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初,“卫龙辣条抽检不合格”的新闻登上了热搜,反映出各地标准相互“打架”的问题。几家水产公司“自说自话”制定三文鱼标准,最终换来了惨淡的销量,舆论称其“自食其果”。第十八届中国方便食品大会暨方便食品展在北京召开,活动唤起人们对方便食品发展历程的记忆,推动行业整体发展。 湖北通报卫龙辣条不合格 卫龙回应符合河南标准 8月30日,湖北食药监发布的一则公告显示,卫龙等多品牌辣条抽检结果不合格。卫龙食品对此表示不服。9月4日,卫龙食品的官方微博“卫龙食品”发布声明称,公司产品完全合法合规。据媒体报道,湖北食药监之所以认定卫龙辣条产品不合格,是因为根据湖北省的地方标准,辣条产品含有山梨酸及其钾盐和脱氢乙酸及其钠盐(食品防腐剂)即为不合格。而卫龙提出不同意见,是因为其认为按照河南省的相关地方标准,辣条产品是允许含有上述添加剂成分的。 舆论观点:辣条健康之争由来久 各地标准“打架”引关注 新闻出现后,不少网友表示,“我吃了十年,还有救吗?”“我从小学吃到现在,才告诉我不合格?”但也有网友对此不以为然,表示出无所谓的态度。媒体分析发现,此次卫龙的合格与否之争在于湖北和河南两地所执行的地方标准不同,这才导致同样的一包辣条在不同地区出现了合格与不合格两种截然不同的认定结果。现在,关于调味面制品食品添加剂使用的国家标准尚未落地,在这之前,各地的辣条生产厂商仍然执行地方标准。 专家指出,这个事情的核心并不是食品安全问题,而是食品安全管理问题,具体指标准适用性的问题。《新京报》评论,面对各个地方标准相互“打架”的情况,希望国家标准能够早日出台实施,解决现行标准各自为政的问题。 舆情点评:辣条品牌备受关注 舆论期待监管更严 卫龙辣条作为国内休闲零食中的“明星”,备受舆论关注。近年来,在网络文化的推动下,辣条被当作“童年味道”的象征,以500亿元年产值成为休闲零食中头号“网红”。而近日,因为食品生产参照的执行标准在异地存在分歧,作为国内辣条行业龙头的卫龙调味面制食品被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引发信任危机。 在“辣条界”,卫龙是不折不扣的“明星”产品,甚至在某些地方成为了辣条的代名词。尽管品牌形象今非昔比,但辣条作为“五毛食品”的代表之一,其食品卫生安全问题一直备受关注。卫龙作为食品企业,有责任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在添加剂等质量控制方面,保障安全,为广大消费者提供放心、合格的产品。而作为监管部门的政府,对辣条这样的大众零食监管需要更“辣”、更严,应尽快对存在冲突的标准体系进行梳理处置,以廓清模糊认知和争议。地域有差异,但监管不能有区别。 擅改“三文鱼标准”后虹鳟滞销 舆论称其自食其果 日前有媒体记者发现,出台《生食三文鱼》团体标准起草单位之一的民泽公司,旗下的天猫龙羊峡旗舰店内共有12款产品,目前折扣在4.9-7.7折不等。但月销售量却很低,除去两款肉松产品,10款虹鳟产品中,4款月销量为零。另外一家参与标准起草的上海荷裕冷冻食品有限公司,京东自营店已被下架。 舆论观点:舆论不认可标准制定 水产公司自说自话 上海市消保委开展网络调查显示,超8成消费者不认可虹鳟被列为三文鱼的标准。专家也表示,“三文鱼”是一个约定俗成的概念,中国农业大百科等书籍里都没有将三文鱼的种类进行分类,应该保持原来的理解,没有必要扩展。对此,中国消费者协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团体标准涉及消费者权益的,制定过程中应听取消费者意见,接受消费者监督。 《新京报》表示,团体标准的制定,哪怕不具备强制力,也得兼顾民众的日常认知。但持续数月的质疑,丝毫没有改变标准制定者的意志,自始至终,《生食三文鱼》团体标准,都是几家水产公司关起门来自说自话。不把消费者放在眼里,那么所谓推动行业规范,不过是企业自私逐利的举动。几家水产公司闭门造车的标准,最终只换来电商平台的惨淡销量,这个结果喜闻乐见,也是企业为自己的我行我素买单。 舆情点评:自认制定标准“永远正确” 虹鳟滞销显露失信代价 《生食三文鱼》团体标准此前引发了很大争议。三文鱼通常意义是指大西洋鲑,因为将淡水虹鳟列为三文鱼,误导消费者,起草标准公司的虹鳟鱼电商销量跌到谷底,不被消费者买账。 在被问及标准推出后业务是否受影响时,参与标准起草的上海荷裕总裁强调,“制定标准这种事永远应该是正确的”。这样的回应显得傲慢自负,显然这家公司尚未觉得有违常识的标准有何不妥,无视业界质疑,言语反倒透露出规范三文鱼行业的意思。市场经济讲究诚信,这份标准虽然在争议中蒙混过关,消费者还是会用脚投票,让制定标准的企业付出失信的代价。 第十八届中国方便食品大会暨方便食品展在北京召开 9月6日,由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主办的“第十八届中国方便食品大会暨方便食品展”在北京召开。近600位来自科技、产业界的代表出席大会,以孙宝国院士和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理事长孟素荷教授为代表的众多科学家和来自康师傅、今麦郎、统一、日清、金光、三全、思念、通用磨坊、正大、克明、金沙河等公司的代表们共同参与大会报告与交流,从科技和产业两个角度剖析行业发展中的得与失,探寻方便食品行业如何实现跨越式发展。 舆论观点:方便食品种类繁多 发展态势趋于稳健 有观点认为,在我国,极具地域特征的饮食文化,以及自主式创新,让方便食品的多姿多彩成为可能——汤面、拌面、水饺、汤圆、油条、螺蛳粉、冒菜粉、包子、鱼丸等应有尽有,且味道趋于“妈妈味”。 与会专家指出,2017-2018年,是中国方便食品行业的转型“攻坚期”,整体来看发展稳健。进入2018年,方便食品制造业发展相对顺畅、整体回暖,行业价值提升轨迹开始显现。此外,2018年方便食品行业的创新,从整体上显示了鲜明的营养健康、价值提升、回归天然的趋势。特别是天然风味配料及装备的创新,正在接近世界水平。 舆情点评:活动唤醒方便食品回忆 行业发展全面提质 第十八届中国方便食品大会的举办,唤醒了人们对方便食品的回忆,激发了舆论对行业发展的关注。距1958年安藤百福先生发明第一包方便面至今,已经过去了一个甲子的光阴,方便食品也有了极大的改变和创新,不论是从包装、工艺、还是料包等方面都经历了几代更新。从低价竞争到全面提质,中国方便食品的供给侧改革显效,进入高质量发展的“2.0时代”。未来,方便食品行业需要围绕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的中心,加强消费知识的宣传,让消费者对方便食品有更多的了解。 来源:人民网-舆情频道 |