗斯公布的数字是:军队累计阵亡916.48万余人(包括战斗中阵亡、受伤之后不治而亡和死于德国战俘营的军人),其中战斗阵亡约677万余人;(现在俄罗斯显然不会帮助苏联时期隐瞒死亡人数,所以,军人死亡人数应该是低于1000万人。)

西方统计数据显示:苏联红军在整个战争期间,战斗阵亡和失踪约700万人,被俘520余万(其中360余万死于德国战俘营),军队总死亡人数1060余万,平民死亡1740万人。 苏联卫国战争中总共死亡2660万余人。西方的统计比俄罗斯统计多出143·52万,蜜蜂认为是误差(一部分是:失踪人员各种原因逃离、失散,停留各地而后归队和没有归队的等)

无论如何讲:依据维基百科这两个统计,即使是依据西方人的统计:军队总死亡人数1060余万,其中包括有死亡于德国战俘营360万)。平民死亡1740万人。一些是德国人炸死的,多数是饥饿和伤病得不到治疗而死亡。甚至包括许多正常死亡和失踪未归的人数。)

苏联卫国战争中总共死亡2660万余人,也不是文章中说的“3000万”,而且,这些死亡人数绝对根本完全不能计入“布尔什维克扼杀致死”的人数!

所以,这个“布尔什维克政权在不到40年时间里扼杀了6000万人就有一半不是事实!这个被苏联斯大林布尔什维克扼杀6000万人的数字也就是假的。

右派一贯以制造假数字来耸人听闻,煽情表演。在中国历史上非正常死亡人数上造假,毛泽东时期镇反和大饥荒饿死人数造假,在文革死亡人数造假,肆无忌惮信手拈来,大嘴巴信口开河已经习惯了。他们并不是真正热爱中国人民苏联人民自己人民的生命,而是借口中伤,用死人数字打人。所以,甚至在斯大林时期“布尔什维克扼杀”死亡人数上也造假,把苏联卫国战争期间死亡人数也加入进去造假!所以,这个被斯大林时期40年布尔什维克扼杀6000万人的数字也根本就是假的

谁能相信他们?!什么样的人会相信他们?!

不可否认:斯大林时期,毛泽东时期由于他们搞“共产主义革命和阶级斗争”。大革命“土地改革”成千上万人参与,“清匪反霸”“兴无灭资”斗争你死我活,内战外战,和平时期也有权力斗争经济利益冲突,警察和强盗之斗等,都有过“滥杀无辜”和“政策失误”,有大量无辜者死亡是肯定的。但是,故意夸大“扼杀死亡人数”数字的结果,并不能加强说服力。

错误的论据推导不出正确的答案,反而把自己本来正确的论点引向“荒谬”!

嘿嘿!


浏览(617) (7) 评论(3)
发表评论
文章评论
作者:花蜜蜂 回复 战斗在温哥华的岁月 留言时间:2016-07-14 06:19:45

他们经常性习惯成自然,说假话已经不脸红了。哈哈!

回复 | 0
作者:花蜜蜂 回复 战斗在温哥华的岁月 留言时间:2016-07-14 06:18:27

谁信他们谁被欺骗,嘿嘿!

回复 | 0
作者:战斗在温哥华的岁月 留言时间:2016-07-13 21:58:46

嘿嘿,蜂兄,那个不成器的战废品骗不了人的。六旬的人了,文青的瓤,枯得能洗碗.

回复 | 1
我的名片
花蜜蜂 ,1岁
来自: 中国
注册日期: 2012-09-16
访问总量: 4,020,567 次
点击查看我的个人资料
最新发布
· 转贴:普京明智点,滚出乌克兰!
· 普大傻投降吧!滚回老窝去——>
· 第三次世界打战二阶段开场!
· 前瞻:习马再相会
· 转贴:完整看马识途先生
· 用莫言的矛击莫言的盾
· 向美国医学院捐款最高纪录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yberMedia Network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